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比较分析.pdf
4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比较分析0 引言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经历长期实践检验后逐步成熟,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以自然资源为载体,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土地占用污染严重、乘车行车困难、各种交通方式衔接欠佳、换乘效率低下等方面,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且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较大,用地资源紧缺,城市用地相对紧张,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建设、发展城市交通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交通规划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国内学者对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周江评(2001)[1]在分析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硬件对策与软件对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宏观交通需求管理、改善交通结构等措施;陈玮等(2003)[2]主张引入国外“高占有率车辆”(HOV,High Occupancy Vehicle)优先的城市交通组织管理模式以解决我国的城市交通问题;陈燕萍(2000)[3]从公共交通社区的组织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提出解决我国交通问题的相应对策;周鹤龙等(2003)[4]分析了交通需求管理(TDM,Transportation DemandManagement)理论并提出一系列旨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可行性措施;何韶瑶[5]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理论进行分析,提出系统平衡下的交通规划,王建国[6]等针对《绿色城市主义》[7]的启示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准则的绿色城市设计交通策略。
纵观各学者的研究,多针对于机动车,对于国内使用较多的自行车和步行考虑较少,本文对个城市的交通规划进行比较分析,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规划提出建议1 欧洲部分城市交通规划现状1.1 德国柏林柏林 (Berlin),德国首都,德国的最大城市城市面积883 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现有居民约340 万人口密集,为了减少机动车排放并确保高质量的生活,柏林决定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交通概念”即循序渐进的交通,通过制定目标、战略和具体措施,降低交通流量和改善环境条件该计划共包含60 项措施和策略,最晚于2015年予以实施主要方面包括:鼓励使用自行车、降低道路交通的影响、改善现有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投资战略以及交通创新等目前,该城市居民出行多选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城市环境良好1.2 法国巴黎法国首都巴黎(Paris),城市面积2723 平方公里,220.1578 万人(2009 年1 月1 日,法国城市第1 名),人口密度约25000 人/平方公里地铁巴士遍布全区,1961 年成立的巴黎趋于专署于1965 年制定了交通与土地使用战略规划,而后多次进行修改,目前形成快速铁路网贯穿市中心,由三条轴线放射出11 条道路,与原先网格相结合。
同时,同步建设换乘枢纽,改善公共交通,便捷和快速的公交规划成为巴黎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8]1.3 德国海德堡海德堡(Heidelberg)市位于德国西南部(巴符州境内),距离欧洲最大交通枢纽之一的法兰克福仅80 公里该市同时是莱因——内卡三角地区的一部分海德堡是三个中心之一近10年来,海德堡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多次获得各种荣誉,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其制定城市交通规划目标如表一所示,根据此目标,该城市采取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颁布政策法规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规划1.4 欧洲部分城市的交通规划战略通过以上德国柏林、法国巴黎和德国海德堡的简要分析以及对其他部分欧洲城市的分析比较,发现多采用以下几点来实现1.4.1 优化交通组织结构根据交通需求,对城市交通中主要的四种交通方式(小汽车、公共交通、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的组织于管理上,特性指标如所示支持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公共交通、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的发展,通过改善此三种交通系统来实现大范围居民选择该三项交通方式,在路网及周边设施规划中注重对友好型交通方式的偏重,优化交通组织方式例如巴黎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对原有道路规划进行调整,减小路幅宽度,取消路侧停车位;罗马通过对旧城征收“进城费”,重点区域设置大量单行线和步行街,限制私人汽车和商业中心区道路资源的使用,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1.4.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欧洲部分城市的经验之一便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在交通规划路网规划及建设中,注重公交道路比重增加,注重布设城市轨道等例如在巴黎等特大城市建设合理的大运量、高效率的轨道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改善乘车环境,以优质服务和低廉价格争取客源在中小城市海德堡,大力发展轨道电车和公交,公共汽车网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给定公交专用车道,优先放行,站台设计与车门同高等一系列人性化措施,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1.4.3 鼓励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建设在海德堡等小城市,自行车交通路网的完善使得居民优先选择此种交通方式,同时,在步行道路系统的组织和设计上,海德堡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步行街道的宽度足够让两个人肩并肩走路和交谈,同时也能随意停下来观赏周边景物而不会干扰其他步行者②步行街道上不允许停放各种车辆,以保证身背很多包袱的旅行者、手推车行者、儿童车行者、残疾人车行者的正常通行⑨红绿灯间隔时间要短,不至于让行人等待太久同时又能保证行人有足够的时间安全地穿越马路④促进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分离,从而能保证行人的安全⑤公交车站站台的设置不应抢占步行道空间,而应该设置在机动车道内。
通过以上措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步行交通系统1.4.4 建立绿色交通,强调“以人为本”在欧洲,绿色交通体系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分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最后才是单人驾驶1.4.5 发展智能交通在欧洲城市,不断研究新的交通设施,逐步向智能交通过渡在德国柏林泊霍夫机场,其城市快速路监控信息系统在高速路边用电子公告板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交通状况信息,以避免用户进入过分繁忙或者有事故发生的路段2 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现状及分析2.1 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现状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模式是以“交通需求增大—交通供给增加—交通需求增大”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11],规划目标单一、缺乏信息化反映、缺乏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指标单一、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缺乏对规划实施保障的研究[12]造成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交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2 我国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究其原因,在于交通规划的系统性匮乏,包含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分离、环境保护和交通发展不协调、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缺乏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的规范化、未考虑交通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以及忽略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规划等方面。
[13]3 维持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的建议在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满足交通需求、资源优化利用、改善环境质量3个主要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12]针对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需遵守的原则[14]对我国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规划提出以下建议:1)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调整松散的土地利用模式与高度集中的城市结构,将城市土地和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相结合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集约化交通),压缩个体交通需求,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体制保障公共交通的发展,并通过市场竞争、新技术引进、资金扶持,使之实现良性循环3)建立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为骨架的大、中、低运量俱全的城市交通网络和快速交通走廊,实行长短距离、快慢速度交通的分离,提高城市交通整体运作效率4)改建交通换乘枢纽,实行常规公交、自行车交通与快速交通的便捷换乘;加强次于道、支路与步行街道的建设,确定不同主体的交通方式,实行各类交通的有效分离,重视低成本交通运输方式5)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系统等,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控与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与应急6)各种交通方式自成系统相互之间协调发展并开展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全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7)追求各种交通方式地位的平等.增加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相互的理解和尊重,争取减少或消灭只顾自己而不顾其他交通方式的需要的现象与行为8)重视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研究4 结束语目前,伴随着人们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研究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交通规划正从以基本依靠经验的定性分析到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定量分析为主的阶段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新阶段过渡,这是缘于交通系统的要求变化,不仅需要满足交通需求,而且还要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条件因此,交通规划将更加注重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居民需求的整体效率经济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周江评.缓解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 2001(1):68-72.[2] 陈玮, 陈白磊.将HOV 先引入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管理[J].城市规划, 2003(6):93-96.[3] 陈燕萍.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城市规划[J], 2000(3):10-14.[4] 周鹤龙, 徐吉谦.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J].城市规划, 2003(1):57-60.[5] 何韶瑶.“新城市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城市交通交通规划[J]:110-112.[6] 王建国, 徐小东. 基于可持续发展准则的绿色城市设计交通策略. 2008 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C]:8-13.[7] Timothy Beatley. Green Urbanism-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 [M]. California: Island Press, 2000.[8] 范德虎.欧洲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之于北京的启示.[9] 朱兴平, Gesche Schroede, 曹荣林.“可持续发展城市”海德堡的交通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 2004,19(3):40-43.[10][刘洪营.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评价?设计与优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长安大学, 2003.[11][申金升, 雷黎, 卫振林, 黄爱玲.城市交通环境管理和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89-90.[12][王炜, 徐吉谦, 杨涛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13]陆化普, 刘强, 张卫华.城市交通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5(1):102-106.[14]邹胜勇, 张峰.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框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7, 26(1):96-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