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古希腊戏剧“歌队”之功能及其在阿瑟·米勒剧作中的再现.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19128360
  • 上传时间:2023-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古希腊戏剧“歌队”之功能及其在阿瑟·米勒剧作中的再现摘 要:本文旨在论述古希腊戏剧元素“歌队”在理性、感性及审美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代表“理性”刊登评论,缓和恐怖、紧张情绪,协助生成审美距离等并准时间顺序小议其历史沿革,从古希腊戏剧开始,至英国伊丽莎白时期及十九世纪戏剧,最后至美国现代剧作家阿瑟·米勒,重点讨论了米勒《凭桥眺望》《美国时钟》和《价格》三部剧作中“歌队人物”的作用  核心词:歌队 功能 阿瑟 米勒 歌队人物  ﻫ  一    歌队是古希腊戏剧构成要素之一,由十二人或十五人构成,其成员头戴面具,演唱剧目中的叠句部分,一般伴有舞蹈动作,其重要作用是以旁观者、倾听者的身份给出评论,阐释剧中事件,体现老式世人观念她们陈述过去,评述目前,并预示将来她们是演员的‘扬声器’,同步也兼扮演‘观众’的角色她们代表芸芸众生,烘托出主人公的高大形象与英雄品质,在平和的乐声中传达哀悼、恐惊之感犹如桥梁、纽带将舞台上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与一般的观众联结起来她们往往代表正义力量,体现作者的伦理道德观如在古希腊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的剧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歌队(由俄开阿诺斯的女儿们构成)目睹普罗米修斯被钉于峭壁之惨状,聆听普罗米修斯的悲惨境遇,她们对暴君宙斯作如是评论:ﻫ  此乃霸主的举动,不光彩ﻫ  的行径,用自定的法律,  宙斯踌躇满志,  迫害老一辈的神明。

      ﻫ  她们对于普罗米修斯的功绩赞颂不已,称普罗米修斯予以凡人的“但愿”是“一件了不起的礼物”,“短命的凡人如今有了眼睛闪亮的火焰”歌队对宙斯的斥责,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与同情反映了观众的心声,体现老式道德原则,代表正义观念普罗米修斯的悲惨遭遇令我们心情沉重,俄开阿诺斯女儿们的合唱则在一定限度上减缓了我们心理上的沉重与压抑理性的”合唱道出了观众的心声,犹如观众们的知音  再如,在埃斯库罗斯的另一巨著《阿伽门农》中,歌队由阿耳吉维长老构成,作为旁观者,她们对于克鲁泰墨丝特拉对阿伽门农施以的毒手无能为力,一筹莫展,能做的就只有在事后谴责克鲁泰墨丝特拉的罪行:ﻫ  恣莽的心智,口气傲慢、自负,ﻫ  你的心灵已被屠宰的凶蛮,迷糊ﻫ  ﻫ 二ﻫ    歌队在古希腊戏剧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流传至后世戏剧当中在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舞台上,原本由数十人构成的歌队演变缩减为一人——“副末”,即阐明剧情者副末或在表演大幕启动前出场,或在表演间歇出场,简介剧情,刊登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可起到设立悬念的作用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副末在短短的十四行开场诗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给出有关的背景资料,向观众阐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的世仇,两人的相恋,并提前告知观众她们的悲惨结局。

      观众自然而然地对其间曲折的过程发生爱好,悬念也即产生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剧场内,歌队是由歌手和舞蹈演员构成的团队,她们总是与荒诞剧、哑剧等剧的重要演员相伴,直到一八七〇年左右,“歌队女孩”才成为某些演员一开始,她们只是穿上美丽的衣服,迈着优雅的步子,在台上行走,一般有相对静止的“歌队男孩”相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歌队女孩”才开始了真正的舞蹈,当时不配男伴,但是二战后,受美国歌舞剧的影响,歌队既涉及女性也涉及男性,更多地参与到了全剧的情节之中ﻫ  戏剧从古希腊发展至现现代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歌队这一古老的要素也在“衍变”中得以“存活”发展歌队人物介入到了情节发展之中,与剧中重要人物的距离也逐渐缩小,下面将考察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三部剧中的歌队人物:《凭桥眺望》中的阿尔菲耶里律师、《美国时钟》中的鲍姆一家和商人罗伯逊,以及《价格》中睿智老到的家具经销商所罗门ﻫ  《凭桥眺望》讲述一种男人被欲望所吞噬的故事:纽约码头装卸工艾迪·卡朋和妻子比阿特丽丝(简称比)共同抚养比的侄女凯瑟琳凯瑟琳徐徐长大成人,艾迪心中对凯瑟琳产生了为伦理道德所不容却不可遏制的激情与欲望不日,比的两位表兄弟马可和鲁道夫,迫于生计,不远万里自西西里非法入境找工作。

      鲁道夫与凯瑟琳不久便互生爱意,结为情侣艾迪心中妒火中烧,在中伤鲁道夫以挑拨两人关系不成后,违背道义,不顾律师阿尔菲耶里和妻子比的劝告,向移民局告发了马可和鲁道夫,致使两人将被遣回意大利, 而这意味着马可远在西西里的妻儿将衣食无着,生活处境艰难马可忍无可忍,气愤难平,与艾迪发生冲突,争执中艾迪不幸身亡 剧中的阿尔菲耶里律师是一位“歌队人物”她是“剧本发明的虚幻世界与观众所在的真实世界的中介、中间人”,同步兼具“先知——歌队——中介人”的身份,发挥三者作用,俨然是一位现代的阿耳吉维长老剧中,她一方面登场,犹如一位“副末”,提供有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告知观众故事发生的地点(纽约布鲁克林桥附近),阐明这是一种“半美国半西西里”的地方,这其间蕴含着冲突,还向观众表白她是一位“软弱无力”的律师,虽然已经在本地居住了二十近年,谙熟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但对于将要或业已发生的事情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流血事件发生”——这无疑设立了悬念她代表老式观念,对剧中人物、事件刊登评论她这样评价马可和鲁道夫到来之前的艾迪,“一种好男人,挣钱养家,过着平凡的生活……”在鲁道夫和凯瑟琳逐渐密切起来之后,阿尔菲耶里预见到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祸事。

      当艾迪询问可否采用法律手段,中断鲁道夫和凯瑟琳的关系时,阿尔菲耶里站在法律及道德的角度劝阻她:“你对此事无能为力,你什么也做不了无论是道义上,还是站在法律角度,你都无权阻挠干涉她们她还警告艾迪:“你将失去所有的朋友,甚至那些理解你的人也将反对你,鄙视你在劝告艾迪无效后,作为一位局外人,一位旁观者,阿尔菲耶里苏醒地预见事件发展的每一步,预见了艾迪的命运,预见她将走向何处,她的结局如何,并为自己无力变化什么而愧疚与无奈ﻫ  阿尔菲耶里代表着“理性”“法则”“道德伦理力量”,她努力迫使艾迪的“超我”发挥作用扼制其“本我”的膨胀,但最后她的努力失败了她的话语引起了观众对艾迪所作所为的思考,同步引起“恐惊”及“怜悯”,同步作用于观众的理性和感性ﻫ  类似的,《美国时钟》中的鲍姆一家和商人罗伯逊也是“歌队人物”尽管米勒称此剧为一部“轻歌舞剧”,此剧的主题却相称沉重该剧通过展示鲍姆一家、农民、商人、金融家等各阶层诸多人物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境遇命运,绘制了一幅当时美国社会的全景图该剧的舞台布局与古希腊戏剧的舞台布局有相似之处舞台被分割为表演区和歌队区演员表演完自己的场次后,回到歌队区歌队成员有时也作为演员上前表演。

      鲍姆一家(爸爸莫依、妈妈罗斯、儿子李)和商人罗伯逊既是歌队成员,也是剧中人物她们既在剧中,也在剧外身处剧外时,她们对剧中事件进行评述,提供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在剧本一开头,鲍姆一家唱道:  罗斯:到一九二九年夏……ﻫ 李:我想可以说几乎每个美国人…… 莫依:都坚信她就要变得……  众人:越来越富……ﻫ  莫依:一年比一年富  罗伯逊也评论道:“整个国家都向一头披着红、白、蓝毯子的金牛顶礼膜拜 “红、白、蓝的毯子”即为美国国旗,“金牛”象征着拜金主义,意为整个美国均沉浸于拜金主义之中,一心追求金钱物质利益歌队人物夸张的语言,挖苦调侃的语调,描述了大萧条爆发前的美国社会状况以及美国人当时的盲目乐观心理,并昭示潜在的危机 在目睹了一场几乎引起暴动的农场拍卖后,罗伯逊评说道:“不知有多少人将要背井离乡,离开她们的农场,离开她们的都市,到处流浪那熟悉亲切的美国已荡然无存,而是有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难民看到一位妈妈竭力劝告自己的儿子娶房东的女儿,以免她们因交不起房租而被扫地出门,罗伯逊为观众描述了一幅上千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情景:“成千上万的人住在纸板箱子里,就在哈得逊河边上,就像驻扎在曼哈顿岛上的军营。

      除上述两部剧作中的人物之外,《价格》一剧中的人物所罗门也是一位“歌队人物”,且颇具喜剧色彩这一角色身上折射出阿耳吉维长老(埃斯库罗斯剧作《阿伽门农》中歌队)的影子,她和她们同样,睿智、老到,但无力变化现状阿耳ﻫ  维长老无力向大将军阿伽门农施以援手;所罗门只是华特、维克多两兄弟矛盾的一种旁观者,她无力使两兄弟放弃宿怨, 握手言和阿耳吉维长老义正词严地对克氏进行“直截了当”的斥责抨击,态度严肃,语调凝重;所罗门则迂回得多,语言风趣诙谐她对这个世界有一段精彩的论评:(她对维克多说)“你懂得目前什么东西最有价值吗?用完就丢的东西能用完就丢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才受人欢迎,才被觉得有价值车、家具、老婆、孩子——什么都得是用完就丢的你看目前人们都在干什么?在购物此前要是一种人不开心,找不到出路,她会去做礼拜,或掀起一场什么运动而今天,你要是不开心,怎么办?去购物表白上看她在告诉维克多这些家具太结实,谁买了就再不需要去逛商店,与当今潮流相悖因而不值钱;但这番话里实际隐藏着人生的智慧,体现出她对世事的洞察,同步也揭示此剧的主题思想她虽然不能如所罗门王那样“仲裁”两兄弟的冲突,但她以她的风趣引起观众对人生、世界的思考。

      风趣是这位耄耋老人的处世之道和生存机制此外,她的风趣也是对两兄弟冲突的缓和,使剧情发展有张有弛,富有节奏ﻫ ﻫ  三ﻫ 歌队的重要作用是简介剧情,刊登见解,进行评述;从效果上看,剧作中引入“歌队”或“歌队人物”有助于制造“审美距离”,有助于审美活动的开展ﻫ 根据悲剧“心理距离”学说的理论,戏剧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而距离是审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观众在观看戏剧表演之际即以审美主体存在,表演即是审美客体没有距离,审美活动无从谈起,更无从开展距离过度意味着审美主体对客体兴味的丧失;而距离局限性或缺省而意味着审美主体丧失审美的立足点,不能以合适的冷静客观态度进行审美活动,有将自己的主观感觉过度投射于客体之上的危险为了实现这一“距离”,戏剧中有诸多手法,歌队的引入是其中之一ﻫ 歌队是“桥梁”“中介”,“桥梁”“中介”同步意味着“距离”的存在她们使观众(审美主体)与戏剧表演(审美客体)之间产生距离,观众能更客观、冷静地思考、分析、评价而不至于盲目地以感情替代理智如席勒所说,歌队是“悲剧在自己周边筑起来的一道活的墙,用它来隔断与现实世界的接触,保持自己抱负的领域和诗的自由希腊合唱(歌队)远在戏剧情节之外,重要目的是给人以抒情的宽慰”。

      席勒的话同步阐明,歌队对观众的情感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尼采所说:“敏感的希腊人深切体验到世界史的可怕浩劫”,“大自然的残酷的惨重痛苦,就用歌队来安慰自己俄开阿诺斯的女儿们对普罗米修斯的怜悯一定限度上缓和了剧情所带来的恐惊由于我们的天性一般是同情善良,因此对悲剧中的坏人,有时会感到一种道德的义愤,而剧中如果有人用语言体现出这种感情,就能使我们觉得痛快阿尔菲耶里律师、商人罗伯逊以及所罗门等歌队人物,作为观众与剧中重要人物之间的中间人,她们的存在促成了“审美距离”的形成,她们的话语将“理性”带入了剧场ﻫ  综上所述,“歌队”这一古老的戏剧要素在“衍变”中自古希腊存活到了现现代戏剧无论其组织形式为什么,或寡或众;也无论其表演形式为什么,或言或歌,其中心作用不变,她们是观众与舞台之间的纽带,简介剧情,代表“理性”“正义”刊登见解,进行评论也鉴于此,她们多以智者的形象出场同步,从审美角度上看,她们的存在使得审美距离产生演员陈强曾讲过,“为演黄世仁这个角度,她好几次死里逃生由于台下的观众战士对黄世仁痛恨到了极点,会忽然站起来向她瞄准我们姑且不管陈强的“真实”表演,也不管观众的义愤填膺和冲动,假设剧中有一位“歌队人物”替这些战士“出气”,制造出审美距离来,陈强或许不至于总是心有余悸。

        (责任编辑:水 涓)  ﻫ 作者简介:王华,李一坤,均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ﻫ  ﻫ  ①诸多手法:如空间和时间的遥远性:人物、情境与情节的特殊性质;艺术技巧与程式,如情节的统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