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巡航救助一体编织人命救助安全网王海潮.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3227941
  • 上传时间:2017-09-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79.4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HINACHINAA safety network forrescue of life formed byintegration of cruisingand rescue巡航救助一体水上人命救助是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应尽的义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 为了使水上人命救助快速高效,交通部于 2004 年在长江干线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于 2007 年在浙江试点沿海巡航救助一体化 实行巡航救助一体化将充分发挥海事管理资源的综合效益,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是加强水上安全和救助能力建设,提高我国水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的重要措施 目前,长江干线和浙江沿海巡航救助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域环境清洁,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巡航救助一体长江三峡大坝前的太平溪水域,微风荡漾, “海巡31915”艇缓缓驶离长江太平溪巡航救助执法大队的 “三峡航囤 602”,划出一个漂亮航迹线,向雄伟的三峡大坝水域驶去,开始执行日常的三峡库区水域巡航救助任务 长江海事局通航处罗处长对记者介绍说,在长江干线上从重庆段到安徽段,海事部门每隔 20 公里设置一个这样的巡航救助基地,共布设 116 个动态待命值班站点,以确保接到应急命令后,快速高效地执行应急任务 。

      长江干线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以来 , 全面提升水上监管与人命救助能力,有效避免和减少了水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长江海事局辖区为例, 2003 年 7 月至 2008 年 6 月,共组织实施水上救助行动 2016 次,救助遇险人员 35969 人次,人命救助成功率 99.12%,平均每天救助近 20 人,救助遇险船舶2695 艘次,平均每天救助近 1.5 艘次,挽回经济损失近 20亿元,辖区连续五年未发生一次性死亡 30 人以上的群死群伤事故,连续 36 个月未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的事故,安全监管与救助效果明显 然而,在 2004 年以前,长江干线没有设置专门的救助机构,缺乏专业救助力量 、社会救助力量分布不均 、数量不足 、功能不全,难以有效应对长江复杂的水上搜救局面 针对长江干线缺乏专业救助力量,交通部提出了在长江干线整合资源,实行巡航救助一体化的管理思路 2004 年,交通部下发了 《关于实行长江干线海事巡航与救助一体化管编者按: 在 2009 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提出要推进巡航救助一体化工作 在今年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开展巡航救助一体化工作 近期,本刊记者在长江干线 、浙江沿海等地就巡航救助一体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采访 。

      文 王海潮 ,卞智勇CHINACHINA 4CHINA编 织人命救助安全网理的通知 》,要求在长江干线实行 “海事巡航与救助一体化 ”,提升长江干线水上搜救能力,实现 “人命救助,快速高效 ”的目标 2006 年 3 月,交通部下发了 《关于尽快建立长江干线水上巡航执法与应急动态待命制度的通知 》,要求进一步完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救助体系,建立长江干线水上巡航执法与动态待命制度 按照长江干线实行 “巡航救助一体化 ”管理的总体要求,长江海事局以 “反应快速化 ”建设为主线,以机制 、装备和队伍建设为重点,提出 “153040”反应快速化量化建设标准,即海巡艇接警后,港区 15 分钟 、库区 、安徽段 30 分钟 、其他航段 40 分钟赶到事故险情发生现场 实施 “三级指挥四级待命 ”应急反应机制 、“四级预警三级发布 ”安全预警机制,建立险情报警和应急决策机制 、社会搜救力量广泛参与机制,指定了社会救助船舶 500 余艘,明确了150 艘 “川江人道救生船 ”,建立并实施了水上人命救助奖励制度, 2006、2007 两年累计奖励 250 余万元 同时,逐步完善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和船舶防污应急预案,推进应急装备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了长江海事局的应急反应能力 。

      江苏海事局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调整应急站点,按照重点水域适当加密,满足快速反应要求的原则,于2007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长江江苏段巡航救助一体化 在长江江苏段南京至浏河口布设应急站点 38 个,平均每 14.5 公里设置 1 个应急站点,共投入巡航执法与应急救助船艇 54 艘,保持 24 小时应急值班待命 据统计,2006 年长江江苏段发生险情 76 起,海巡艇救助遇险船舶217 艘次,救起遇险人员 83 名, 2007 年长江江苏段发生险情 89 起,海巡艇救助遇险船舶 257 艘次,救起遇险人员110 名,同比增长 17.1%、18.4%和 32.5%; 2008 年长江江苏段发生险情 147 起,海巡艇救助遇险船舶 306 艘次,救起遇险人员 207 名,同比增长 65.2%、19.1%和 88.2%长江苏段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对该水域水上险情救助能力和巡航效果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江干线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以来,水上巡航救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007 年,交通部决定在浙江进行沿海巡航救助一体化试点工作 浙江海事局积极开展沿海巡航救助一体化实施方案相关课题研究,从队伍建设 、机制建设 、信息和基础保障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开展沿海巡航救助一体化工作,持续改进和完善巡航救助一体化管理体系,不断充实和优化资源配置并强化技术支持,以期最终实现 “立体监控 、及时发现 、就近出动 、有效救助 ”的总体目标 。

      问题亟待解决尽管长江干线和浙江沿海巡航救助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巡航救助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基地码头合理布局 、新型船艇添置 、救助器材配备 、人员队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等多项任务 本刊记者在长江干线和浙江沿海采访过程中,认识到在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巡航救助法律欠缺 由于巡航救助工作涉及面CHINA本 刊专稿SPECIAL CONTRIBUTION5CHINACHINA广,牵涉不同的部门和社会力量,经常需要陆 、海 、空协同行动,仅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及内部的规定和办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交通运输部或地方政府及时出台水上搜救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巡航救助一体化工作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是救助装备手段落后 水上救助更能佐证 “时间就是生命 ”这个真理 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后,海巡艇抗风能力不足矛盾突显,大批海巡艇遇有大风浪时根本不能出航实施救助,与巡航救助一体化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海巡艇还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潜水泵 、气割机 、生命探测仪等,赶赴现场也不能立即展开有效的救助 此外,水上通信联络方式的局限性,防污染应急能力不足也对巡航救助一体化的实施造成一定影响 。

      三是搜寻救助技能欠缺 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后,海事船艇要承担救助的职能 海事船舶上的海事人员很多未经过专业的救助技能培训,在复杂和危险的海况条件下实施救助时,缺乏有效执行人命救助的技能 、胆魄以及综合素质,这将大大降低救助的效率 借鉴他山之石在实施立体巡航救助一体化方面,国外一些经济发达海洋国家,如美国 、英国 、西班牙等,具有广阔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从事的涉海活动与我国类似,他们在巡航救助管理体制和装备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如西班牙,北临比斯开湾,南接直布罗陀海峡,领土海岸线长,走私船 、偷渡船 、渔业船舶 、旅游船舶众多,水上交通异常繁忙 西班牙巡航救助工作由海上安全救助协会负责,拥有 4 架固定翼飞机 、9 架直升飞机 、4 艘可以控制海上污染的大型多功能救助船, 60 多艘专业救助船,几乎所有的船艇和飞机都具有巡航救助功能 同时,该国合理配置巡航救助力量,在其海岸 15 海里范围内,快速反应船只可在最多 75 分钟内出现在海面上任何一个地点,海岸 25海里内,救援直升飞机可在最多 60 分钟内出现在海上任何一个地方 2006 年,西班牙沿海共发生 4844 起突发事件,营救遇险人员 38287 人(含偷渡人员) 。

      美国水上安全和救助任务由美国海岸警卫队负责,实行军事化管理,总部设置在华盛顿特区,下属几个管区按照行政区域分编,分别负责对应的国家海岸线区域,用于巡航搜救的固定翼飞机 60 多架,直升机 100 多架,船艇2000 余艘 美国海岸警卫队十分注重合理配备飞机 、巡逻船 、岸基监管系统,将海上巡航和搜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立体化巡航搜救 美国海岸警卫队志愿者队伍和参加辅助工作的志愿义务人员将近 35000 人,这些志愿义务人员多属于航海 、船艇 、无线电台的爱好者,在全国 191 个搜救站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使搜救的覆盖范围大大扩大 2006 年,美国沿海共发生险情 28288 次,获救人员 4403 人 构筑救助网络2007 年 4 月,国务院批准了 《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 》,确定到 2020 年,全国沿海等通航水域将基本形成 “全方位覆盖 、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 、救助有效 ”的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水上交通重大事故率明显降低,安全形势根本好转 2006 年至 2020 年的 《中国海事工作发展纲要 》也提出 “全国主要内河水域实现海事巡航与救助一体化,并适时向其他水域推广 ”的要求 。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借鉴国外海事机构巡航救助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在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过程中,要实现巡航救助管理一体化 可借鉴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先进经验 ,合理地配置岸基系统( VTS、AIS 等) 、飞机 、船艇,将水上巡航执法与搜寻救助有机结合起来 , 遵循 “人命救助 、快速高效 ”的原则,就近配置站点,选定事故险情潜在隐患多发水域作为巡航区域,最大限度地提高海巡艇的运行效率 要实现装备建设一体化 加强海巡艇等装备设施建设 、重点巡航救助船型的开发和船艇改造,装备统一的巡航救助设备,如潜水装备 、消防灭火设备 、医疗急救器械和装备 、高可靠性能通信装备 、红外夜视仪 、望远镜 、高速救助艇 、保温救生衣等,还可根据巡航救助站点所具特点设计小型 、浅水型以及配备救生橡皮冲锋舟,增强海事巡航救助的高效性,提高救助效率 要实现巡航救助技能一体化 与国外救助人员的培养比较,我国救助人才培养明显有差距,没有专门的学校对巡航救助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更没有专门的课程教育 因此,对巡航救助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国家层面来制定教育与培训计划,可参照执法证适任考模式,对巡航救助技能考核合格的人员给予发证 要实现信息协调一体化 。

      加快实现通信和信息现代化,要充分整合海事巡航执法信息和救助信息,建立高质量远程可视救助指挥监控系统,充分利用海事系统的AIS、VTS、CCTV、GPS 等信息资源,尽快实现资源共享,使巡航救助信息更加安全 、畅通 、便捷,打造 “智能化救助 ”平台,实现救助的可视化 、数字化 、智能化,最大程度地满足巡航和救助的应用需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海事巡航与救助一体化工作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在全国主要水域最终将实现海事巡航与救助一体化,从而不断地提高水上安全监管与搜寻救助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CHINACHINA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