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2-洞悉高考新变化_加强教学针对性.doc
19页洞悉高考新变化 加强教学针对性 王 啸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始于2004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这四个省份2007年进行了新课改高考从2007年,至今全国已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新高考方案陆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11个省是海南、山东、广东、宁夏、江苏、辽宁、天津、安徽、福建、浙江和上海到2012年,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将全面进入新课改高考前三轮试点中,各省市的方案都在求新、求变中呈现出很多新意,随着试点地区的扩大,方案中所体现出的新课程理念也更为突出伴随着全国全面实施课改后,高中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高考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一、新高考的新变化1.考试形式的变化从开始实行新课改的四个省来看,高考的形式或多或少的都有变化山东:“3+X+1”3”为语、数、外,“X”为文科的地、政、史理科的理、化、生,“1”为“基本能力”与以往相比较,增加了基本能力测试广东:“3+文(理)科基础+1”广东省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海南:“3+3+基础会考”将会考成绩计入高考(10%)宁夏:传统的“3+X”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江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浙江:高考分三类重点批的考试科目为3+小综合+自选模块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每科150分;小综合指文科的政治、历史和地理,理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分值与现行高考相同;自选模块指省教育厅供学生选修和选考的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共9门学科中选出6个模块,不分文科与理科自选模块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80分,每个模块一道题,共18道题,考生在18道题中任意选做6道题本科批的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小综合,设置方式与现行高考相同专科批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技术(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中任选一门),技术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英语听力单独举行考试,全省统考满分30分福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2.考试要求的变化新高考知识难度降低,考核内容注重挖掘地理学科本质特征,对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的要求有所提高强调能力立意从新课改区的高考题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真正考查学生记忆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小,其余都是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3.重视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不偏不怪例如,09年北京卷的36题,以区域地理即渭河谷地作为切入点,考察了渭河谷地的成因、其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措施,旅游资源的分类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
4.高考试卷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增强新课程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能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因此,试题的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加例如,08山东文综卷26题,(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例如,08山东文综卷29题,(4)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探究性)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例如,09年山东第26题第(4)小题,试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开放性,考生无论选择“赞同”还是“不赞同”,只要理由阐述支持个人的观点,都可以得满分,这不仅给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充分余地,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5.新情景的创设注重体验和实践性试题以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目标,注重考查学生动手能力。
例如,09年山东第26题第(2)小题,是一道等高线做图题,题目出得很巧妙,题干中给出了绘制待定高程点的方法,让学生实际动手绘制图中没有数字出现的400米等高线图,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理解题意、细致准确找点、动手绘制的能力要求例如,2011年学科内综合题第26题,以地理野外实习的综合考察为呈现方式,突显了地理知识来自于社会实践的真谛6.根植于区域性和综合性,强化地理学科本质特征地理试题运用不同的载体来呈现丰富的地理信息,综合分析研究人类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综合性、区域性特点例如,2011年山东第26题的(1)、(2)、(3)小题,考查的是美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与水文等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着力体现对区域自然地理事物综合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区域地理分异规律的考查;第(4)小题通过对加利福尼亚谷地和大盆地两地区的对比,分析两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差异,进而分别提出两地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忠实、科学地体现和强化了学科的本质特征7.坚持图表等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彰显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特长,强化图表的运用几乎每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运用了图表。
统计图表使用充分,与现实联系密切图都得到充分的使用,问题的解答都要从对数字的分析中提取有效的信息8.关注社会性和时代性,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近两年的高考,不仅是新高考,就是大纲版的高考卷也是以新材料、新信息和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作为命制高考题的依据面对公平性原则和四套教材的现状,要求平台和载体的获得不能拘泥于教材,必须要有新的材料和新的情境所以每年高考文综试卷中的试题情景必然和社会热点相关联如,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问题,臭氧层保护,区域合作等等试题密切联系社会与生活,不回避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9.题目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由于选择题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导致考查内容的减少为此,试题尽量的扩大了考查范围选择题部分减少了题组的数量,试题的选项也尽量增加跨度体现学科间的综合如2011年试题第29题,试题围绕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汉阳铁厂的兴衰进行设题,从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的角度考查汉阳铁厂的区位选择、衰落的历史、地理原因以及汉阳铁厂原址的功能转变,在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中,将考生所学历史、地理和政治三学科知识交融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学科间综合,为今年山东文综高考试题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10.关注地理学科前沿知识,关注新增教材内容地理信息技术11.突出选择性和往年一样,选做试题的出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突出新课改的选择性特点,较好的体现了山东省考试说明中“既注意体现共同基础性,也注意体现多样选择性,注重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二、新高考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及教学建议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研究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内容,研究近几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是科学、有效指导教学与复习的前提2.重视主干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区域地理中的区域特征等,这些内容都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理科知识关键在于吃透规律和原理,文科知识重在熟练、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强化记忆思维作为教师应多研究教材,因为它是主干知识的载体学生也必须注重课本知识,因为这是答题的基础,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自然地理部分概念不清,原理、规律不能正确运用过于求难,忽略基础对于学生,学好地理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清晰掌握课本的整体知识构架,以便做题时及时提取相关知识内容;二是透彻理解书本上的结论的推理过程,死记硬背结论不利于挑战高分。
目前还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3.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面对目前“一标多本”的局面,高考命题不再拘泥于某种版本教材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基于这种变化,我们的备考要跳出某种教材的框框,避免机械、死板、教条地应用教材,而应该充分汲取不同版本教材的优点,不同版本找共性,优化整合复习资源通过教材不同的案例,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4.强化材料、图表训练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与材料、图表相关,使得“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表的特点认真掌握,学会准确、全面地从材料、图表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表与文字材料有机的结合,加以灵活运用1)加强读图、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研究近几年山东卷地理试题的图表类型,例如世界、中国区域图、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天气图、统计图表(折线图、柱状图、表格)等,教会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方法。
特别区域图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的分析、等值线图分析方法等2)加强作图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地理原理图,让学生养成经常练习绘图的习惯,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例如地形剖面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过程图,冷锋、暖锋与天气图,大气的运动(包括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等等5.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到思考和运用,训练解题思路重视对学生地理技能与思维方法的培养今年的地理试卷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为此,在地理变式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6.培养学生规范科学的审题习惯和答题习惯,训练学生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在地理备考训练中,要重视审题训练审题要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尤其不能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如图名、指向标箭头、地图比例尺、图例等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这些关键字句往往是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的重要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规范表述的具体要求:(1)要点全面:不遗漏;(2)简洁精炼:不要针对一点反复啰嗦;(3)顺序合理:先主后次、先自然后人文;(4)富有逻辑:前因后果、有理有据;(5)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关键词7.处理好几种关系(1)高中和初中地理知识的关系一般来说,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往往是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在某一区域基础上再设置一些自然和人文地理的问题,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则是题目重点考察内容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近年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考生区域地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导致“全题覆没” 教师也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区域地理知识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应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近年文综卷基本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3)地理学科与热点问题的关系目前地理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