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资料.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102274875
  • 上传时间:2019-10-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关于前置性作业设计与执行中问题的研究》理论学习材料大郭杖子小学 付云红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二、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1、关于两种教育体系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现实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份,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教育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于教郭思乐认为,如果不从体系上解决教育改革问题,我们还是要长期被师本教育体系紧紧捆绑着2、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3、生本教育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

      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地位,认识学生被尊重的理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这其实是“师本体系”与“生本体系”两种对待学生的态度4、生本教育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生本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全面依靠学生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3)现状论,如今的学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琢学生,还是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这些都是两种教育体系的理论在教学行为中的反映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郭思乐还提出词汇语言,数学语言和语言艺术这三大语言的前提下整合课程,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生活化,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这种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课程加法的校本课程,而是做乘法的即进行本改变的课程整合,使基础教育本身就有活动性和研究性,通过活动和研究把各部分课程整合在一起,生本教育的课程,教材,是成为联系其教学思想体系与教学的中介,成为其体系化的教学思想走向现实的桥梁,使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实验具有可操作性三、生本教育的一般课堂教学方式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一)四突出: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二)三转变: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三)四个基本程序: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延伸拓展1、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2、小组合作学习, 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3、班级交流, 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4、总结和巩固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

      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课前 1、各小组由教师指定或小组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完成前置性作业,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在课前在同组或是同学中得到解决。

      2、组内分工协作,将研究的讲解思路写在作业本上并相互进行预讲 3、将需要板书的内容提前板书在黑板上课中 1、研究小组分别介绍研究(讲题)思路,同时相互补充,找出关键词或关键数据的方法,分析思路有条件的也可以投影或是多媒体展示 2、听课同学随时质疑或提出自己的困惑,研究小组进行解答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改归纳整理思路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六)生本评研课:以学养学,以学养考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1、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生本教育课题组的老师先出一套试题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学生自己编题考小组其他成员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错题情况编制题目,希望把同学考倒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他一定自己会做了,才能去考其他同学。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学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2、综合评研,评研是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力保障综合评研”是以“尊重学生主体,突破常规频考重围,取代以外力为主体”的评价形式根据生本研究的特点,拟定并实施综合评研的测评方式,其具体做法是:一是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根据自身的综合表现进行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二是一改传统的考试方法,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评价内容(含口试、笔试等),让学生自评、自查,由四人小组讨论、互评、互研,然后,由小组集体讨论,出一份试卷,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之后,任选一份试卷测试,小组评阅后交由老师批阅通过这种互动式“两评、两研”的综合测评,自始至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交互性、创造性、包容性,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全教学与评价过程,教师起点拨与调控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