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溢洪道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doc
94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及溢洪道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 言 III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1枢纽任务 11.2 自然地理与水文特性气候 11.2.1 流域概况 11.2.2气候特性 11.2.3 水文特性 2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1.3.1工程地质 21.3.2水文地质 31.3.3地震烈度 31.4建筑材料 31.5经济资料及其他 3第二章 设计标准及依据 52.1 设计依据 52.2 设计标准 7第三章 枢纽布置 83.1 坝轴线选择 83.2 坝型选择 8第四章 大坝设计 134.1 大坝剖面尺寸拟定 134.1.1 坝顶高程计算 134.1.2 坝顶结构 144.1.3 坝高确定 144.1.4 上、下游坝坡 144.1.5坝面排水 154.2 坝体分区和筑坝材料 154.2.1 坝体分区 154.2.2 坝料设计 164.2.3填筑标准 174.3 面板设计 184.3.1 面板的分缝 184.3.2 面板厚度 184.3.3 面板混凝土 194.3.4 面板钢筋 194.3.5 面板防裂 194.4 趾板 204.4.1趾板宽度s 204.4.2趾板厚度h 204.4.3趾板端部斜长段QT 214.5 接缝止水 214.6 坝基处理 214.7 坝体沉降计算 224.8 坝体渗流计算 234.8.1 渗流分析目的、方法 234.8.2 渗流计算分析 244.9 稳定分析 25第五章 溢洪道设计 265.1 溢洪道布置 265.1.1 简述 265.1.2 引水渠段 265.1.3 控制段 275.1.4 泄槽段 275.1.5 消能段 285.2 溢洪道水力设计 285.2.1 堰面曲线 295.2.2 泄流能力计算 305.2.3 泄槽水力计算 315.2.4 消能防冲水力计算 35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 466.1 工程概况 466.2 坝基开挖 466.3 料场选择与规划 466.4 施工道路规划设计 466.5 坝体填筑 476.5.1 上坝运输方式 476.5.2 坝体填筑分期 476.5.3 面板分期 486.6 施工导流 486.7 施工进度计划 48结论 50参考文献 52附录一 53附录二 77摘要题目来源于我国地区某水利枢纽实际。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主要在于巩固、扩大和提高所学水利水电理论知识,使其得到实际运用,并使之系统化锻炼和培养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并进行设计、计算、制图的能力,提高撰写专业技术报告的水平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坝址、坝轴线、坝型的选择,枢纽布置,面板堆石坝设计,泄水建筑物设计,细部构造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此外还进行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断面设计以及材料分区、面板、趾板、止水构造、面板分缝等设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渗流计算的水力学法、坝顶垂直沉降的工程类比估算法,以及相关规范、水力计算手册所推荐的方法关键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CFRD 面板 溢洪道枢纽布置IAbstractQuestions from some water conservancy hub in southwest China. Main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design is to consolidate and expand and improve the learned theory knowled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make its get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make it systematic. Exercise and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nd to carry on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drawing ability, improve the writing level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report.Desig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axis of the dam, dam, dam type selection, general layout, the design of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building drainage design, detail structure design,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etc. In addition also has carried on the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of the cross section design and material partition, panels, toe slab, water stop structure, stitched design points. Main methods us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re is seepage calculation of hydraulic crest vertical subsidence engineering analogy method, estimation, and related specifications, manual hydraulic calculation method recommended.Key Words: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CFRD Panel The layout of the spillway前 言毕业设计既是大学的必修课,又是检验我们四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是对我们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系统的复习巩固过程,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做好这次的毕业设计,我们需要全面系统的了解一份设计的基本步骤,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工程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及现有类似工程具体分析类比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设计任务1.设计任务书及原始资料是工作的依据,因此首先要全面了解设计任务,熟悉该河流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和气象特性,枢纽及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及有关规划设计的基本数据,只有在熟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因此,应把必要的资料整理到说明书中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为以后设计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2.本次设计内容及要求:(1)坝轴线选择、坝型选择,枢纽布置2)挡水建筑物设计:包括土坝断面设计、平面布置、渗流计算、稳定计算、细部构造设计、基础处理等3)泄水建筑物设计:溢洪道或导流洞设计(仅选其中一项),以水利计算为主选取溢洪道设计4)施工组织设计(选作内容)仅作简单的阐述3.工程设计概要该水利枢纽工程属于Ⅲ等中型工程,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渔业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通过该枢纽的建设,不仅能大幅改善当地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还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效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一章 工程概况c河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江的一级支流,根据河流规划拟建一水库,本设计的任务是对A河水利枢纽进行设计,其基本资料如下1.1枢纽任务本工程以农田灌溉为主,兼具防洪、渔业等功用水库正常蓄水位1317.01m,死水位1275.67m,灌溉面积3.5×104亩减轻洪水对下游两岸的威胁,安全泄洪量控制在70m3/s以内,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15.6km2,为发展水产养殖创造条件1.2 自然地理与水文特性气候1.2.1 流域概况A河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某江的一级支流,流向自南向北,全长42km,流域面积558km2,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5.3km2本流域内地层发育齐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不甚发育,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较少,构造以南北向和东北向为主流域内支流较多,切割强烈,地表大部分为松软砂岩、页岩、泥岩及石灰岩的风化层,河流冲积层较厚,两岸有崩塌现象全区水路交通较为便利,信息畅通,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40%以上1.2.2气候特性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少、雨量大、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7.8℃,最高气温达40℃,发生在7、8月份,最低气温-1.7℃,发生在1月份;年均降雨146天,年均降雨量为1056.2mm,干湿度为0.82。
全年风力较小,风速一般为1m/s,偏东北向或东向1.2.3 水文特性A河径流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因山区流域无明显调节,一般是每年5月河水开始上涨,汛期开始,至9月底枯水期开始,直至次年汛期实测A河最大流量为15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467m3/s经分析求得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见表1表1.2.1 不同频率的洪峰量表0.1%0.5%1%2%洪峰量(m3/s)259235202162表1.2.2 水库水位库容曲线水位(m)127712811287129312991305131113171322库容(万m3)3610219729841858780411011333A河为山区河流,含沙量与降水强度等相关据统计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87万t,而相应枯水期含沙量偏小,初步估算30年后坝前淤积高程达1270m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3.1工程地质库区内出露地层有砂岩、页岩、泥岩及石灰岩等,经地质勘探认为渗漏情况不大但水库蓄水后,两岸的坡积及残积等物质可能出现坍塌,经过勘测,坍方量在300万m3左右坝址区处于河流流向NE的“U”型河谷上两岸岸坡较不对称,左岸岸坡较平缓,右岸岸坡较陡岸坡高度150m,岸坡坡角一般30°-50°,岸坡无明显的侵蚀面发育。
谷底平缓,宽130~150m河床宽8~20m,分布冲洪积层,上部为砂壤土夹漂石,下部为砂卵砾石,中夹淤质土,结构松散,厚6~9.5m;下伏基岩为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第7层(T/3xj7/):青灰色、灰白色中~薄层状中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与灰黑色中~薄层状泥岩互层中厚层~厚层状中粗粒含长石石英砂岩夹薄~中厚状泥岩及煤线F/4断层形成局部强风化带,相对隔水层埋深31~51m其上为中等~强透水Qcol/ :γ=18~21,φ =24~30,C =0~0.005 [R]=0.2~0.3 J/允=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