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创作中情感漫谈.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20241106
  • 上传时间:2017-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2.67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歌创作中情感漫谈诗歌创作中,由于诗人“立意”和“旨趣”的不同,带来了千差万别的“诗心”所谓“诗心”即“诗人之心”它是诗歌“中心内容”与“表达技巧”二者的概括和总结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古代诗人是怎样界定“诗心”的吧宋人王令《庭草》诗曰:“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清人秋瑾《失题》诗曰:“诗心鲸背雪,归思马头云他们一致认为:在生活中,人人皆有“诗心”,处处都有“诗心”金圣叹说过:“诗者,人之心头忽然一声耳不问妇人孺子,晨朝夜半,莫不有之今有新生之孩,其目未之能张也,其拳未之能舒也,而手支足屈,口中唾然,弟熟视之,此固诗也天下未有不动于心而其口有声者也,天下未有已动于心而其口无声者也动于心,声于口,谓之诗故诗者,未有多于口中一声之外者也金圣叹《诗在字前说》 转引自《金圣叹评点唐诗六百首·圣叹尺牍》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动于心,声于口,谓之诗”金圣叹认为:即使是初生的婴儿,眼睛尚不能睁开,但口中发出的声音就是诗这是因为诗源于“心动”,由于人人皆会“动心”,所以说人人皆有“诗心”金圣叹的见解与鲁迅先生所说“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这句话,虽然各异其趣,但都印证了“人人都有诗心”和“诗性(即文学性)是人之本性”这个道理。

      当然,我这里绝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做诗人,但其“诗心”却是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初阶段都曾经拥有过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被尘俗所蒙蔽、被生活所遗弃而已人人都有诗心”我这里所说的“诗心”是广义的,指的是“文学之心”诗心是感性的,是灵动的凡是生活中能够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快乐、深思的东西,都能够成为诗,都能够让你获得一种“别样的感受”一个人,一旦萌生了“诗心”,就能够与挫折相对抗,就能够体悟到大自然的规律,就能够感受到生命力的脉动,并能够将大自然中的生命力与你自身的生命力贯通起来,从而感知到每个人生命的尊贵和强大人类艺术发展史已经证明:文学开初的、最原始的形式就是诗歌由于诗歌是先民们抒发感情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所以说诗歌是伴随着人类的童年而诞生的文学中最原始的“诗心”,就是人类的“童心”,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赤子之心”诗歌是“志”的浓缩,是“情”的净化;诗歌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挖掘,是对“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解读和诠释优秀诗歌之所以能够“惊天地、泣鬼神”,是因为诗人们一直恪守着“真、善、美”这个信条换言之,优秀诗歌之所以“真”,是因为作者所说的都是大实话;之所以“善”, 是因为作者所说的都是老百姓们的大实话;之所以“美”,是因为作者所说的都是老百姓们最爱听的大实话。

      所以,每个要想实现诗歌的“真善美”,实现诗歌的“惊天地、泣鬼神”,诗人就必须从社会生活的点滴中,捕捉“诗意”,酝酿“诗情”,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营造一个个“诗化”后的环境质言之,就是写诗的人,必须要具备一颗敏锐善感、玲珑剔透的“诗心”只有具有这颗玲珑剔透的“诗心”,才能够用审美的心态来审视周边的世界,才能够发现整个世界的美好,进而努力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及规律 人世间的各种美,在本质上都是互通的自然的、文艺的、情感的,都是一朵朵美丽芬芳的小花凡是美好的东西,都会在诗人心中绕梁三日而不绝,都能让人反复回味,并且长久流芳所以,凡是拥有一颗诗心的人,就能够在“零落成泥”后依然“香如故”;凡是拥有这样人生的人,是多么让人倾慕和赞叹啊!所以,凡是拥有一颗诗心的人,不但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净化,而且还能观察到别人没注意到的美;凡是拥有一颗诗心的人,能够让个人的感情十分丰富和高雅,并能够使他的思想境界达到至高和至纯人世间的各种美,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比如说,当你在夜深人静时,手捧一盏香茶,吟咏一首古诗,用你那一颗多愁善感的诗心,去轻轻地触碰先人的那高洁、仁慈的心灵再比如,当你在夜深人静时,或凝视那窗外洒满的月光,或透过薄薄的纱帘,或干脆拉开窗帘,享受一下那从窗缝里吹来的一丝清风,此时此刻,你的意绪便会轻盈而出,与清风为伴,与星月交合。

      于是,此时此刻的你,会立即发现我国传统诗词中的景致,一下子将你的灵魂拉到了一个别样纯净、唯美的世界,天上的明月星辰,一下子将你满怀的悲喜哀愁,过滤得澄净透明于是,此时此刻的你,也与古代诗人一样,对天上的星与月觉得是那么的可爱,是不由人的想去亲近它,触摸它我是一个喜爱吟诗赏诗的人,像诗人那样拥有一颗善感、灵动的诗心所以,我喜欢看山看水,听雨听风,喜欢欣赏看这世界的如此奇异;我是一个喜爱吟诗赏诗的人,像诗人那样拥有一颗善感、灵动的诗心所以,我赏识那夏花的生,秋叶的死,愿意一生行走着、吟诵着;我是一个喜爱吟诗赏诗的人,像诗人那样拥有一颗善感、灵动的诗心所以,我愿意用静雅的诗心,伴随日出月落,自守一份清寂与淡远;伴随云起云落,坐看花自飘零水自流...每个喜爱吟诗品诗的人,都把自己的“诗心”尽情托给笔墨纸砚吧,只要通过指尖上的轻巧跃动,便会流淌出一首首清逸淡雅、如酒如茶的小诗,便会让自己在字里行间饮醉浮生,观览千年,便会与古代诗人们促膝长谈,共同体悟我国传统诗歌的优雅和绵长!要实现这个夙愿,其关键是:第一,诗贵有情,无情即无诗一切文学作品都不能没有情感优秀作家不论写什么题材或用何种形式,都需要鲜明地或隐晦地、直接地或曲折地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文学作品中。

      作为文学体裁中的诗歌,它所洋溢的情感是比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要更加强烈和集中这是因为,抒发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情感是诗歌的主要特质;诗歌那简洁、凝练的形式,必然要求内容上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诗歌不可能细致地描述事件、人物和场景,也不可能运用逻辑推论的方式说明道理,它必须依靠诗人以“情”来感动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唐代诗人大杜甫说:“箧中有旧笔,情至时复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白居易也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杜甫和白居易二人都认为:写诗是离不开一个“情”字的,有情才能写出好诗正如白居易所言,写诗是为了“人传世上情”喜爱读诗、写诗都认为“诗以意为主”意”和“情”本来就是一致的,诗歌中的“情”最能表现诗人的思想觉悟,最能体现诗人的世界观一首好诗,无不显露着作者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总是寓理于情、理在情中的古人说得好:“无情即无诗”换言之,诗必须有情唯一的区别在:有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炽烈的情怀;有的诗歌含蓄委婉,寓情于事或寓情于景大诗人杜甫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第二,诗由情生,真情出好诗诗由情生,这就是《毛诗序》所说的那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清人黄宗羲在总结我国历代诗作的创作经验时说:“诗之为道,从性情出发。

      好诗,总是诗人被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深深触动,而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通过写诗将它倾诉出来只有诗歌中闪耀着激情的火花,才能点燃别人的心灵;只有在诗歌里倾注了深厚浓郁的感情,才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写诗,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学写诗,必须抒发自己的情怀,写自己在生活中最深刻的感受,写被某一生活场面、某一事物、人物或景物所触发而产生的情思情思越是深厚、激烈,诗就写得越好只有感情真挚,才能以情感人即使在艺术上还不够纯熟,仍然有可能感染人、打动人其原因是:这种不成熟的诗歌,它由于是诗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是时代脉搏和人民心声的真实反映,由于它抒发的是时代的强音,是能够唤起人民共鸣的大家还记得《天安门诗抄》吧,短诗《扬眉剑出鞘》只有20个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血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首《扬眉剑出鞘》,情真意切,毫无雕饰,倾吐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无限的深情和怀念,表达了对“四人帮”的义愤和鞭笞这首短诗,有悲恸,有期待;有颂扬,有愤懑;有斗志,有豪情,所以风靡全国,传颂至今总之,写诗一定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真实,才能深挚充沛;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是决写不出好诗的。

      当然,真情实感应该建立在科学、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是要与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相一致的第三、为情造文,红花衬绿叶一首诗必须先有感情,但仅仅有感情还是不够的白居易对“情”和“文”的关系作过生动的比喻,他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好象一棵富有生命、能够开花结果的树动人肺腑的感情是它的树根,华丽深沉的语言是它的枝叶,优美动人的声律是它的花朵,丰富深刻的内容是它的果实感情是诗歌的基础,是诗歌的支柱,但是只有基础和支柱还不能成为诗,还必须“为情而造文”意思是说,为了表现真实而激动的情感,需要认真择取那些最精确的语词、句式、声韵和修辞手法,精心的遣词造句,选择那些最恰当、最贴切的语言,才能够使情思得到准确和充分的表现各位都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诗词,但如果只是直着嗓子喊:传统诗词太好了,我太喜欢了!这能够表达自己对中华诗词的一片深情吗?不能!怎样才能充分表达自己喜欢传统诗词达到的痴迷程度呢?这就需要我们“为情造文”,锤炼出优美的诗句为了说明“为情造文”的道理,我这里只能用自己的涂鸦《元宵寻梦》作例子否者,引用现成诗作,难免犯有说三道四、臧否名家之嫌献丑了!请大家多多拍砖!元宵寻梦 2006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寻梦依稀到谢家,梅影婆娑竹影斜。

      红罗斗帐纤手绣,绿纱绵屏彩笔画吐烟金兽沉碧水,凝雾玉枕泛紫霞爆竹忽惊天台梦,倦倚小窗慢品茶诗中的“谢家”,即谢秋娘家谢秋娘,唐代名妓泛指色艺俱佳的女子沉碧水”句:沉香质重,能沉于水底天台梦”句:用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遇两位仙女的故事,典出《续齐诸记》必须说明的是:这首诗中的“谢家”是指我老家汝南县城小胡同“娘娘巷”的窦桂娘家窦桂娘,唐建中年间蔡州(今河南汝南)人,汴州户曹参军窦良之女窦桂娘自幼聪明过人,才色绝世,攻读诗文;精益女工,闭门不出年稍长,慕名求婚者盈于门庭,皆被婉言谢绝蔡州当时流传着“欲娶窦良女,如喝天河水”的歌谣最为可贵的是窦桂娘是个以国事为重的烈女,她拼着性命设计除掉了叛将李希烈等七人,将李希烈的头颅割下献给朝廷窦桂娘杀掉李希烈,宿愿已偿,按说可以远去他乡,获得朝廷的保护但她却留在蔡州削发为尼,不久被吴少诚所杀,这未免令人扼腕叹息唐代诗人杜牧曾撰有《窦烈女传》传世,小说《隋唐演义》作者给窦桂娘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说她被德宗皇帝接走,做了长公主的干女儿窦桂娘的确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奇女子,她为巾帼挣得又一异采,难怪诗人杜牧要为她“立传”,《隋唐演义》作者为她“编造”故事!英雄+美女。

      您看,这首小诗经过这样“红花衬绿叶”式的帮衬,一下子就将日常生活中极为寻常的一件小事儿“作梦”,变得不是颇有“诗意”了吗?这就是“为情造文”啊!《元宵寻梦》:寻梦依稀到谢家,梅影婆娑竹影斜通过上例说明,所谓“为情造文”实际上是如何构成与内容相结合的完美艺术形式的问题这就要求写诗的人必须掌握一定的诗歌技巧,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笔下工夫”俗话说,诗艺无止境,全凭勤钻研下面就以唐代诗人元缜《遣悲怀》(三首)为例来谈谈这个“笔下工夫”问题吧元缜《遣悲怀》(三首)全诗是:(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第一首中,元慎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开头两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