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庆统治政策看鸦片战争的成败.pdf
5页从嘉庆统治政策看鸦片战争的成败 ——《帝国黄昏徘徊在近代门槛的中国社会》读书札记陈连营教授在这本书里通过介绍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以及嘉庆时期的改革,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百弊丛生的清王朝,让人不由自主想深入了解此时的政策对几十年后鸦片战争的影响嘉道时期,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它上乘康乾盛世, 下启咸同光宣败亡之局, 也是中外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嘉庆帝从乾隆手上接过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玉玺时,便预示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和动荡时代的来临 这使得嘉庆帝在满足权力的欲望时,多了一份隐隐的忧患可以说,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此时的嘉庆帝, 并未大刀阔斧的调整统治政策,恰恰相反, 他主张采用温和、保守的方式, 这使得本来就比较顽固的弊政并未得到大的改变,结果嘉庆帝统治的 25 年整体上呈不断衰落的态势一、经济迟缓、民生问题与保守的重农抑商政策19 世纪初,广大农业地区已经以番薯、玉米等作为主要粮食作物随着高产作物的推广, 以及精耕细作、 复种制的集约化经营方式的普遍,农作物的单产有了提高与此同时棉花、桑蚕、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获得了较大发展,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与经济同步的交通运输业也获得了进步从表面上看来, 此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如果真的只是这样认为,那就错了 从全球局势来看, 此时的西欧诸国已经进入近代并且随着科技的巨大发展, 工业正如火如荼发展, 而我国此时的科技非常落后,这势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从国内的实际来情况看, 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这势必影响到了社会资本的积累 所以, 此时期较以前虽然生产出了更多的粮食、衣物,但并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不可避免的引发了民生问题此时,一方面是人口快速增长, 但另一方面却是耕地的增加相对缓慢,同时土地集中问题比较严重,农民无地或少地,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大多数人的贫穷物价上涨、自然灾害,导致大量农民衣不果腹,因此造成了社会的动荡这正印证了古代“每逢天灾,必有大乱”的道理面对此等局面,作为一名睿智的统治者应该对传统的经济和人口政策进行改革或调整, 打破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通过大力开发工矿业,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解决人口的快速增长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民生问题但嘉庆帝是怎么做的呢?他顽固坚持传统的农本思想,轻视工矿业的发展, 继续而且是更为严格地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表现在他对到关外谋食民众的严格限制与矿业政策的消极倒退上。
由于这种政策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所以不仅没起到什么改良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二、吏治腐败与维新的失败吏治腐败主要表现为贪污和官僚阶级对国家政务的懈怠和废弛它是中国古代各王朝的固有现象,但清代的腐败问题在乾隆中期已相当严重,至乾嘉之际,随着国家的盛极而衰,腐败问题表现的更加突出为何腐败问题在乾嘉时期已相当突出?说到底经济因素是根本清代的官员俸禄及其微薄, 且不提宋朝厚禄, 与明代相比也有所降低, 这使得贪污成为官僚阶层的一种共识 正是鉴于此情况, 雍正对地方官员除俸禄外, 还增加养廉银以减少贪污实行这一改革的根本原因, 就是长期以来地方官的费用不能从中央政府那里得到保障, 由此助长了上级部门对下属的苛取勒索,州县官对民间的私征加派,导致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至嘉庆帝时,养廉银已减少很多,加上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使得官员原本拮据的经济状况更为严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养廉银、俸禄等还往往因各种原因被扣除,从而使官员的收入减少此外,政治因素也是李治腐败的重要原因首先,集权政治体制的极端发展,导致官吏行政举措大受束缚 其次,用人制度存在很大弊端, 清朝用人制度仍为科举制,但官员的升迁却是论资排辈,这使得朝中老臣居多,如大学士王杰79岁退休,大学士刘墉 85 岁死在任上, 大学士庆桂也是以 79 岁的高龄退休的。
虽说老臣经验丰富,老成稳重,但也有其保守,严重破坏了行政之风此外,满汉复合官制也弊端颇大 “贤者苦于掣肘而不得尽其长,不肖者便于推诿而借以分其谤,事之举者转少”,由此,官僚队伍集体上处于疲弊状态嘉庆帝即位之初便铲除了和珅势力这一吏治腐败的代表此举既是树立自己的权威,又是训诫其他官吏, 这使得乾隆依赖严重的的吏治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除这件事外,在吏治问题上,嘉庆帝未有大的举措面对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他并未也不可能根除,特别是地方官吏的贪污问题亦是如此,而官吏“因循疲玩”的问题,则无计可施因此吏治状况未有大的改观,总体上一直处于下坡路的状态三、财政崩溃与整理钱粮亏空财政,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乾隆后期,由于承平日久,财政充裕,使得整个统治阶级奢靡成风 乾隆帝不仅穷兵黩武把大量财力耗费在军事上,而且巡游无度, 这使得嘉庆即位之初财政入不敷出的现象已初见端倪为平定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和湘黔苗民起义, 三年内所耗军费不下七千万两白银, 加之河工、漕运等经常性的开支, 使清政府的状况更加拮据, 迫使嘉庆帝不得不开始关注钱粮亏空这一财政收入的关键问题亏空总的来说有三种形式: 民欠、官贪以及官侵挪用。
其中后两种是主要形式官贪之故有四:一是地方官素性奢靡,挥霍无度,以致用度拮据,不得不挪用,导致亏空日甚; 二是地方官专意逢迎, “投所好以邀上欢, 希图保题美缺” ;三是经营过程中的疏漏; 四是公开贪污营私 除此之外,由于财政支出的固定化,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少项目得不到中央政府的财政划拨,或者无法报销,就由地方官摊捐解决, 地方负责的工程等经费不足或损耗部分,即使是合理的,也需要由相关人员赔偿,这无疑使得地方官员无力负担,遂成积案面对此种状况, 嘉庆帝采取的是密办形式, 而且规定的基调是 “徐徐办理” ,他认为“缓缓归款,上行下效,未有不能完之理”(《清仁宗实录》,卷62),但在“急则病民,其患甚大,缓则币乏,终无补期,,, ,若不重惩劣员,法不能立,法不立则政不行”(《清仁宗实录》,卷68)的两难处境下,嘉庆帝一直采用不可不问、不可深问、不可不办、不可深办的态度直到嘉庆二十年,由于密奏办理的方式不仅不能取得成效,而且新亏不断增加, 嘉庆帝才开始着手严肃处理此事,但为时已晚,“旧亏未补,新亏又续,更复何所底止”(《清仁宗实录》,卷 367)可以说,嘉庆帝清理亏空是一项面临两难困境的工作,注定了它的失败。
追赔亏空的做法无疑是增加新亏空的开始四、军备全面废弛军队是一个国家政权的保障 在封建社会里, 官僚阶层的贪污腐败风气, 不能不对军队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八旗军虽在清王朝确立过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入关后不久便开始腐败,军纪废弛,战斗力大大下降高级将领养尊处优,玩忽职守,全然不顾练习骑射、训练武艺、处理公务,而士兵则在京城及各驻防地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此情况至嘉庆时变得更为严重,在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八旗将领主动请缨赴战,但他们只知烧杀抢掠,蹂躏平民,在作战时却屡战屡败绿营则因待遇太差而严重缺员,战斗力极差带兵官员不知体恤,任其褴褛冻饿,甚至以牛皮裹足,亦全不为意;其有赴义捐躯者,无论兵丁乡勇,俱不肯按名咨恤”(《清仁宗实录》,卷50)由于官兵作战能力低下,每次临阵躲避,民间亦有“贼至兵无影,兵来贼没踪,可怜兵与贼,何日得相逢”之谣中国素来海洋意识淡薄, 对海军建设不够重视 因此,肩负抵御外侮的沿海水师,此时也是极度废弛,战船破败以福建水师为例:“闽省战船大小二百六十多只,近来水师营务废弛,额设战船视为无用,风干日炙,弊坏居多这样的军队,就算有再先进的武器,也外不能抵御侵略,内不能镇压起义。
又怎敢奢求能在鸦片战争获胜呢?此时的嘉庆帝,已无心且无力改革军备废弛的状况了吏治腐败、财政崩溃、起义不断,嘉庆忙的焦头乱额,对于军事方面,只能是心无余且力不足五、结语一个国家的衰落,首先来自于它内部的腐朽清朝在嘉庆时期,各种矛盾已表现出来 由于统治者保守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力推行,经济发展缓慢, 不但被西方工业文明远远置于后面, 而且不能解决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产品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 使得民生问题更加突出, 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 从而引发了各地农民起义,导致了社会的大动荡尽管耗费10 余年,花费数千万两白银平定了动荡,但同时也拖垮了清政府鸦片战争的失败,固然有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因素,但更客观的说是由两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毕竟没有哪个统治者会无故 “举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时的英国, 正处于国力的上升阶段, 中国则正好相反 嘉庆肩负扭转败亡之局的重任,但他并非康熙、雍正帝那样有气魄和眼光,要么封闭保守,要么小修小补,最终不仅没能扭转局面,反而加速了衰落总体来说,嘉庆帝统治的25年,是清帝国不断衰败的25 年,国家内部的腐朽以及军备的全面废弛, 使得 1840 年在面对英国 4000人的海军时,虽然许多爱国将士拼死抗击,但最终还是在国家实力的影响下走向了失败。
——陈连营:《帝国黄昏徘徊在近代门槛的中国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年。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