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七律 长征》赏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50345370
  • 上传时间:2023-04-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律 长征》赏析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豪纵的语势,概括地写出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等闲”是“寻常、平常”之意,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不怕”、“等闲”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从红军的视觉写出,将五岭、乌蒙这两大高峻、广袤的山脉化小,一如粼粼细浪,一如滚动泥丸,正因其小,则反衬出红军形象的高大与万难不惧的精神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小则愈显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反衬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直抒红军征服大雪山之后的欢乐心情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凸现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主义的宏伟乐章,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为辉煌的美学总结第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