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解析版).docx
22页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2026届)第一期第一次联合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须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本堂考试只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 神经递质、维生素、O2、ATPB. 血红蛋白、CO2、脂肪酸、抗体C. 激素、呼吸酶、氨基酸、胆固醇D. 水、无机盐、血浆蛋白、尿素【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详解】A、ATP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呼吸酶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水、无机盐、血浆蛋白、尿素均可存在血浆,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D2. 感染性肺水肿的病理过程中,会出现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淋巴液循环障碍等症状如图为肺组织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关于感染性肺水肿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可与B进行物质交换B.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肺组织水肿C. 血液流经肺组织,动脉端O2含量比静脉端高D. 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输液过量均可能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详解】A、肺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这些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因此肺部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可与A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B、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B血浆渗透压降低,A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引起肺组织水肿,B错误;C、血液流经肺组织,在该部位发生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吸收进来,故动脉端O2含量比静脉端低,C错误;D、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输液过量均可导致血流速度加快,进而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大,D正确。
故选D3. 某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探究生物体如何维持pH的稳定,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 pH的变化B. 图中的结果表明生物组织匀浆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明显强于缓冲液C. 依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 pH的稳定D. 机体维持 pH稳定,酶就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到7.45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离子有关详解】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所加酸性物质的滴加数,pH的变化为因变量,A错误;BC、由图可知,生物组织样液(马铃薯匀浆和蛋清稀释液)调节pH变化的趋势与缓冲物质调节结果相似,其中蛋清稀释液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最强,而马铃薯匀浆较缓冲液弱,据此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B错误,C正确;D、机体维持pH稳定,酶不一定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如温度过高时,D错误。
故选C4. 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离体的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左右的环境中生活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离体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会很快死亡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离体的细胞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B. 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稳态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的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也处于动态平衡中详解】A、根据题干实例“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离体的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左右的环境中生活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会很快死亡”可知,离体细胞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个体的适应力,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仅属于理化性质,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一般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共同参与,C正确;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故选B5. 研究发现,在胸部以上离断脊髓会导致实验动物因呼吸困难而死亡为单独研究脊髓的功能,科学家常在实验动物脊髓第5节颈段以下水平离断脊髓,以保留膈神经对膈肌呼吸的传出支配离断后动物会出现短时间休克现象,待休克恢复后,其血压可回升到一定水平,排尿反射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有一些脊反射反应比正常时加强,如屈肌反射、发汗反射等下列与上述现象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A. 支配膈肌呼吸的膈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 脑和脊髓共同作用是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C. 脊髓离断动物发汗反射比正常时加强,能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 脊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失去控制后脊反射活动不再精准【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支配膈肌呼吸的膈神经是脊髓发出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正确;B、研究发现,在胸部以上离断脊髓会导致实验动物因呼吸困难而死亡,说明脑和脊髓共同作用是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B正确;C、该题干信息说明不了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C错误;D、在胸部以上离断脊髓,离断后动物会出现短时间休克现象,待休克恢复后,其血压可回升到一定水平,排尿反射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有一些脊反射反应比正常时加强,如屈肌反射、发汗反射等,说明脊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失去控制后脊反射活动不再精准,D正确。
故选C6. 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a→b→c→f→g完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 在该反射弧中,a属于效应器,e属于感受器C. f受损时排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但仍有反射存在D.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成的反射弧和适宜的条件刺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详解】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由a→b→c→f→g组成的结构不含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完整的反射弧,因此由a→b→c→f→g完成的反应不属于反射,A错误;B、a膀胱内壁的感觉神经末梢为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e逼尿肌属于效应器,B错误;C、f受损时兴奋不能传至大脑皮层,因此不能产生尿意,排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但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完整,仍可调控排尿反射完成,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D、在生物个体上兴奋只能由感受器向效应器传导,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C7. 用离体枪乌贼巨大神经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曲线图,图1表示神经元的某一位点在不同时刻的电位变化,图2表示不同位点同一时刻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3表示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流入细胞引起膜内电位升高的离子电流;外向电流指阳离子流出或阴离子流入引起膜内电位降低的离子电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B. 图3中的内向电流可由Na+内流引起,外向电流可由K+外流或Cl-内流引起C. Na+通道将关闭的点是图1的c、图2的③,图3的BD. 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图1的ce、图2的③①、图3的DE【答案】C【解析】【分析】在神经纤维上(离体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图2表示不同位点同一时刻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①的左侧电位低于-70,⑤的右侧电位稳定在-70,说明①左侧的位置正在恢复静息电位,而⑤位置及右侧还没有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可推测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A正确;B、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流入细胞引起膜内电位升高的离子电流,因此内向电流可由Na+内流引起,外向电流指阳离子流出或阴离子流入引起膜内电位降低的离子电流,故外向电流是由K+外流或Cl-内流引起的,B正确;C、产生静息电位即K+外流时,Na+通道将关闭,图1的c、图2的③,图3的D都是要形成静息电位的点,Na+通道将关闭,C错误;D、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即K+外流的过程,包括图1的ce、图2的③①(兴奋的传导途径依次是:⑤→④→③→②→①)、图3的DE,D正确。
故选C8. 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9次心率的测定B. 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C. 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作用增强,副交感神经作用减弱D. 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注射阿托品和心得安前后对比可知,注射阿托品使心率加快,注射心得安使心率减慢,且减慢的幅度小于加快的幅度,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详解】A、据曲线图上的实心黑点可知,加上对照组,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9次心率的测定,A正确;B、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说明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神经细胞变得更不容易兴奋,B错误;C、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减慢,注射阿托品后心率加快,说明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副交感神经作用减弱,C正确;D、由图分析可知,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心得安,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B9. 《自然·医学》杂志曾经报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