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高考物理分析与策略.doc
3页2012年新课标高考物理分析与策略 第一部分:新课标内容相对于旧教材内容变化新增知识1、《万有引力》一章新增加了考点“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考纲要求:Ⅰ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无命题2、《恒定电流》一章中增加了“第10节 简单的逻辑电路” 考纲要求: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删掉了对这一节的考查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无命题3、《电磁感应》一章中新增“第7节 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考纲要求:涡流 要求层次Ⅰ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无命题4、新课标新增《传感器》一章考纲要求: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删掉了对这一节的考查5、《机械振动》一章新增考点:简谐运动的公式 考纲要求:要注层次Ⅱ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无命题6、新课标增《相对论简介》一章 考纲要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要求层次 Ⅰ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无命题7、新课标《原子结构》、《波粒二象性》中的“结合能、质量亏损”、“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内容变化较大,但内容学习时间在一周左右及可掌握,而且内容由于是物理学史,所以要求层次为Ⅰ。
删减知识1、冲量、动量定理 2、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3、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 4、日光灯 5、本影和半影 6、氢原子的电子云实验的变化新旧课标实验对照表新课标要求实验旧教材要求实验必修实验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3-4选修实验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3-5选修实验实验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速直线运动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收动量守恒定律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0.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1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4.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5.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6.练习使用示波器17.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8.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9.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注:其中加黑部分为删除实验第二部分:新课标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特点在新课标理综试卷中物理题的满分值为110分,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
必考题,就是所有理科考生都必须做答,其满分值为95分,这一部分内容基本与旧教材一致选考题,是指试卷在命题过程中,对于3-3、3-4、3-5三本书,分别命一道题,然后让考生从这三道题中只选一道题做答,分值为15分有的复读生错误的认为,选考题就是新课标中新加内容,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谓选考题也是旧教材的内容,只是按照新课标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划分而已第三部分 针对新课标回答复读生的三个问题1、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由于新的课程标准施行分模块教学,所以高考的选考题也使用了分模块命题,但试题内容和从前没有什么区分同学们试想一下,既然物理学的知识没有变化,那么考试题又怎能变化呢以宁夏新课标卷为例:施行新课标的第一年高考,由于没有经验,而且为了保证高考的质量,其命题方向和没课改以前一样,因此高考结束后遭到了社会的广泛批评第二年命题人为了适合所谓的新课改,将主观题硬性与实际结合,结果高考后主观题部分又遭到了社会的批评,第三年命题人对客观题进行的改动,同样又是骂声一片所以几年下来,命题人学会了冷静分析,不再盲目追求新意,而是立足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命题所以现在从这一层面讲,新课改主要在改掉那么沉旧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知识内容,而高考考的是知识内容和考生的答题能力。
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复一课能力是升还是降呢?2、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变多了呢?答:的确新课程标准之后,物理由原来的三本书变成了现在的六本书但我们可以从网上随便下载旧体系的考试大纲和新课程的考试大纲进行对比:①基本的考点没有变化,新课标考点为120个(除去热学部分),而旧体系的考点为131个②由于新课标注重对学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材中有很多的篇幅是用来引领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所以教材这一形式的改变只能是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而在高考命题时并不涉及3、哪么对于新课标高中物理中新增的知识,学校有没有具体办法对复课生进行指导?答:回答是肯定的对于新增的知识,学校通过对现在应届生的培养,已经总结出了很好的方法和经验,而且就新增的物理知识来说,一是不算重要,二是所增知识难度不大,三是如果补习的话学时不长,对比应届生来说,复读生在学习其它学科的同时,大致不到20天的时间就可以熟练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