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的国民性格.doc
19页日本人的一般国民性格日本人的一般国民性格关于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最流行的说法有三,一是说日本人天性团结,中国人天性好内斗二是说日本是个擅长学习的民族,他们学习中国,却不学缠足和宦官,很有“取其菁华,去其糟粕”的风范三是说日本人有个特性,他们一旦被别人打败,不象中国人那样恨人家,而是学习人家这三种说法,当然没有完全认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差异,一般认为日本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亲近自然崇尚和谐日本人尊崇自然,主张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这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的女性社会学家富劳莱丝·克拉克霍恩认为:“美国人和苏联人认为自然应该由人来征服的东西,墨西哥的农民认为人应屈服于自然,而日本人则认为人应与自然保持调和 ”另外,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也有较大不同中国人一方面对自然的威力表现出坚强的忍耐精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甚至发展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这也与日本有着相当的不同西方人的自然观来自于自然环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但人是上帝按自己的样子创造的,因而人优越于自然,人应该支配自然在中国,则与自然环境和有关天的信仰相关。
中国的自然环境并不太优越,中原一带经常处于干旱和洪涝的交替影响之下,从而养成了中国人顽强、忍耐的精神;但是,这种灾害在某种程度上有是可以预防的,可以经过人们的努力减少损害,人们的努力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从而又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思想在信仰方面也是这样,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天一方面有着绝对、普遍的创造者、主宰者的支配性格,另一方面又有着是“理”(道德)的最高体现者的教化性格人们对天而言,一方面对其支配要忍耐、服从,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努力和修养成为圣人,协助和参赞天的化育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的固有神道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在神道信仰中,日本列岛及自然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的,其运动变化是神的自我展现,在自然中蕴藏着一种内在而不可见的、神秘的力量古代日本人遇到或发现怪异的树木、峻峭的山岩、清澈的流水而感动,即将其视为神体,然后清洁四周,沐浴身体,对其进行顶礼膜拜因此自然本身是神圣的,自然是敬畏和尊崇的对象,不能对其亵渎另外,由于人与自然万物都是神灵的创造物, “山川草木皆有灵性”,人与自然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人与自然不是隔绝的,而是可以沟通的,可以通过沟通达到和谐这是日本人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深层心理。
在日本,这种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自然观在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中随处都可以体现出来外国人常常称赞日本姑娘的和服绚丽多彩,典雅怡人的确,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熏陶,充分利用自然美装点自己,成为日本姑娘的一个特长不仅在她们的和服、腰带,甚至木履的带子上都装饰着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的图案而且,颜色的名字也取自大自然,如樱色、桃色、棣棠色、葡萄色等以前,日本妇女的装束多采重樱、重梅、重棣棠等图案也有的采用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腰背上则绣上蔓藤花的花样和服与身体的相关关系比较松弛,以穿衣服的技巧使其和于身体,故穿法较难和服所具有的典雅、和谐的美,虽仰赖于织染之美,但更离不开由穿和服而创造出来的气氛另外,日本人还有使用家徽的传统,家徽也多用植物来表示,如天皇家的家徽是“菊”与“桐”此外,还有用葵、樱、梅、松、藤、桔梗、牡丹等做家徽的食物从选料到制作都讲究素雅淡泊日本料理是在日本列岛产生发达起来的日本独特的料理有效发挥新鲜的鱼贝类的特有味道的料理为多,几乎是使其与米食和日本酒调和而创造出来的材料和做法注重季节感,食器的色、形、材质各种各样,配备也加入了纤细的考虑在日本料理中,为了使材料的本来味道得以发挥,也用酱油、酒、酢等调味品调味,但味道不能太浓,以免使材料失去其自然味道。
因此,吃日本料理既是一种感觉美的享受,也是一种视觉美的享受日本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建筑,而且是致力于原原本本地利用自然作为素材日本的传统住宅多为两层或平房,木结构虽不利于防火,但通风采光好,适合高温多湿的日本气候,也适合日本人的爱好传统住宅室内装有高地板,地板上面铺上草席房间之间采用木框上糊上纸的活动隔扇,可以左右滑动而开闭高地板是为了防潮湿拉窗是为了采光,隔扇是为了遮蔽这些都非常适合日本的气候条件,是从长期的生活经验中产生的日本的传统住宅建筑,还有着简素、富于变化、错落有致以及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特点,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其典型是神社建筑日本人的居住环境也离不开自然在庭院中设计水池、流水、花草树木,俨然是自然景观的缩小在名家更是如此参观日本式庭院,坐在日本式的会客室里,品尝日本菜肴,使人感到日本人始终与自然环境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在茶道中也是如此笔者曾在日本学习茶道一年,每次学习的时候,都备有时令鲜花,使人有一种处于自然之中的感觉可以说,离开了自然日本人很难生活,二者处于一种亲和关系之中尊重自然、尊重现实是日本国民性的一大特点与此相联系,单纯、质朴、淡泊成为日本文化的坚实基础尽管日本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但却始终固执地保持着自身的生活方式。
这种习惯是建立在彻底尊重自然,追求与现实相和谐的基础之上的开放式的房屋建筑,与自然浑为一体,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是日本建筑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日本人是大自然的朋友,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大自然当然是日本人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而不是与他们无关的自然总之,日本人的性格以及人际关系,都可以从自然的特征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现其源头因为毕竟自然是人类的最初的老师,是人类最初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二、血统论----集团归属与内外有别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有着强烈的集团主义色彩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人的出国观光行为日本人在出国观光;旅行时,一般是结团而行在当地导游小姐的小旗子的导引下,排成整齐的队伍参观、购物、吃饭,俨然纪律完好、组织有序的军队这与外国游客迥然不同,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国外旅行,在国内旅行时也是如此一般来说,都是同一个公司的职员或同一个团体的人一块旅行,很少孤独的单行者实际上,日本人有着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在日本,可以说几乎没有不属于某个集团的个人如果有的话,这个人一定有毛病因为在日本没人关照寸步难行,而关照的前提是同属于一个集团在日本,这种集团主义原则到处都有表现如各会社都有自己的社旗、社歌、社训,职工上班时都要穿自己会社的统一制服。
另外,还通过社祭、社内的比赛,以及为本社职工提供社宅等福利,职员生日、生孩子时送红包等,培养职员对会社的忠诚心、一体感和归属感在各大公司都有两面旗子,一面是国旗,一面是社旗松下电器、索尼公司、本田技研都是如此工薪阶层对企业的归属意识,更由日本式经营的特征——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及企业内福利而得到强化在日本,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社歌、社旗、社训,有意识地与其他的公司区别开来在讲话的时候也有严格的区别,如称自己的公司为“自家的公司”,充满自豪感我们在松下政经塾学习期间,塾生有正式塾生和地方自治体进修的特别塾生特别塾生在一次讲话中使用了“贵塾”一词,使我大吃一惊也就是说,他人虽然在这里学习,但意识中并不是这里的人与此相与此相辅辅相成、互相成、互为为表里的是内外有表里的是内外有别别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内外有别”意识这种意识的起点是家,经村或官厅、工作场所,最后到国家也就是说集团是有等级的,自己直接所属的集团是家、会社,最大的集团则是国家所以日本人也有着强烈的日本人对外国人的意识外人是不理解日本人感情系列的人,因此与外人很难打交道,即使打交道,也往往采取与日本人不同的语言行为方式一般来讲,日本人的交际范围很狭窄,基本是工作、生活、情感交流都在一个地方,象一家一样,而不喜欢采取与其他当事人分离的行动。
这样,决定自己的行动时,往往多考虑其他人怎样行动,或其他人怎样看等,并受其影响就是外出旅行,单独一人或夫妇二人成行的情况也很少,大多是集体旅行,如同一单位、同一组织等,这一点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照现在虽有改变,但其基本特色仍保留着集团归属与内外有别形成的历史原因是,日本的水田稻作农业需要集团作业和共同秩序在一定时间里集中进行插秧和收割等,需要近邻同事合力作业,而且,引水分水等也需要近邻同事的分配秩序因此,农民必须具有对农村这一地域社会的归属意识但是,在封闭的环境里,日本与外界的交流受到限制,特别是与国外的大规模交流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吸收进来,却不能走出去交流是单向的,具有锁国倾向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有很强的“血统论”思想这一点和德意志人很像,大和血统,某某家族,日本人一直认为日本是亚洲最优秀的民族,后来以致膨胀为世界最优秀的民族(要同德意志一起瓜分世界),最后走向失败另外,随着从中国传来的儒教道德的传播,强化了对家的归属意识,作为统治阶级的武士,对自己所属的藩也有了归属意识这也是日本人具有较强集团归属意识的一个历史原因这种集团归属意识对高速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的大企业决定企业方针的重要特征,是集团的全体一致。
担当者将原案归纳为文书的形式顺次得到上司的系长、课长、部长的承认在征得与其案有关系的部门的各级负责人的同意后,最后获得裁决者的裁决这一连串的手续叫做禀议制度裁决者按照此案的重要性,最重要的由社长、比较重要的由担当董事、以外由部长决定裁决者以按印表示承认的意思如果有不承认原案的人,原案就会被修正在修正案也不能得到承认的场合,不用向裁决者提示就成为废案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大多在提案之前已事先获得了有关者的赞成,成为废案的事极少禀议制度虽然被非难为形式主义的样本,但依然在日本的官厅和政府流行着这是因为这个制度有几个长处首先,由于听取了与此案有关的人们的意见,许多人都看过了,所以能进行高度一致的决定其次,由于是得到许多有关者的同意而决定的,在实施时也可以得到合作而提高业务效率日本的许多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即一个人一生只在一个企业工作这对企业来讲,第一,可以从长期的观点进行从业人员的培养;第二,可以在整个雇佣期间设定从业人员的工资控制这两点成为形成年功序列型的工资体系的基础对工人来讲,则保证了被雇佣的安定性和收入的安定性,增强了对企业的忠诚心和技术革新的热情在日本,以强烈的伙伴意识、对企业的忠诚心、教育程度高、雇佣形态等日本式风土为背景,由从业人员自发地谋求解决企业难题的小集团活动很盛行。
战后,从美国导入的品质管理思想发展为整个公司品质管理运动,特别是以现场第一线的劳动者为中心的 QC 小组活动和 ZD 运动等所谓的“小集团活动”,作为日本式经营的特长之一,对日本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日本的工会,也不是按照职业组成,而是按企业组成的,因此被称为企业内工会工会会员也由于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或福利措施等,基本上对公司抱有信赖感,提出要求也充分考虑公司方面的事情这样,公司与工会在利益分配方面虽然是对立关系,但在作为其前提的谋求公司繁荣方面则站在共同的基础之上这是日本的劳资关系的特征但是,作为日本人集团归属意识基础的终身雇佣制也存在固有的缺点,如,容易带来雇佣的非弹性,不能灵活对应现实的变化,还会使自己启发努力衰退等内外有别也会产生过度竞争的负作用,在世界上受到批判90 年代以来,受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影响,一些企业破产,许多大中型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和提高生产率,也进行裁员或采用能力主义的评价制度,终身雇佣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日本人的集团归属意识也在经受强烈冲击和严峻考验但是,可以预料,终身雇佣制作为一种深深扎根于日本历史文化土壤中的制度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日本人的集团归属意识也会顽强生存下去。
三、 “忘我的工蜂”与“居酒屋”在日本的城市里,到处充满着紧张、忙碌的气氛路上的行人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基本上看不见有人闲逛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间,人们都是一溜小跑,以至于有人画漫画讽刺说“在这么狭小的日本,急着到哪里去?”日本的上班族是相当辛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