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之知觉知识概要.docx
12页知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知觉• 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 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 觉(perception)•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 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 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 复杂得多•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detec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 它是什么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 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 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范畴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 叫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 up 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加工(date driven processing)o•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得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 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top down 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 driven processing)三、 知觉的生理体制•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他们分 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做出反应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 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对刺激性质的 整合• 我们可以把视觉系统粗略地分成腹侧和背侧系统腹侧系统从枕 叶到颞下回,主要负责处理物体形状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at” 系统,物体识别需要的形状加工就在这里发生背侧系统从枕叶 到顶叶,主要负责处理空间和位置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ere” 系统四、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 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 在空间的位移等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做错觉,人在出现错觉 时,只觉得映象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 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将知觉分成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
阈下知觉( subl i m i nal p erc ep t i on )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研究发现,当刺激没有被个体意识所觉察时,也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Berry & Dienes, 1993)• 知觉——主客观世界的统一大脑一直在寻求有意义的感觉输入 在正常的知觉体验中,主客观世界统一是非常重要的知觉的特性一、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的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人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 互关系来决定的二、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另一方面,人对个别成 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性研究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对揭示知觉的本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知觉活动中,人对整体的知觉可能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内温(Navon)实验中,出现了局部反应(local response )和整体 反应(global response)o内温称这种现象为"整体优先”(global precedence),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被试出现对整体特征比对局部特征更敏感的情况•维特海默(Max Wertheimer),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主张从直观上把握心理现象,并把整体结构的动态属性看作是心理现象的本质,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 下”地理解心理现象•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 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还依赖 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三、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 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 定意义• 理解有助于知觉的选择,也有助于保持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 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四、 知觉的恒常性• 自然选择给予了人的知觉系统一种重要的特性,即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它是人 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觉恒常性的种类:①形状恒常性②大小恒常性③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④颜色恒常性(P. 160)• 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 性有重要影响五、知觉学习•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和知觉阈限的变化 心理学关于成人的研究发现,知觉学习发生在所有感觉通道中, 如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等•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 t)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或者说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 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知觉习惯(perceptual habit) e.g.倒视&种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六、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 斯特拉顿(St rat ton)带上自制反转变位眼镜•知觉适应现象的研究 罗克和哈里斯(Rock and Harris)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时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一、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primitive feature)的分析和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 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 无需意识的努力 视觉搜索(visual search)实验• 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 部分分离出来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 的轮廓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 轮廓掩蔽或图形掩蔽说明人们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 需要时间的• 在主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 )或错觉 轮廓(illusory contour)有人认为,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 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把它 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也有人认为 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 图形组织服从于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有邻近性、相似性、对称 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方向、简单性等• 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形状是 什么,叫做形状(或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形状识别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主要包括物体识别、面 孔识别和文字识别等。
物体识别开始于对物体特征的分析,如点、 直线、曲线、角度等面孔常常被表征为一个整体,主要依赖于眼睛、鼻子、嘴巴等空间关系文字识别依赖于对文字的特征分 析,在脑机制上可能存在专门的字形加工区,即左侧梭状回区域• 当你的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周围其他的物体就可能视而不见 这种现象叫做“不注意盲视”(由于不注意刺激物而引起的盲视• 在图形识别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人脑如 何将不同的特征联合在一起的问题,叫特征捆绑问题(feature binding problem)现代的一些研究认为,在特征捆绑中国注意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 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才可能知觉到 事物的整体•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眼动可以分为两大类:① 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如微跳;②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 跳等用稳定网像的技术发现,微跳对维持视觉映象,避免视网 膜因注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有重要的意义眼跳中的注视与信息 提取有关由于人们面临的观察任务不同,眼跳的模式也不同二、 大小知觉• 人们在直觉物体的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 系,即物体大小二视像大小X距离。
这就是大小距离不变假设•影响物体大小知觉的因素:①物体的熟悉性;②临近物体的大小 对比 ③体态变化身体姿势与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时维持大小恒 常性的重要条件三、 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 人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深度和距离是三维空间的知觉 深度与距离的线索有: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人们知 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主要依赖于双眼视差•肌肉线索(生理线索):①调节一一指晶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 距离的改变而变化②辐合一一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单眼线索:①对象重叠(遮挡)(object interposition)体互相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②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 tive) 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③ 空气透视(aerial perspec tive)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作用和由它引起的管线的散射④相对高度(relative height) 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个,显得更远些⑤纹理梯度(结构极差) (texturegradient) ——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性的变化。
⑥运动视差(motionparallax)和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包括观察者移动自己的头部,或观察者随运动着的物体而移动),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一般来说,进出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较慢,方向相同进出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这种现象叫做运动透视(motion perspec tive)•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美国心理学家 生态光学• 双眼线索——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 手掌的洞四、方位定向•方向定位(orientation)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 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方向定位时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人有两个耳朵,分别长在头部的左右两侧这样,同一声源到达 两个耳朵的距离不同,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 差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 蝙蝠的回声定位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一、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认识,就是时间知觉(temporal perception)。
时间知觉主要包括时序、时距和时间 点知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