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爱医资源-《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44383248
  • 上传时间:2018-06-0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49.7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授课教研室 急救医学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 4 学期 中文 急救护理学 课程名称 英文 Emergency Nursing 课程类别 必修课 前导课程 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护理学 后续课程 其他专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 理论 20 习题 实验 实训 学时分配 总学时 30 上机 见习 10 适用专业层次 护理三年制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急危重症病人,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为此,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病人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本课程就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临床护理学课程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各种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也日趋扩大 (二)课程目标 ? 1.总体目标 突出特色:更具军队斗争准备特色 围绕核心:以培养应急反应能力为核心 培养人才:具备良好急救素质的军地两用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从事急救护理实践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急救护理理论和技术,观察、分析、评判各种紧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监护措施;注重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以及临床决策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和专业信息能力,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 2.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清楚地描述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救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2)明确院前急救的意义、特点、任务、原则及方法 (3)明确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原则 (4)具备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管理知识 (5)能快速接诊、迅速识别并主动协助医生抢救常见急危重症及危象 (6)能迅速识别、抢救及监护创伤、中毒、中暑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 (7)掌握心肺脑复苏、气管插管、四大技术等常用急救技术及心电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仪器的使用,并熟练运用于急救工作 (8)能合理应用急救药物,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监护 2)过程与方法 (1)参与急救护理理论、技术相关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并完成相应阶段的实习要求,体验护士角色和功能 (2) 通过急救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技术实践的模拟情境或实际病例的讨论和实践,进一步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3)通过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参与,体验护理专业信息检索和护理专业写作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初步的临床护理观察意识,养成急救意识 (2)能较得体地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正确地了解患者需求 (3)能和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具备初步的和临床医护人员协作工作的团队合作能力。

      (4)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独立自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5)重视护理专业信息能力的养成,初步了解护理专业信息资源,确立一定的护理专业信息意识,能养成获取相关的护理专业信息、进行护理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和综述撰写的习惯和能力 (6)热爱护理专业,学习态度认真,能在临床实践中体现良好的职业情感和道德素质,尊重师长,关心、爱护病人 三、内容标准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1.急诊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急诊医学相关的几个概念 2.西南医院急救部发展及建设情况 理解:理解: 1.急诊科的模式及管理:主要介绍急诊科的四种模式、急诊科工作范畴及要求 2.重症监测的概念 3.九大系统的监测:心血管、肺、肾、胃肠道、肝、水电解质平衡、血液、营养/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 掌握:掌握: 1. 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内容、组织方式 2.掌握急救的原则、常见的院前急救技术 3. 心、肺、肾的监测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急救护理学范围 2.急诊科的模式 3.急救护理学(定义、范围、特点、要求) 4.院前急救概念、工作组织内容与方式 5.心、肺、肾的监测 6.院前急救技术的操作 7.院前急救病情的评估 8.现场监测技术操作 难点:难点: 1.院前急救原则的掌握、急救技术的操作 2.有创监测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二章 心肺脑复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1.心搏骤停病因、类型 2.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理解:理解: 1.心搏骤停临床表现 2.心肺脑复苏的方法步骤 3.心搏骤停的概念 4.心搏骤停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掌握:掌握: 1.心跳骤停的诊断 2.心肺脑复苏的具体实施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心搏骤停的概念 2.心搏骤停的诊断 3.心肺脑复苏的具体实施方法 4.判断心搏骤停的方法 5.心肺复苏的判断标准 6.徒手心肺复苏实施步骤 难点:难点: 1.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的具体实施 2.进一步生命支持、脑复苏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第三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 理解:理解: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表现 掌握:掌握: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诊断及治疗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 MODS 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 MODS 的诊断及防治 3. MODS 临床症状的观察与判断 难点:难点: MODS 的早期诊断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第四章 急性中毒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毒物的体内过程 理解:理解: 中毒机理、一般护理、健康教育 掌握:掌握: 1.中毒的概念 2.中毒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急救护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2.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3.各类中毒病情变化的观察与判断 4.各类中毒的急救技术操作 难点:难点: 常见毒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第五章 中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中暑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中暑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理解:理解: 中暑病情评估与急救护理 掌握:掌握: 1.中暑的概念 2.中暑的治疗和预防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高温对机体的影响 2.中暑的预防 3.中暑的病情评估 4.中暑的病情观察与变化判断指征 难点:难点: 中暑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第六章 多发伤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了解多发伤的判断标准 理解:理解: 1.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2.多发伤的现场急救和转运及院内急救措施 3.多发伤的早期观察及要点 4.多发伤伤情的再判断及观察要点 掌握:掌握: 1.多发伤的临床表现 2.多发伤的急救原则和护理要点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多发伤的急救原则和护理要点 2.多发伤早期病情评估与病情变化观察指征 3.多发伤现场转运技术 4.多发伤急救护理技术操作 难点:难点: 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多发伤的早期观察及要点 多发伤伤情的再判断及观察要点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第七章 颅脑损伤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颅脑创伤的定义、病因、机制 理解:理解: 1.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2.院外紧急处理、转运要点、伤情判断及特殊监测 3.颅脑创伤的救治措施,手术与非手术特别是非手术治疗的要点 掌握:掌握: 1.颅脑创伤的分类、伤情判断和治疗措施 2.颅脑创伤观察的具体内容及紧急情况的处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 颅脑创伤的临床表现与观察 2.颅脑伤病情变化危险指征的观察与判断 3.颅脑伤护理监测技术的操作与结果评估 难点:难点: 1.院外紧急处理、转运要点 2.伤情判断及特殊监测 3.救治措施:手术与非手术特别是非手术治疗的要点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第八章 胸部损伤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1.了解胸部创伤的定义、病因、机制 2.主要包括胸部创伤的临床表现与观察,院外紧急处理、转运要点、伤情判断及特殊监测,救治措施,手术治疗的要点 理解:理解: 胸部创伤的分类、伤情判断 掌握:掌握: 1.胸部创伤的治疗措施 2.胸部创伤观察的具体内容及紧急情况的处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胸部创伤观察的具体内容及紧急情况的处理 2.胸部创伤的分类、伤情判断和治疗措施 3.胸部伤的观察要点与评估 4.胸部伤的紧急急救技术操作 难点:难点: 胸部创伤伤情判断及特殊监测,救治措施,手术治疗的要点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第九章 腹部损伤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腹部损伤概述 理解:理解: 1. 腹部损伤时剖腹探查指征 2.各型腹部伤的特点,处理护理要点 掌握:掌握: 腹部损伤临床表现,诊断,及救治原则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腹部空腔脏器和实质脏器伤的表现,剖腹探查指征,各型腹部伤的特点 2.腹部伤的病情变化观察指征与评估 3.腹部伤空腔与实质脏器损伤的鉴别方法 4. 腹部伤护理查体手法 难点:难点: 各型腹部伤的特点,剖腹探查指征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第十章 骨伤的救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 1.骨伤的定义 2.骨伤的成因 3.骨伤的发生机理 理解:理解: 1.骨伤的并发症 2.清创术的步骤及要点 3.血管损伤的处理要点 掌握:掌握: 1.骨伤的临床表现 2.骨伤的诊断及救治 3.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1.骨伤的临床表现 2.骨伤的诊断及救治 3.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 4.骨折的并发症观察要点与评估及护理特点 5.血管损伤的观察要点与评估及护理特点 难点:难点: 1.骨伤的并发症 2.清创术的步骤及要点 3.血管损伤的处理要点 [学时分配] 讲课 2 学时 四、实施建议 ? (一)前后衔接课程 学员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完成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并已完成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学习。

      ? (二)教学学时分配 急救护理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践、考试、实习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 CAI 课件、板书和急救操作图示、仪器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是教师在示教室内指导学生,通过模型训练掌握急救操作技术;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急救技术和急救护理理论的考量 ? 具体教学学时安排如下: 理论教学内容 学时 见习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心肺脑复苏 2 1.急诊科工作范畴及工作流程 2 第三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 第四章 中毒 2 2. 心搏骤停的判断及心肺脑复苏的具体实施方法 2 第五章 中暑 2 第六章 多发伤 2 3.中毒病情变化的观察与中毒的急救技术操作 2 第七章 颅脑损伤 2 第八章 胸部损伤 2 4. 多发伤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及病情观察 2 第九章 腹部损伤 2 第十章 骨伤的救治 2 5. 胸部伤的观察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2 20 10 ? (二)教材选编使用 1. 基本教材: 《新编急救护理学》 , (第一版) , 王仙园 文亮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辅助教材: 《急救护理学》 (第二版) ,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 ? (三)考核与评价 1.考核性质:考试课; 2.考核方式:笔试,课堂作业。

      3.成绩评定方法:总成绩中,课程笔试成绩占 80%,平时作业占 20% 4.试题来源:试题库 ? (四)教学保障条件 模拟病房 2 间 ;模拟床单位 20 个,配齐床单位物品;全身复苏模型 2 具;气管插管模型 4 具;半身心肺复苏模型 10 具 五、附 录 (一)推荐阅读书目 《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 ,(第一版) , 刘淑媛 陈永强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二)推荐专业期刊 1.《中华护理学杂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