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3-第五章--配合物的稳定性.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50572562
  • 上传时间:2018-08-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7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配合物的结构及异构现象第三章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第四章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第五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第六章 配合物反应动力学第七章 新型配合物§5-2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第五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5-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5-3 中心与配体的关系§5-4 配合物的应用 稳定常数:5-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Cu(NH3)42+ Cu2++4NH3Cu2++4NH3 Cu(NH3)42+K稳=[Cu(NH3)42+] [Cu2+][NH3]4 配合物的 K不稳越小,其稳定性越强1K不稳 = ——K稳K不稳= [Cu2+][NH3]4 [Cu(NH3)42+]不稳定常数:使用K稳值的大小比较配位实体的稳定性时, 应注 意什么?Ø 不稳定常数也称为解离常数,用 Kd表示Ø 稳定常数也称为形成常数,用 Kf 表示▲ 只能在配位体数目相同的配位实体之间进行 ▲ 对同类型的配位实体而言, K稳增大,其稳定性也增大MgY2- * CaY2- FeY2- CuY2- HgY2- FeY- [Fe(NCS)]2+ [Ag(NH3)2]+ [Ag(S2O3)2]3- [Ag(CN)2]- [Cu(CN)2]- [Au(CN)2]- [Fe(C2O4)3]3- [Co(NCS)4]2- 4.4×108 1.0×1011 2.1×1014 5.0×1018 6.3×1021 1.7×1024 2.2×103 1.1×107 2.9×1013 1.3×1021 1.0×1024 2.0×1038 2×1020 1.0×103 [Zn(NH3)4]2+ [Cu(NH3)4]2+ [HgCl4]2- [Zn(CN)4]2- [HgI4]2- [Hg(CN)4]2- [Co(NH3)6]2+ [Cd(NH3)6]2+ [Ni(NH3)6]2+ [AlF6]3- [Fe(CN)6]4- [Co(NH3)6]3+ [Fe(CN)6]3-2.9×109 2.1×1013 1.2×1015 5.0×1016 6.8×1029 2.5×1041 1.3×105 1.4×105 5.5×108 6.9×1019 1.0×1036 2×1035 1.0×1042一些配离子的稳定常数M + L = ML ML + L = ML2 ML2 + L = ML3 …………… ……………… …………………… 2. 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衡量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性 逐级稳定常数Cu2+离子实际存在的形式是[Cu(H2O)4]2+, 这意味 着NH3分子配位时不是进入Cu2+离子的空配位层, 而是 取代原来配位层中的H2O分子, 而且是分步进行的:[Cu(H2O)4]2+ + NH3 [Cu(H2O)3NH3]2+ + NH3 [Cu(H2O)2(NH3)2]2++ NH3 [Cu(H2O)(NH3)3]2+ + NH3 [Cu(H2O)3NH3]2+ + H2O[Cu(H2O)2(NH3)2]2+ + H2O [Cu(H2O)(NH3)3]2+ + H2O[Cu(NH3)4]2+ + H2O与反应对应的形成常数叫逐级稳定常数,分别用 k1、k2、k3和 k4表示。

      K稳=k1·k2·k3·k4 lg K稳=lgk1+lgk2+lgk3+lgk4查表求Kf Ag(NH3)2+ = 1.7×107 Kf Ag(CN)2- = 1.0×1021K = 5.8×1013平衡常数很大,说明上述反应很完全 2. 稳定常数的应用① 判断配位反应进行的方向Ag(NH3)2+ +2CN - Ag(CN)2- + 2NH3② 计算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③ 讨论难溶盐生成或溶解的可能性④ 计算电极电势可以看作是 下列两个反 应的总和:Ag(NH3)2+ Ag++2NH3Kd Ag(NH3)2+Ag++2CN- Ag(CN)2- Kf Ag(CN)2- K=———————— = ————— 原反应的平 衡常数为:[Ag(CN)2-][NH3]2 [Ag(NH3)2+][CN-]2 Kf Ag(CN)2- Kf Ag(NH3)2+查表求Kf Ag(NH3)2+ = 1.7×107 Kf Ag(CN)2- = 1.0×1021K = 5.8×1013平衡常数很大,说明上述反应很完全① 判断配位反应进行的方向Ag(NH3)2+ +2CN - Ag(CN)2- + 2NH3② 计算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在1 ml 0.04 mol·L-1 AgNO3 溶液中,加入1ml 2 mol·L-1 NH3 ,计算在平衡后溶液中的Ag+ 浓度。

      解: 设平衡时[Ag+]=xAg+ + 2NH3 Ag(NH3)2+ 初始浓度(mol·L-1) 0.02 1 0平衡浓度(mol·L-1) x 1-2×(0.02-x) 0.02-x 查表: Kf Ag(NH3)2+ = 1.7×107 K 较大,说明 x 很小,所以 [NH3] = 0.96 mol·L-1 [Ag(NH3)2+]≈0.02 mol·L-1 x=1.28×10-9 (mol·L-1) 答: 溶液中 Ag+ 离子的平衡浓度是 1.28×10-9 mol·L-1K = —————— = ————— = 1.7×107 [Ag(NH3)2+] [Ag+] [NH3]20.02 x × 0.962③ 讨论难溶盐生成或溶解的可能性 例:100ml、1mol·L-1 NH3中能溶解固体AgBr多少克? 解: AgBr Ag++Br- ksp = 7.7×10-13Ag++2NH3 Ag(NH3)2+ Kf = 1.7×107 +得: AgBr+2NH3 Ag(NH3)2++Br- K = Ksp·kf = 1.31×10-5AgBr+2NH3 Ag(NH3)2++Br- K = ksp·Kf = 1.31×10-5设平衡时溶解的AgBr浓度为 x mol·L-1,则:[Br-]=[Ag(NH3)2+] = x mol·L-1 [NH3]=1-2x ≈ 1 mol·L-1K = x2 / 12 = 1.31×10-5x=3.62×10-3 mol·L-1AgBr 的式量为 188,100 ml、1 mol·L-1 NH3溶解的AgBr是:3.62×10-3×188×0.1=0.68 (g)④ 计算电极电势例:计算 [Ag(NH3)2+]+ e Ag+2NH3 的标准电势。

      已知: Kf [Ag(NH3)2]+ = 1.7×107 ; E 0Ag+/Ag = 0.8 V * 在标准状态下,Ag(NH3)2+和NH3的浓度为1mol·L-1解:[NH3] = [Ag(NH3)2+] = 1 mol·L-1时 Ag+ + 2NH3 Ag(NH3)2+ Kf = —————— = —— = 1.7×107Ag(NH3)2+ [Ag+][NH3]21 [Ag+][Ag+]= 5.9×10-8 mol·L-1所以 [Ag(NH3)2+] + e Ag + 2NH3EoAg(NH3)2+ /Ag = EAg+/Ag= Eo Ag+/Ag + 0.0592 lg [Ag+]= 0.8 + 0.592lg (5.9×10-8) = 0.38 (V)3.配合物形成时的特征▲ 颜色的改变O6HCo(NCS)4NCSO)Co(H10 1010(Fe(NCS)(FeF6NCSFeF 6FFe(SCN)O6HFe(SCN) 6SCNO)Fe(H22426226 1931536θf36θf3636236362+¾¾ ®¾+===++++++兰色丙酮无色血红. ..))KKK▲ 沉淀溶解度的改变▲ 氧化还原性的改变22222324223 23223222323COOHCaYYH(s)CaCOHgI2Is) (HgIAgIIs) AgI(Br)OAg(SO2Ss) AgBr(O2HCl)Ag(NHOH2NHAgCl(s)++¾®¾+ïþïýü¾®¾+¾®¾++¾®¾+++¾®¾.++配体的加合反应 金红黄色淡黄色色不反应 IFe(CN)I2Fe2I2Fe3 6223++++¾®¾+▲ 溶液酸碱性的改变H+ +H CROC HROBOOH CC HRR-+ 3H2O▲ 酸性的改变§5-2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一、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1. 具有惰性气体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IA、IIA离子及Al3+、Sc3+、Y3+、La3+,它们 与配体间的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金属离子z/r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一、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二、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Mn2+<Fe2+<Co2+<Ni2+<Cu2+>Zn2+d5 d6 d7 d8 d9 d10 CFSE 0 -4 -8 -12 -6 0该顺序大致与弱场CFSE的变化顺序后半段一致 峰值不在d8而是d9 ? 原因:姜-泰勒效应研究发现: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与含O、N配位原子 的配体的高自旋八面体配合物,其稳定性顺序为:2. Irving-williams序列Fe2+、Co2+虽也有Jahn-Teller效应,但属于小 畸变(t2g轨道)二、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1. 碱性 (P85)配位原子相同,结构类似的配体与同种金属离子 形成配合物时,配体碱性越强,配合物越稳定3. 空间位阻与配体构型 (P86)三亚乙基四胺 三(氨乙基)胺(适于平面正方形) (适于四面体构型)2. 螯合效应螯合环的形成使配合物稳定性与组成和结构相似 的非螯合配合物相比大大提高,称为螯合效应螯合效应和大环效应 u 螯合效应与对应的单齿配体相比, 螯合配体形成更稳定络合物的现象叫螯合效应 。

      例如[Ni(H2O)6]2+ + 6 NH3 [Ni(NH3)6]2+ + 6 H2O= 1.0×109[Ni(H2O)6]2+ + 3 en [Ni(en)3]2+ + 6 H2O= 1.0×1017 螯合反应中混乱度增加得更大,因而熵效应更有利螯合物稳定,以 5 元环、6 元环螯合物最为稳定Ca2+一般不形成配合物,但可以与乙二胺四乙酸 (EDTA) 形成六配位,( 2个N,4个O为配位原子 ,)五个5元环,正八面体的螯合物 (1) 5元饱和环更为稳定 如:乙二胺与1,3—丙二胺相比,形成的配合物更为稳定2)含有共轭体系的六原子环螯合物也很稳定 如:乙酰丙酮的负离子配合物,M(acac)n3)螯合环的数目实验证明:对结构上相似的一些多齿配体而言,形成的螯合环数目越多,螯合物越稳定例:lgβ1=10.72 lgβ1=15.9 lgβ1=20.5u 大环效应 大环配体是一种特殊的螯合配位体,大环上的杂原子 与金属原子配位形成大环配合物大环配合物的稳定 性显著高于同种配位原子开链螯合剂形成的螯合物, 化学上将这种现象叫大环效应(Macrocyclic effect)。

      大环效应导致的高稳定性极大地扩展了碱金属配 位化学和配位化合物的研究范围 冠醚穴醚(Hard and Soft Acids and Bases,HSAB)1. 酸碱的软硬分类在路易斯酸碱的基础上,进行酸碱的软硬分类 软(酸或碱):指离子半径大、电荷低、易变形、容易被极化的物种硬(酸或碱):指离子半径小、电荷高、不易变形、不易被极化的物种对Al3+的配位能力 F  Cl  Br  I 对Hg2+的配位能力 F Cl  Br  I。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