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管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47页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概述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的题量上所占比重不是很高,主观题比重偏低,建议学员有侧重点 的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管理与教育管理一、 关于管理(一) 管理的含义★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二) 管理的属性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三) 管理的特点★第一,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目标);第二,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对象);第三,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过程);第四,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关 系)二、 关于教育管理(一) 教育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一个大的专业门类,包括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等教育管理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教育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 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 育目标的一种活动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宏观教育管理 教育行政和微观教育管 理——学校管理两方面。
教育行政就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二) 教育管理的产生*在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可以说,人类的 教育活动自从产生了学校教育这种形式就有了学校管理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 的管理,但不是一有了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 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管理活动, 多处于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进入19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中国在1905年也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这时各国纷纷建立教育行政制度,有政治、经济及教育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三)教育管理的特点 首先,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总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 服务的;其次,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 切关联、才目互依存的;第三,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四)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1. 民主化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趋向,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 向,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
2. 相对集权化这种集权化的趋势表现在,有些国家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 的作用,对地方管理教育的权力加以限制,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3. 科学化一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二是注重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 高管理效能4. 效率化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强调教育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注重教育管理 人员职前训练和在职训练例题】美国于1979年成立了教育部,反映了现代教育管理趋势的()(2013.01 真题)A.民主化 B.科学化C.效率化 相对集权化【答案】D【解析】为缩小州与州以及学区与学区之间的差距,美国强调国家以财政援助为重 点的领导作用强调联邦政府干预教育的必要性美国于1979 年成立了教育部,加 强联邦对全国教育的管理,所以D选项正确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教 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关于教育管理现象我们可以从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四个方 面去研究教育管理现象二)教育管理的规律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教育管理的具体规律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教育管理 机制的规律、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
例题】将教育管理分为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其划分依据是() (2013.01 真题)A.层次 B.要素C.过程 D.方式【答案】B【解析】从要素来分,教育管理可分为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所以B选项 正确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一) 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1.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它是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这四个范畴 所组成的体系2. 作为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观点一:如果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19 世纪末的德国,著名行政学家、法学家施泰因在1868年出版的《行政学》及1884 年出版的《行政》中论述了他对行政的看法,他被誉为“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观点二: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出版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 早产生于美国,以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合著的《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 —书出版 为标志本书观点: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为标志,教育管理学最早应产生于 19世纪末的美国,以美国学者佩恩在1875年出版的第一本《学校行政》的著作为标 志。
总之,教育管理学大概产生于19世纪末二) 西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现代教育管理学有两大特征,它既研究国家政权如何干预教育行政活动,又研 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形成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两大流派现代教 育管理学的这两大特征和理论流派可以说有两大源流,一是德国的行政学,二是美国 的行政学1. 德国的行政学德国的行政学是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的 科学这样的行政学一般称为国家学的行政学或法学的行政学德国的教育行政学, 就是依据其行政学的理论,探讨国家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最初,德国的行政学谓之官房学这种学说认为,行政是为国民的福利而存在的, 国家的权力是用来监护国民生活的为实现这个目的,有必要建立君主的官房财政德国行政学者施泰因,以自己独立的见解对德国初期的官房学行政学和19世纪 后半期发展起来的公法学行政学进行了批判,并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从考察一般的 行政职能发展到教育行政的特性他第一次区别了宪政与行政,第一次划分了行政与 行政学的领域,第一次研究了教育与教育行政、教育学与教育行政学之间的关系2. 美国的行政学美国的行政学和德国的行政学不同。
美国的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 效率性问题,而并不研究国家政权怎样通过法律干预行政所以人们称美国的行政 学为技术性的行政学、职能主义的行政学或组织论的行政学美国的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大体上受到了如下几种理论的影响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的科学管 理原理为代表泰勒1910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定额原理、 标准化原理和计件工资制,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受 科学管理理论影响,美国教育界也注重研究教育管理中的效率问题,代表人物和代表 作是卡伯利和他在1916年出版的《公立学校的行政》一书二是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是以梅 奥和雷斯利斯伯格等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理论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受此影 响,美国的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行政中的人际关系、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化问题等格 利费斯在1956年发表的《学校行政上的人的关系论》是这一时期研究的代表作三是现代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育管理 学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以翻译介绍外国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和将教育管理学科作为 独立课程在师范学校开设为特征的二) 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教育管理学在我国家作为正式学科设置以后, 我国学者又陆续翻译了一批国外 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教育管理学作为单独的学科产生以后,从30年代起,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一 个显著特点是,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逐步增多其中较有 影响的有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罗廷光著《教育行政》、程湘帆著《中国教育行政》、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张季信编著《中国教育行政大 纲》、邵鸣九著《地方教育行政》、杨鸿烈的《教育行政》等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在师范院校中,未独立开设教育管理学的课 程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管理学又重新在师范院校单独设置,翻译和 撰写了一批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论著三、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一) 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当代教育管理研究处于以多元理论为支撑的状态二) 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当代教育管理学则注重对教育管理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三) 教育管理研究思潮、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及手段的发展趋势(四) 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层次的发展趋势从横向来说,教育管理的理论将由注重实效规范理论向注重科学理论和价值理论 发展;从纵向来说,教育管理理论将由只注重现象学的层次,向注重元学及方法学的 层次发展。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一、 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 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二、 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教育管理原理一、教育管理原理概述(一) 教育管理原理的含义*原理是指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 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 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二) 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二、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及贯彻要求★(一) 系统原理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 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为了达到教育管理优化的 目的,必须对教育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应该从整体着眼对待部分,使部分服从 整体同时,还必须明确,教育这个系统还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 又必须摆正教育系统同其他系统的关系运用该原理,首先,要注意把教育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并注意从如下几方面对 教育系统进行分析:1. 了解教育系统的要素;2. 分析教育系统的结构;3. 研究教育系统的联系;4. 弄清教育系统的功能;5. 把握教育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其次,要注意运用系统的三个原理:目的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二) 人本原理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 使教职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 为教职员工和学生 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这一原理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作为根本例题】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A.教师素质的提高 B.教学质量的提高C,学生的全面发展 D,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答案】D【解析】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 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 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所以D选项正确三) 动态原理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