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12例护理体会.docx
8页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12例护理体会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局部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动脉瘤破裂常伴有剧烈头痛,严重者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乃至意识丧失[1]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新型治疗方案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逐渐取代传统开颅手术治疗介入栓塞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微创、简便、恢复快等特点新的医疗技术的开展需要有相适应的护理水平的配合以保证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所以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良好地护理措施具有重要重要作用[2]从2009至2011年,兴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6.2岁1)入院时10例患者均神志清楚,主诉头痛约2小时~4天;2例意识障碍2)头颅CT检查,4例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平扫未见异常3)手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后动脉瘤2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
1例患者同时出现前交通瘤和后交通动脉瘤4)入院后治疗予以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止血、抗感染等1.2方法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和全身肝素化抗凝条件下,经股动脉置入5F鞘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再次明确动脉瘤部位,载瘤血管以及动脉瘤颈宽度最后在导引导管与微导丝配合下,将电解可脱弹簧圈逐个送入动脉瘤腔内,直至完全栓塞动脉瘤术后遵医嘱给予尼莫通解痉,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低分子肝素钠抗血小板,抗生素抗感染等对症处理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做好心理安抚动脉瘤的危险性以及其随时再破裂出血不确定性使患者自身承受巨大压力,加之患者对介入手术的风险、术后的恢复如何有着极大的疑惑这种悲观、焦虑、紧张甚至激动的情绪波动更容易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患者,依据患者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条件及文化水平的高低采取个性化沟通,稳定患者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2.1.2常规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确认有颅内动脉瘤后,应绝对严格卧床休息病房要求安静,减少探视人员避免情绪激动,尽量减少搬动患者,避免头部振动[3],保证患者有充足睡眠时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护理中注意患者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复视、失语、眼睑下垂等体征;如有剧烈头痛而焦虑不安在排除再出血的前提下,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剂,以保证休息质量;嘱患者合理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
2.1.3术前准备手术前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双侧腹股沟备皮;再次详细询问过敏史,常规进行碘过敏试验;手术前6h禁食,8h禁饮,术前1h留置尿管,必要时术前0.5h给予安定;术前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以备术中用药及抢救2.2术后护理2.2.1常规护理①介入栓塞术后待患者麻醉苏醒回病房,穿刺侧肢体带鞘回病房,卧气垫床平卧,注意观察鞘管固定是否良好,敷料外观有无渗血,待病情稳定4h拔鞘,拔鞘后按压时间20min,观察有无出血;穿刺处局部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砂袋压迫6h,穿刺侧肢体制动12h,不可屈曲[4];②术后心电监护,观察穿刺侧大腿足背动脉6h,注意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如发现肢冷、苍白、无搏动或脉搏弱可能有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待患者清醒后,鼓励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保护肾功能;④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预防导管部位感染;⑤保持大便通畅,适当给予患者缓泻剂;⑥术后患者神志清楚,定时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2.2.2专科护理2.2.2.1术后安置患者卧气垫床,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测体温q4h,翻身叩背q2h,注意轴线翻身,避免穿刺侧卧位2.2.2.2脑脊液置换的护理:颅内动脉瘤术后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减轻头痛症状,往往行脑脊液置换术,本组里有3例病人实施了脑脊液置换术,置换次数2-3次,以0.9%氯化钠注入鞘内,护理人员要注意腰穿手术前心理护理,嘱咐患者做好配合,消除紧张心理,术后要去枕平卧6小时,协助饮水1000-1500ml。
注意观察腰穿处敷料外观有无渗液渗血,倾听患者主诉,观察头痛症状是否减轻,如有异常及时汇报2.2.2.3特殊用药护理:术后患者常规采用尼莫通静脉泵入,开始时以2ml/h泵入,注意监测心率、血压,[5]测血压q1/4h血压平稳2h后,以4ml/h泵入,注意药物副作用,遵医嘱予抗血小板治疗,注意观察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瘀点、瘀斑、小便大便颜色、穿刺点出血时间是否延长等2.2.3介入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2.2.3.1动脉瘤再破裂:动脉瘤再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多因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压剧烈波动引起,应采取措施避免一切引发血压骤升的因素,向患者提供术后指导,给予镇静药缓解焦虑、紧张情绪;调整饮食,防止便秘;预防咳嗽、感冒;尽量让患者住单间病房,保证其得到充分休息同时使用心电监护仪器0.5h记录一次血压变化,如有情况及时上报医生2.2.3.2股动脉栓塞:每小时触摸足背动脉博动有无减弱或消失,察看足趾皮肤的温度、颜色及有无疼痛、感觉障碍,如出现肢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或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提示有股动脉栓塞可能护理人员发现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本组5例患者均未发生2.2.3.3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栓塞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当颈动脉过度迂曲时,介入器械对血管弯曲处反复刺激将导致血管收缩,甚至闭合,带来严重后果。
本病多发生在术后12~24h,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意识障碍、肢体麻木或偏瘫、失语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语言交流及肢体运动情况为预防上述情况发生,一般术后常规予以尼莫通微泵静脉推注,期间严格掌握速度及血压变化本组1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手术后使用尼莫通微泵静脉推注4ml/h时出现血压下降,当时护理人员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改为2ml/h时血压继续下降,慎重起见,改为尼莫通30mg口服,血压正常2.2.3.4急性脑梗死:术后脑梗死常因瘤内血栓脱落或栓塞材料脱落栓塞血管引起护理上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等情况,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为溶栓治疗赢得时机3结果本组患者12例,治愈12例,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眼睑下垂,1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偏瘫,1例患者出现尼莫通注射液不耐受,经临床积极处理及对症护理,恢复良好;术后随访半年1例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其他9例患者生活自理4结论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第一个6h内再出血危险性最高,其再出血病死率为75%~80%,晚期手术会使患者在等待手术过程中再出血而失去治疗的机会,因此动脉瘤破裂后应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开颅手术风险较大,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因为介入栓塞在脑血管内操作,易引起痉挛或血栓形成,造成脑组织大面积梗死,甚至出现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6]通过临床研究和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能确保治疗的良好效果,均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研究表明,护理人员要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重视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及营养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更应重视术后并发症高发期的观察与护理,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本研究通过上述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以微创、安全、效果好,可达近似夹闭的[7]优良效果逐渐被住院患者接受,而准确及时、细致入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参考文献[1]负秀丽,贺宝丽,宋园园,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5(8):60.[2]郭兰平,龚丽娜,彭莉,林婉丽.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40.[3]梁芳.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J].2009,6(17)41.[4]彭丽辉,蔡友锦,严风娇,张雪芳.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中国临床实用医学[J].2010,4(9),231.[5]王冬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5(25).[6]袁晓丽,曾芬莲,彭亚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7]汪沁芳,李莉,曾莹,陈莺,厉春林,阮亚飞,吴欣宁.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上海护理,2007,7(0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