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探讨.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84123
  • 上传时间:2017-08-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探讨摘 要:使用 r/k 判断范式对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进行了探讨实验采用 3(参照条件:自我、母亲、鲁迅)??(再认测验类型:知道、记得)完全重复测量设计实验过程包括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对人格形容词分别进行三种参照条件的适合度判断,测验阶段则需要被试把呈现过的形容词判断为 r(记得)或者 k(知道) 结果发现:在 r 反应上,被试对自我参照条件和母亲参照条件的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鲁迅参照条件,即存在着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而在k 反应上,不存在两种参照效应关键词:自我参照效应 母亲参照效应 r 反应 k 反应1 前言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是指当记忆信息与自我相关时,记忆效果要高于其他编码条件的现象这一现象被rogers 等人于 1977 年首次发现,rogers 等人选取了 40 个人格形容词作为实验材料,在设定了典型的结构编码、韵律编码、语义编码等任务后,增加了自我参照编码任务。

      结果发现,被试在自我参照编码任务下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其余三种编码任务,这一现象即自我参照效应(rogers, kuiper, & kirker, 1977)symons 和 johnson (1997)用元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自我参照效应的产生原因:自我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与自我 有关的信息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认知加工,因此,与自我相关的信息会有更好的记忆效果conway 和 dewhurst(1995)将研究范式进行了改进,引入了 r/ k 判断任务要求被试首先判断所呈现的人格形容词是否在学习阶段见过,然后对于见过的形容词,进行r 反应(记得)和 k 反应(知道)的判断结果发现被试在 r 反应上,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而在 k 反应上,并没有出现自我参照效应这可能因为 r 反应伴随着回忆的体验,具有更高的自我指向性,而 k 反应则不具有自我指向性(刘新明&朱滢,2002)r/k 范式区分了记得与知道两种成分,使自我参照效应与更精确的记忆任务相联系,因此更广泛的被应用于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中。

      自我参照效应本身存在着跨文化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无论东西方被试,均在与自我相关的记忆项目上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成绩但是与自我相关的重要他人的参照效应,如母亲参照效应、朋友参照效应则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性以母亲参照效应为例,中国被试对与自我相关信息和与母亲相关信息的记忆效果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 (朱滢&张力,2000;朱滢&张力,2001)而西方被试则只存在自我参照效应,而未表现出母亲参照效应(conway & dewhurst,1995)这一现象可能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西方文化更重视自身的价值,将自我看做独立的个体,而东方文化更强调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因此,东方人的自我概念更倾向于包含与自我关系密切的个人,如 父母、朋友等本研究采用 r/ k 判断任务,对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进行了探讨,力求为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2 方法2.1 被试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二年级、四年级本科生共 30 人,被试年龄为 21—25 周岁,平均年龄 23.5 周岁,被试均为右利手,所有被试在实验结束后均获得相应报酬。

      2.2 材料本实验选取了 220 个形容词(各组均平衡了笔画数、词频以及褒、贬义)将其中 120 个随机对应(自我、母亲、鲁迅)三种参照条件,剩余的 100 词作为干扰项三种参照条件的呈现顺序采用拉丁方平衡每种加工条件下, 40 个词随机呈现为避免首因和近因效应,在用作学习的词表前后各加入 9 个词,进行判断,此条件下的判断成绩不计入分析2.3 设计3??完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自变量一为参照条件(自我、母亲、鲁迅)自变量二为再认测验(r 反应、k 反应),要求被试对判断为“见过”的项目做进一步的 r/ k 反应2.4 程序所有操作均在计算机上进行,分为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 在学习阶段,为防止被试因知道实验目的而产生的偏差,告知被试这是一个形容词评价实验,要求被试评价某个形容词是否适合描述自己、母亲或鲁迅每个试次开始时,屏幕中央呈现一个 500ms的“+”字注视点,之后呈现人格形容词,呈现时间为 1000ms形容词一出现,被试即可判断该词是否符合某一参照者,肯定判断用右手食指按数字键盘的“1”键;否定判断用右手中指按数字键盘的“2”键。

      学习阶段大约 10 分钟,半小时之后进行意料之外的再认测验在测验阶段,告知被试屏幕中央将呈现一系列描述人的形容词,其中有一些是刚才呈现过的词语,另一些是新的词语被试需要对是否见过该词进行选择,见过的词还需要被试进一步的判断为“知道”或“记得” 判断为“知道”则用右手食指按数字键盘的“1”键;判断为“记得”则用右手中指按数字键盘的“2”键其中“记得”指的是,不但确认见过这个词,还能回忆出这个词呈现时的一些细节比如说,被试能回忆出当时做出判断的过程,或者当时的感情或想法等 “知道”指的是,虽然确认见过这个词,但不能回忆出该词呈现时的具体细节实验要考查的是被试在测验中不同参照条件和再认类型的再认正确率3 结果3.1 数据预处理各参照条件下 r/k 判断正确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 1 从表 1 我们可以看出,所有参照条件下的 r 反应正确率高于相应的 k 反应,这种差异在自我参照条件和母亲参照条件下表现得更为显著3.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对旧项目的再认进行检验,方差分析结果为:参照条件的主效应是显著的( f (2,58) = 24.064, p 0.05);自我参照条件下的r 反应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鲁迅参照条件(m =0.37,sd = 0. 21,p <0.05)。

      同时,母亲参照条件下的 r 判断正确率也显著高于鲁迅参照条件( p < 0.05)这表明,在 r 反应上,大学生不仅表现出了自我参照效应,也表现出了母亲参照效应而在 k 反应时,参照条件的主效应不显著,这表明在 k 反应上,大学生三种参照条件的再认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4 讨论本实验支持了以往关于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中国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而这两种参照效应均只出现在 r 反应上,并未出现在 k 反应上被试在自我参照条件和母亲参照条件下,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名人参照条件(鲁迅) ,而自我参照条件和母亲参照条件两者之间却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把母亲与自己的联系看得十分紧密,甚至可能将母亲纳入了自我概念的范畴,这支持了东方 文化依赖型自我的观点(戚健俐,朱滢,2002),即个体并不把自我看做完全独立的角色,而更看重自我与周围群体的相关性与协调性,倾向于将与自己关系紧密的个体纳入到自我的范畴内部。

      母亲作为与自己关系最为紧密的他人,最可能被纳入到自我概念中来,因此,与母亲相关的信息会激活自我概念,分配到更多的认知资源,得到更精细而深入的加工,从而表现出与自我参照效应一样高的记忆成绩而社会名人(鲁迅)虽然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与个体的关系较为疏远,因此会被排除到自我概念之外,其参照条件下的记忆成绩明显低于自我参照条件而之所以在 r 反应上,出现两种参照效应,而在 k 反应上,则不显示两种参照效应,可能是因为 r 反应伴随着被试丰富的回忆体验,具有更加明显的自我指向成分,因而得到了更深入和精细的认知加工而 k 反应只是基于知道的感觉,并不伴随具体的回忆过程和自我指向成分,加工程度较浅,因此没有表现出两种参照效应5 结论本文通过对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两种参照条件下的再认率无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名人参照条件这表明,大学生把母亲列入了自我概念的范畴2)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只体现在基于回忆经验的 r(记 得)反应上,而不影响 k(知道)反应。

      参考文献:[1] rogers, t. b., kuiper, n. a., kirker, w. s. (1977). self- reference and encod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gener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 35(9): 677-688.[2] symons, c. s. & johnson, b. t.(1997).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in memory: a meta-analysis. xpsychology bulletin, 121( 3): 371- 394.[3] conway, m. a. & dewhurst, s. a. (1995). the self and recollective experience.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9:1-19.[4] 刘新明,朱滢.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21-126.[5] 朱滢,张力.文化、自我意识与大脑[j].中国学术期刊文献,2000,6(10):1325-1326.[6] 朱滢,张力.自我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2001,31(6):537-543.[7] 戚健俐,朱滢.中国大学生的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j].心理科学,2002,25(3):275-28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