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近代史4日本朝日新闻策划.pdf
24页1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上)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上) 距今约 100 年前,中国的辛亥革命加大了历史齿轮的旋转力度,它推翻了延续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政权,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由此诞生许多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在日本学习或接受过援助,实际上这是一场与日本关系极深的革命另一方面,在日本陆军内部,趁革命动乱之机而将中国东北部(旧满洲)纳入视野的动向也早已萌芽—— ▼▼【关键词】辛亥革命【关键词】辛亥革命 1900 年的义和团事件以后, 汉族的知识阶层愈发强烈地认识到,只有以武力革命推翻满族建立的清朝,才是救国之路这些革命团体于 1905 年 8 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开始在中国各地相继尝试展开军事行动 1911 年 10 月 10 日, 在中国同盟会的影响下,部分武昌军队举行起义这一行动迅即扩大到长江以南各地,革命派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组成了革命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对此,清朝方面起用了已引退的袁世凯,企图镇压革命军但是,袁世凯成功地策划了由英国出面进行的调停并实现和平,于 2 月 12 日迫使清朝的宣统皇帝退位。
3 月 10 日,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因为 1911 年为旧历“辛亥之年” ,故如此称谓 孙中山革命 始于东京 孙中山革命 始于东京 北京从夜半开始下起了雨 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突然表明辞职的那天夜里,我正下榻于天安门附近的酒店一个人呆坐在房间,一直在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关于日本继任首相人选的长篇报道节目 “那么,今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将会怎样变化呢?” 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向特邀嘉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位学者如此回答道: “因为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已经很深,基本关系应该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现在日本人存在一个心理问题,即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 ” 心理问题 2 这就牵涉到如何看待中国这一国家,以及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了 大约 100 年前,辛亥革命时期的日本,尽管前后脉络不同,但也曾经面对过同样的问题当时的日本人寻求出怎样的答案了呢?我决定去追溯曾经与辛亥革命关系密切的两位日本人的足迹 亚洲若想对抗欧美列强的侵略,中国必须发展成为强大的国家 宫崎滔天一生始终坚信这一点, 并为此而支持革命家孙中山 在滔天的眼里, 根本没有 “在中国大陆的特权”或者“日本的扩张”这样的语言曾经支持过孙中山的日本人中,执着于在中国的特权而后被称为右翼的国家主义者不在少数。
但是,滔天不同从这一意义上他是位罕见的人物 中国人又是怎样感受滔天的存在感的呢?只要去参观一下位于南京的“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就会有所了解那是辛亥革命后曾作为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使用过的建筑物,原样保留着孙中山的办公室、起居室等,即使称其为孙中山纪念馆也不为过每年有超过 200 万人的游客乘坐着大巴前来 在博物馆的里院,有四尊小铜像分别矗立在高约一米的基座上其中之一是跟随着孙中山正在行走的宫崎滔天塑像隔着孙中山,对面是美国人、后来成为孙中山军事顾问的荷马李铜像上以中文题刻有“赤诚友谊”字样,即“真挚的友情”之意 陪同我参观的刘晓宁副馆长介绍说: “对孙中山 (孙中山在中国的称呼)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通过四尊铜像都反映出来了这一铜像展现了毕生支持孙中山革命的朋友们有很多日本朋友,但在革命初期给予最大支持的就是宫崎滔天先生 ” 确实,如果没有宫崎滔天,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无疑将经历更艰难的路程距今 110 年前,遭到清政府通缉的孙中山潜入日本滔天设法找到了孙中山,他确信只有这个人能够改变中国而且将孙中山介绍给犬养毅等实力派政治家,使得孙中山能够以日本为据点展开活动 滔天进而积极推动 1905 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这也成为革命运动的转机。
孙中山与宫崎滔天并肩而行的铜像题有“赤诚友谊” 位于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的里院佐藤 摄 3 同盟会是统合了在东京的中国革命党派各团体的组织北京大学的王晓秋教授认为,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从同盟会诞生那一刻开始的由于同盟会的成立, 开始拥有了强有力的领导人、 纲领和组织系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辛亥革命成为有核心的革命 ■ 为阻止欧美侵略 不惜倾家荡产 ■ 为阻止欧美侵略 不惜倾家荡产 滔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他度过晚年的旧宅现仍留存于东京的西池袋院里耸立着几棵滔天亲手种下的松树,俯视着周围的房屋 “他可是一个义气之人!虽然不能说他不顾家,但就是有了点进项也全部用到革命上了,所以自己穷得叮当响 ” 滔天的孙女宫崎蕗苳女士(82 岁)还向我介绍了从滔天的妻子槌子和儿子龙介(蕗苳女士的父亲)那里听来的小插曲 ——在旧制第一高中上学的龙介,一直没有得到当时成为旧制高中学生象征的披风,但突然有一天竟然得到了一件崭新的披风正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为了偷偷运送炸弹用的 ——孙中山住在滔天家里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拨追捕革命党的中国人槌子察觉后立即让高中生龙介陪着孙中山从后门逃走了暂避在附近神社里的时候,夜空中出现了哈雷彗星。
孙中山对龙介这样说道: “这可是革命要成功的好兆头啊! ”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疑问 滔天为什么会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地支持中国革命呢?长期以来一直研究辛亥革命的山梨县立大学国际政策学部主任久保田文次这样解释: “滔天是自由民权的信奉者,以社会的平等为理想为了在日本国内推行社会改革,也需要使中国实现革命和现代化,进而阻止欧美的侵略他同时还期待着以中国的革命来促进日本维护独立及日本和世界的变革 ” ■ 参加革命军的大尉 奉“大人物”之密令 ■ 参加革命军的大尉 奉“大人物”之密令 再把话题转向另外一个日本人 那就是出身于新泻县野田村(现柏崎市的一部分)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参加了革命军,后 4 来战死的金子新太郎=见图片 金子曾受聘于清政府担任过军事学校的教官,是个中国通,任过步兵大尉,日俄战争后编入预备役,担任野田村的村长在其任期结束不久,武昌(现武汉市武昌地区)爆发了起义几天后金子未向家人打任何招呼就从村子里消失了 在当地研究柏崎市乡土历史的杵渕武二先生在 33 年前就详细调查了关于金子新太郎遗留的书信及当时地方报纸的报道等资料,并整理成论文在从中国寄给妻子的信中,金子使用了四个化名写道: “如果成功或许还有重逢的机会,若并非如此时,就把我想成是无名英雄或者可能没有生命了吧。
” 杵渕先生推测,得到起义消息的金子希望去中国,很有可能是带着陆军的密令参加了革命军 我按照杵渕的指点,前往金子新太郎亲戚所在的新泻县长冈市 其孙子的大宫和正先生一边翻着金子留下的旧相册一边这样说道: “听说是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但据说不是军方的正式命令,而是受大人物之命才去的 ” 那个“大人物”究竟是谁,是出于何种目的派遣的?在最关键的问题上迷雾重重,金子的名字就这样沉寂在历史的暗流中 ■ 创建独立国家之训示 “私人派兵” ■ 创建独立国家之训示 “私人派兵” 我读到解开这一谜底的记述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在翻阅今年 4 月出版发行的宇都宫太郎日记的时候宇都宫在辛亥革命发生时是陆军少将时任参谋本部负责情报收集的第二部部长 “十一月四日 星期六 约小山秋作至本部, 询有关热心赴清国之后备步兵大尉金子新太郎情况,决意遣其赴清国投叛军(作为余个人之事业) ,托付小山安排其本人明早来舍” “十一月五日 星期日 清早,金子新太郎来舍,告其余之私见大概,嘱其力阻南北媾和,有必要于南方建立一国或数国,依例支付二千圆助其渡清其人启程,考虑眼下暂投武昌之革命军 ” 也就是说,宇都宫在确认金子新太郎这一人物以后,决心作为自己个人的“事业”让他参 5 加革命军,并指示金子要设法阻挠清政府方面与革命军方面讲和,在属于革命军势力范围的中国南部创建独立国家,并向他发放了派遣费用。
是政府和陆军首脑机关毫不知情的、由宇都宫个人谋划的“私人派兵” 传达给金子的“余之私见”到底是什么呢? 在武昌发生革命 5 天之后的夜里,已经入睡的宇都宫在凌晨时分醒来,一气呵成写成了平日就在反复思考的对中国政策这也是为了以自己的方针统一参谋本部内部的想法 其政策的要点如下: ①因为不可能一举拿下整个中国, 最好是将其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国家,以“保存”领土;②此次内乱导致其分裂为满族、汉族两个国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③表面上支援清朝,暗地里帮助革命军,看准时机,借调停之手使之分为两个国家;④在此基础上,缔结保护国、同盟国等特殊关系 其背景,也就是欲将在日俄战争中获取的大连、旅顺的租界及南满铁路的权益时期的延长等所谓“满蒙问题” 金子作为“第一步兵顾问官”指挥了革命军的部队,但武汉之役由于清朝政府军的反扑演变成最为惨烈的攻防战革命军败退并牺牲了万余人,其中之一就是时年 47 岁的金子宇都宫于 1913 年 2 月拜访金子战死的汉阳(现武汉市汉阳地区) ,选定了为金子修墓的墓址,并供上了白兰地我在汉阳四处奔波寻觅,还是没能找到其墓址 宇都宫的对华政策最终还是未能反映到政府的思路中主要缘于当时的政府坚持以对英美协调外交为基轴,没有采取冒险的政策。
对此宇都宫尽管心怀不满,还是服从了政府的决定 但是,从革命的动荡时期开始,陆军向大陆派遣了许多专为收集情报的武官,意欲构建独自的中国大陆政策并且,将满洲建成独立国家,一举解决“满蒙问题”的构想,也像碳盆里埋下的余火被一直延续下来 (佐藤和雄) ◇ 针对日本帝国的统治,1919 年东亚爆发了要求恢复主权的大规模民众运动明天将论及这一专题 6 宫崎滔天(上)与孙中山(下) 欢迎因辛亥革命而返回中国的孙中山时的照片局部=于辛亥革命博物馆 ▼宫崎滔天▼宫崎滔天(1871~1922) 熊本县出身受自由民权思想的强烈影响,与胞兄弥藏一起为支援中国革命而奔波1902 年在报纸上连载的“三十三年之梦”中介绍了孙中山,从此与在日本及中国的革命派联系在一起尽管是一生未就官职的“浪人” (没落武士) ,却在报纸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晚年曾做过浪曲师(说书艺人) ,但据其孙女蕗苳女士介绍说“好像说浪曲的水平并不怎么高” 青年毛泽东曾邀请滔天去演讲,那封信函现存于宫崎家其母曾教导他“在榻榻米上寿终正寝对男人而言是最大的耻辱” ,因而度过了波澜起伏的一生 ▼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 中国的革命家、政治家。
创立了中国国民党倡导“民族” 、 “民权” 、“民生”之“三民主义” ,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即使是现在,在中国对其的评价仍极高,在 2006 年孙中山诞辰 140 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称颂其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13 岁时赴夏威夷,投奔在海外谋生已成功的兄长,18 岁时回国读完医科后,1894 年在夏威夷组织了革命秘密结社兴中会,翌年策划了首次武装起义,失败之后流亡日本据中央大学的李廷江教授介绍,孙中山共造访日本 14 次,前后共计在日本居住了近十年光景 ▼宇都宫太郎▼宇都宫太郎(1861~1922) 佐贺藩出身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的陆军精英, 主要在参谋本部担任情报部门工作 亦是陆军中反长州派阀的中心人物之一在辛亥革命时期,说服岩崎久弥(三菱财阀当家人)答应提供活动经费 10 万日元(相当于现在数亿日元) ,充作在中国的情报收集、活动费用与后来成为首相的犬养毅也关系密切,曾向前往中国的犬养提供 1万日元1919 年朝鲜三一独立运动之际,任朝鲜军司令官 宇都宫的长子是致力于裁军问题以及与中国、 朝鲜半岛友好活动的已故参议院议员宇都宫德马。
7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上) 教科书比较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上) 教科书比较 东亚各国的中学教科书是如何定位辛亥革命的呢?对三一独立运动和五四运动又是如何教授的呢? ■ 日本日本 通过人物专栏深入挖掘通过人物专栏深入挖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