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75747631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94.6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2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课标要求】 熟悉罗马法的要紧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懂得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懂得 运用 罗马法的起源与进展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万民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 在进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资料研读问题探究 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 关于维系与稳固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 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为保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是罗马史上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特别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现行的 《民法通则》 与《继承法》 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深入熟悉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罗马法的要紧内容 罗马法的要紧内容 探究罗马法内 容 的 演变 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罗马法维系帝国统治;对欧美法律的进展与民主化进程影响深远 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分析罗马法关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 从中西历史进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影响。

      查阅资料探究问题历史比较 【重点、难点】 1、重点:罗马法的要紧内容与万民法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所起的作用 2、难点:罗马法的起源与进展;罗马法的影响 【资料回放】 1、古罗马要紧社会阶层的演变: (见下面填空部分最右栏) 2、习惯法、成文法的概念: ⑴习惯法: 指未被政府明确承认而被通常人同意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之规则的法律 其仍未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与不确定性 ⑵成文法: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与公布,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现的法律 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我认为法源于自然,而“自然给予所有人理性”,因此也给予所有人“法”;自然界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这些原则永恒不变,这些原则也务必表达在法律中 【课堂导入、分析课标】 师:你能举出世界古代史上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两个帝国吗? 生:波斯帝国、古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师:古罗马帝国就是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为维系与巩固统治,其要紧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本节课,我就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罗马法的知识。

      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到 P100.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并引导其思考古罗马的强盛与罗马法的博大之间的关系 ) 师:请同学们将《学案》上的本课课标一起朗读一遍,并懂得其基本要求 (学生朗读,教师板书本课标题《第 2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进展》 ) (意图:引导学生把握好本课的重点、难点 ) 【教学过程:教材梳理,师生互动】 第一阶段:“史实”——知识梳理,内容整合,体系构建 (整体设计意图) 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本课子目结构,并结合《学案》的结构提示,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生: (边浏览,边梳理,边说明,边构建) (同时:教师板书本课的知识结构 ) (意图:引导学生重视本课知识体系的建构,注重整体的把握 ) 师:什么叫罗马法?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 P100 第一段部分,并懂得其内涵 (意图:师生共同朗读,以引导学生懂得这一概念的时间性、综合性、阶段性、阶级性特点 ) 师:请同学们结合《学案》 “罗马法的含义及其起源与进展”部分的填空信息,迅速浏览教材相应子目,划出有关法律文件或者法律术语并完成《学案》相应部分 生: (边浏览,边填空,边回答 ) (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示学生结合《学案》的【资料回放】部分,懂得“习惯法” 、 “成文法”及“自然法”三个概念。

      ) (意图:以时间为抓手,概括罗马法的起源与进展过程,帮助学生迅速把握其主干知识 )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内容,思考罗马法的进展存在着哪两大趋势?并结合罗马政权的进展,探索上述两大趋势出现的原因 生:即①由早期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 《十二铜表法》 ) ; 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 作用: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缓与了阶级矛盾,利于统治的巩固 ②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 原因:罗马共与国进展为罗马帝国,且疆域扩大,人口迅速增加… (即罗马社会政、经、文化的进展的需要 ) (意图: 引导学生将罗马法的进展与罗马政权的进展两大线索联系起来思考, 以得出其互为因果的关系, 并为下面归纳、思考罗马法的作用奠定基础 ) 师:罗马政权的进展,疆域的扩大,要求并促进罗马法的进展;而罗马法的不断进展、 完善又巩固并稳固了罗马政权的统治使其进一步强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101—102 最后一段内容,并根据已完成的《学案》填空第一部分的内容,推导并完成《学案》填空第二部分的内容 生: (边浏览,边填空,边回答 ) 第二阶段:“史识、史感”——设疑诱思,论从史出,加深懂得,形成认识;将历史与现实联系,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走进历史,感受历史,体验历史。

      (整体设计意图) 师:请同学们结合《学案》 【教材梳理,师生互动】第二部分的思考题 2—4,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有关问题 生: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逐题解决 ) (师:巡视,并适时点拨 ) 1、阅读教材 P100 最后两段思考:在早期罗马共与国时期,哪一对矛盾斗争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演变?这一趋势在当时有何政治意义?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缓与了阶级矛盾,利于统治巩固 2、阅读教材 P101 第一段、最后一段及 P102 第一段三部分思考:什么是公民法、万民法?两者的适用范围有何不一致?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的客观原因有什么?主观目的是什么?公民法的内容有什么?万民法要紧调整什么关系?有何规定? 概 念 (性质) 适用范围 演变原因 内 容 客观 主观 公民法 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罗马公民 罗马社会政、经、文化的进展 维系与稳固帝国统治 包含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习惯法 万民法 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财产关系; 规定奴隶制与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 P102 的内容回答: 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与私权。

      ——“万民法” (此材料运用的意图:说明罗马法“对公民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承认”)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 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此材料运用的意图:说明罗马法“为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根据” ) 材料三:第 3、第 8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者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此材料运用的意图:说明罗马法“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并顺应了经济的进展与变化” ) 材料四: 奴隶与隶农务必无条件到服从主人, 服从“命运”的安排, 对逃亡的奴隶与隶农务必严加惩治 ” ——《民法大全》 (此材料运用的意图:说明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巩固帝国的社会基础” ) 请问:⑴根据材料一回答:皇帝、隶农、奴隶属于自由民的有? 皇帝(贵族) 、隶农都是自由民,而奴隶不属于自由民 ⑵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罗马法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拥有很广泛的权利,但“平等”只是相对的,如:平民、贵族不平,男女不平等(被排除在公务之外) ,自由民、奴隶不平等 ⑶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表达了如何的财产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⑷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保护什么制度?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保护奴隶制度 ⑸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以法律保护奴隶制度,保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维系与稳固帝国统治 4、阅读下列材料(重点抓住划线黑体字部分)回答: 材料一:万民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规定奴隶制与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人教版]历史 1(必修)P102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给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 1776 年发表的《独立宣言》 材料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同时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 1789 年制定的《人权宣言》 材料四:第二章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 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与继承权。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与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与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务必履行宪法与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 (此题设计意图:打通罗马法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欧美资产阶级法律建设及对我国法律建设的影响,突出其对后世影响深远 ) 请回答:⑴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强调运用何种手段管理社会?表达了如何的进步进展趋势 继承与进展关系 法律手段 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展的必定趋势 (人治到法治) ⑵贯穿于上述法律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什么? ①目的:保证自由、平等、权利;保护私有财产;②手段:实行法制 ⑶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的关系,思考: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欧美各国的立法产生了如何的影响? 罗马法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为立法提供了根据) ,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 (第二部分整体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解决上述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从罗马法对当时及后世两个方面来懂得其影响,以突破课标第二部分的要求。

      ) 【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应该懂得:①罗马法的形成与进展(显性线索)就是罗马史(隐性线索)的缩影②西方人之因此把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自己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渊源,是由于希腊民主政治机构在古典世界相对完善,成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而在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了现代西方法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曾经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两者都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罗马法是( B) A、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 7 世纪古代罗马制定与实施的全部法律 B、指罗马公民法 C、指万民法 D、指《十二铜表法》 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B) A、习惯法的废止 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公民法的制定 D、 《民法大全》的编纂 3、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D) A、 《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B、公民法的形成 C、公民法演变成万民法 D、 《民法大全》的编纂 4、下列不属于罗马法内容的是(D)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自然法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奴隶不应被看作财产 5、下列关于古代罗马万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B、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B、规定奴隶制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与外邦自由民 6、罗马法维系与稳固帝国统治的作用表现在(B) ①为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根据 ②对公民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 ③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④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 ⑤保护奴隶的政治经济地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二、合作探究: 试从法律的性质、立法的目的及作用等方面比较罗马法、秦朝秦律、美国《1787 年宪法》及《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的区别 三、历史小论文: “我”眼中的罗马法 实 质:统治阶级意志表达,以法律保护奴隶制度,保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进展历程:起源——进展——完成 历史评价:进步性——对罗马、对后世;消极性——阶级性 结 论:法律是文明的催化剂,也是维持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器附【正板书结构】 第 2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进展 罗马法概念 演变:起源 → 进展 → 完成 附: 《罗马法的起源与进展》内在结构 罗 马 法 定义 指 BC6 世纪末至 7 世纪古代罗马制定与实施的全部法律(广义) 整套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起 源 与 发 展 ↓ 概况(隐藏着两大趋势) 时 间 国 家 发 展 形式 结构 国名及疆域 要紧社会阶层 起源 早期习惯法 ↓? ↓ 诞生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 → ↓ 公民法 ↓? ↓ 万民法 BC6世纪末 ↓ ↓ BC5世纪中期 罗马共与国 ↓ 居 民 ↓ 罗马帝国 (BC27)居屋大维 民 贵族 罗马 平民 公民 (以上为自由民) 奴隶 ↓ ↓ 自 ①罗马公民 由 ②被征服区 民 贵族、平民 (非公民) ③隶农 奴隶 进展 ↓ BC3世纪中期 ↓ 3世纪末 完成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6世纪中期 内 容 ↓ 形式上 ①习惯法 ②成文法 结构上 ①公民法 ②万民法 ③自然法(理念) 基本 内容 ①规定奴隶制与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核心内容) ; ②保护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评 价 进步性 对罗马 维系与稳固帝国统治①②③④ (稳固社会秩序,巩固帝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基础 ) 疆域扩大 形式上: 内容: 结构上: 核心主张: 评价:进步性: 局限性: 对后世 影响后世:…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理论武器、立法范本 局限性 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有明显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