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5.柳永词两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doc
5页第二单元5 柳永词两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著名词人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温庭筠 柳永 李清照 姜夔B.李煜 苏轼 陆游 辛弃疾C.苏轼 陆游 温庭筠 李煜D.柳永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解析:苏轼和辛弃疾都为豪放派词人,所以,含这两个人的选项皆不符合要求答案:A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天堑( ) 珠玑( ) 罗绮( ) 菱歌( )重湖叠 ( ) 骤雨初歇( ) 无语凝噎( ) 暮霭沉沉( )答案:qiàn jī qǐ línɡ yǎn zhòu yē ǎi3.解释下加点的词天堑: 兰舟: 经年:形胜: 参差: 云树:异日: 重湖叠: 骤雨初歇:帐饮无绪: 暮霭沉沉:答案:隔断交通的沟 木兰木造的船 年复一年 形势重要、景色优美的地方 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茂密如云的林木 山峰、山顶 停息、停下来 情绪、心情4.填空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_____”。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_____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望海潮”和“雨霖铃”是_____柳永写词最善于使用_____这种形式答案:诗余 长短句 词牌 慢词(长调)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给词人送行的情人的心理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让词人离去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分离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的江面,更不舍得离开情人解析:这首词写于作者仕途失意又失去爱情慰藉之时,心情抑郁,生活前途更感暗淡无光因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凄凉低沉上阕写与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以写景为主,但字字含情,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而后以一“念”字领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直抒胸臆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全是情。
景无边而情无限答案:D2.如果用“/”表示句中前面的字领起了后面的内容,那么“/”画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⑦对/长亭晚,骤雨初歇A.①②③ B.⑤⑦ C.④⑤⑥ D.①④⑦ 解析:⑤⑦两句开头一字并未领起下面的内容答案:B3.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了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解析:“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自古”一词不是“和古人一样”的意思,而是“从古到今”之意,所以B项理解不准确答案:B4.“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前两句描写的是何处之景?后一句体现了当时杭州的什么景象?解析:这首词的前三句总写了杭州美丽的湖山、优越的位置、悠久的历史和繁华的城池,以阔大的气势笼罩全篇,这是总写。
接下的三句则是分写的一部分内容,写了城外的桥和桥边的柳以及城中居民家的窗帘和门上挂的幕帘,还有数不清的大小不齐、高低错落的民居这些不就体现了杭州城繁荣的局面吗?参考答案:“烟柳”两句,是一对句湖上架着彩色画饰的桥梁,桥边栽着含烟惹雾的杨柳,这是城外的观赏之地;窗上悬有挡风的帘,室前挂着翠色的幕,这是城中的居住之区参差”一句,就使人进一步体会到这个大都市物阜民康的面貌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如何理解?解析:这是柳永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妙就妙在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更妙的还在于景物鲜明且又含情更何况又是在上阕情景交融的环境气氛下展开推想的参考答案:上句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项景点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幽静而开阔的意境,引人入胜景物清丽,尤使人清醒,几如身临其境,忘其是设想了另外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留”“柳”谐音,折柳相送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诗经·采薇》“昔人往矣,杨柳依依”写的就是离别之情,更兼之风月关情,何况是拂晓之凉风,黎明之残月因而,“杨柳岸,晓风残月”明写实景,暗写别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6.《望海潮》一词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象?词的内容要表达什么?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绝妙,试述理由解析:要解决此题,把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对一部分词句的理解结合起来就可以了至于绝妙的句子,本词里不少,如“重湖叠NF762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曾使金国统治者立志南下,一睹江南美景和繁华参考答案:夏秋两季杭州的美景(或北宋中期杭州的美景)内容:表达对杭州湖山的美丽、城市的繁华的歌咏赞叹说成是对国家富庶、经济繁荣局面的咏叹也可表现手法:主要采用铺叙的手法好句子: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理由简述:略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望海潮 柳 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请加以赏析答案:“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雨霖铃 柳 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念”字一直贯注到下片对别后心情的描写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烟波”是波面像被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这两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境、即景抒情的写法时间接近黄昏,景色模糊了,而离别的情绪也是黯淡的作者在这种景色中,那黯淡的情绪就变得越发黯淡了,更何况渺茫的前程?于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涂上了更加黯淡的色彩,复加以必要的扩张,说“千里”,说“沉沉楚天阔”。
这么一来,给予读者的感觉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蝶恋花 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著、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3)两点融合起来,并结合原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也可答案:略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八声甘州 柳 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答案:(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山红 今夜画船何处?湖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山红”一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作者思想感情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下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答案:词句运用融情入景的手法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雁称“孤雁”,日称“寒日”,孤单感加上向晚的寒意,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本是丽景,然而伤心人别有情怀,在流浪人眼中看来,确是红光惨淡,透露出寒意,这也是移情于景下片主要运用设想,虚境实写,化虚为实,极写羁旅之情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 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答案: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
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深层探究读下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段话,完成第7题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为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自能得之耳……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7.试以上述之“境界”说,分析下列柳永抒写对京都故人怀念之情的《诉衷肠近》一词,是否有境界?是何种境界?解析:从词中的一些动词如“伫立、望、遥认、静倚、饮、醉、凝睇”等可以看出是“以我观物”,且一些词语已经“著我之色彩”参考答案:有境界为有我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