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多篇).docx
49页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精选多篇)第1篇:《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简析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摘要 列宁于1915年在瑞士的伯尔尼写成《谈谈辩证法问题》,他集中体现了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列宁在对帝国主义及其战争的综合考察中,在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中心思想是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客观世界和认识的根本规律《谈谈辩证法问题》严谨的逻辑性与对物质本质深刻的理解与反思,至今仍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关键词 辩证法;矛盾;对立与统一通观全文,在我看来,该文章主要提及的是列宁关于辩证法的一些个人看法列宁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拥有对立性质的两个方面,这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换句话说,事物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文章的标题是谈谈辩证法问题,但我们可以明显从文章内容中看到列宁对辩证法的推崇与支持通过对比其他形式的主义以及对辩证法本身的阐述,列宁得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真理性质的之一,其他的各种形式主义都有缺陷的结论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
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虽然文章篇幅并不多,却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 “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辩证法与诡辩论和怀疑论的对立”“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等突破性深刻性观点在此,我想谈谈其中对我与比较有启发的两点,一是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而后者为对于前者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以及统一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论述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之中这些矛盾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客观地存在着的把研究事物自身中矛盾确定为辩证的实质,就是因为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对于辩证法的这种规定的正确性,可以由人类实践以及作为这种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史来检验列宁列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事实,来说明物质运动从最简单的形式到最复杂的形式,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过是对某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的研究,科学史也就是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的历史。
人类认识的运动、发展、也是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矛盾的提出是对立统一的铺垫,及矛盾并非我们客观所认知的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对立,而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离异、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这两种倾向,本来是相反的,可是,它们又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成为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构成了事物自身的矛盾由此我想结合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理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来谈谈我对与矛盾与对立统一的理解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2]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即在盒中的猫既活又死,充分展现了对立统一的两种可能性打开盒子前对于猫的生死是不确定的、随机的事件决定,这个不确定(后者叫波动)其实就是辩证法主张的矛盾运作薛定谔的猫”也充分证明了任何矛盾的双方既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又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而“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
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 则是绝对的矛盾双方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差别的;统一性是暂时的、易逝的,斗争性则是长久的、稳定的一句话,统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但是,“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没有孤立存在的相对,也没有孤立存在的绝对,相对总是与绝对相联系而存在,绝对也总是与相对相联系而存在一讲相对,就意味着是包含着绝对的相对, 一讲绝对就意味着是包含在相对中的绝对所以列宁说:“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把这一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称 为辩证法的精髓并且指出:“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1)马克思主义关于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问题,同一切主观主义、怀疑论、诡辩论划清了界限哲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诡辩论者总是割裂相对 与绝对的辩证关系,要么强调绝对的东西,否认相对的东西;要么强调相对的东西,而否认绝对的东西,正 如列宁所揭露的那样:“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至今仍带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矛盾的对立统一更是作为基本理论运用于各个理论。
更甚,对于世界思想,哲学发展他都有其不可磨灭的重要性参考书目:《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薛定谔的猫》引用:(1)引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307页推荐第2篇:《自然辩证法》读后感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后,让我受益非减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得不让我们发现,恩格思的预言与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吻合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伟大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指导作用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从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正如恩格思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许多人为之献身.而后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让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然而,因为依然受到神学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是一些规律的描绘和对周围世界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研究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这样一个见解对于起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解释为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并永恒的如此运动下去,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看来能独立于所处的社会之外,不被这个社会的固化思想侵蚀,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是很难的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生需要引以重视的地方研究生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研究以有的先进科学理论、技术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做出新的成绩我们往往很容易受他人思想的影响,很难提出自己新的想法,新的见解,势必会影响以后的科学研究,论文发表也就是说没有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假说的形成,哪会有科学理论的创立而要想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是说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必须要先学习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该专业的一般规律及其发展过程,方向,前景。
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思维,提高使用合理的科学方法的能力,开阔我们的视野,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需要不断地积累,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文中又提到是1755年出现了哲学家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才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之后,又产生了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鸿沟,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可见,哲学并不仅仅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被灌输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哲学更多的是在思考人类面临的感到最困惑无解的问题而思考这些艰深问题的人便是哲学家正如苏格拉底对他的弟子们所说:哲学家要做社会的医生所以说我们要对某一专业更广更深的理解是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的我觉得这种更一般性的科学方法训练、能力培养以及视野的开阔是由研究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所能提供的,因为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
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从这些专门知识中提取出对我们认识自然,进行科学研究有益的观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家不易,成为一个杂家更不易西欧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师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不以多才多艺之“杂”闻名于世没有学术上的纵贯和横通,没有一批学识渊博的巨人,就突破不了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文艺复兴不起来杂与专不是对立的,杂就广度言,专就深度而言杂可以寓于专,专完全可以体现于杂杂家要具备学、识、才仅仅这样要求,还嫌缺乏个性因为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是才多学广的杂家之所以为杂家,在这些方面还应体现为学不避杂,见识非凡,是达练之才所以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从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文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比如大气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物种消失,还影响人们的健康等一系列的危害19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85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
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即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一、天人为友,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征服自然”(笛卡儿、培根、牛顿的遗产)——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人是自然之子”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总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
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