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鲁迅纪念馆观后感.doc
6页年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导语: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 8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新文化的旗帜,鲁迅先生有着极为重要的 意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参观鲁迅纪念馆的观后感,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鲁迅纪念馆观后感【11今年十月十九日,是中国文化巨人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 念日这周三,我系分团委组织 05级各支部成员参观了鲁迅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阜城门内大街, 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国家级博 物馆是鲁迅在北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步入馆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雕像, 鲁迅先生的脸上依然是那坚毅的表情,他的手中依然握着那只战斗用的钢 笔馆中按时间顺序以手迹、照片、 图片形象地展现了鲁迅不朽的-生其中有新发现的鲁迅地质佚文手稿,也有与我们熟悉 的作品密切相关的文物如《阿 Q正传》的唯一一篇残稿、鲁迅 20多岁时所写《自题小像》手稿、鲁迅在仙台医专时的解剖学 笔记等等,都是十分珍贵、难得一见的珍品站在仿真的三味书屋前, 滑的市井栏,高大得皂荚树, 唱,蟋蟀们的琴声站在鲁迅先生的照片前, 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眉头紧锁,我仿佛看到了那碧绿的菜畦,光紫红的桑椹,又仿佛听到了油蛉低注视着他始终坚定犀利的目光, 我奋笔疾书的“战斗”场面,仿佛听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沉呐喊。
走出展厅,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 七十年时光流逝,这座故居中的一切却都保存完好 在那间有名的“老虎尾巴”- 不足九平方米的鲁迅工作室内:一张普通的三屉桌上,高脚煤油 灯、“金不换”毛笔、砚台、文具……摆放如昔,令观者睹物思 人庭院中,两株鲁迅当年亲手栽种的白丁香树,虽已年近古稀 仍然枝繁叶茂时至四月,丁香花开,清香缕缕,分外宜人参观结束,虽然我离开了博物馆, 但鲁迅先生的执著和坚毅 将一直鞭策着我!鲁迅纪念馆观后感【2】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 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 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 (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 一九五一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 新 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 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 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 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 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 乌篷船等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 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
在大厅左首, 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 目光深邃,似在沉思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与“朝华文 库”前者乃专题展厅,正在举行一个画展 ;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 -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 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陈望道、许广平、 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 等十六人的专库,从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鲁迅的光辉我从大厅拾级登楼,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厅宽敞的大厅里, 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 每幅高二点六米,宽一点一米,用黑玉石雕成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出先 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 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 迅的一生先生生平陈列突破了一般以编年布展的模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 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通过鲁迅先生文学创作、 培养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远影响等多个侧面, 全方位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 力,以重彩浓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一个纪念馆、一个展览,拥有丰富的馆藏和展品是最重要的 关键。
鲁迅纪念馆拥有有关鲁迅的文物文献资料二十余万件, 其中一级文物达一百六十余件 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 遗物,文献照片,使人倍感亲切其中有《藤野先生》 、《的题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手稿,《毁灭》的译稿等,鲁迅逝世前两天所写的 未完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手稿,告诉我们先生真是用自己的笔战斗和劳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令人肃然起敬,激动不已展厅中还展出了鲁迅发表第一篇文章 《斯巴达之魂》的《浙 江潮》,发表《孔乙己》的《新青年》杂志、刊有鲁迅致中共中 央信件部分内容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机关报 《红色中华》等珍贵报刊鲁迅的一些遗物、实物、照片也弥足珍贵照片有鲁迅在日 本时拍摄的,鲁迅与宋庆龄、 肖伯纳的合影,鲁迅与内山完造的合影等遗物有鲁迅喜用的金不换毛笔和文房四宝、 先生穿过的毛衣、长衫,用过的油灯、烛台、怀表、辞典、老花眼镜,参加 杨铨追悼会时用的雨伞, 阅读过的马克思著作 《史的唯物论》 等这一切都是鲁迅光辉人生的历史佐证展览还采用了多种艺术展示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电脑、 影 视、声光电控制等高新科技手段,给人强烈而全新的感受 如展厅中《阿Q正传》的场景、三味书屋的活动模型、 《野草》MTV电影《阿Q正传》、越剧《祥林嫂》、《鲁迅在东京》等的放映, 鲁迅逝世前十天与青年版画家围坐交谈的蜡像等, 都紧紧地吸引住了我的眼光。
特别是最后放映的鲁迅逝世时由明星影片公司拍 摄的电影资料片《民魂永在》,再现了当年上海市民万人空巷的 鲁迅先生送葬的悲壮场景, 更有一种催人泪下的震撼力量 在大厅和序厅外还设置有数台电脑触摸屏, 参观者还可以点击检索有关鲁迅的各方面的资料离开鲁迅纪念馆后,我又到公园里的鲁迅墓和山阴路上的鲁 迅故居去凭吊、瞻仰了一番如今这附近一带已经成了鲁迅的世 界在鲁迅世界里漫步,心情难以平静,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 不禁跳跃在我的耳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是的, 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 这里分明仍然回响 着他伟大的声音,仍然跳动着他生命的脉搏鲁迅纪念馆观后感【3】1月8日,1月9日两天里,银联幼儿园工会组织全体教师 们分批来到了位于虹口公园内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鲁迅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的生平陈列、 鲁迅墓、鲁迅故居三位一体当大家踏上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大幅的《呐喊》雕塑,而 透过玻璃看到的则是用绿色植物做成的鲁迅像,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老师们站在雕塑前凝神思 索,被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所感动大家边走边看,馆藏文物主要有鲁迅先生的手稿、衣物、 生 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
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 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 个专题展区,场馆用文物直接再现历史,有鲁迅历史小说集 《故事新编》的手稿,有译作《毁灭》原稿和鲁迅遗容石膏面模,特 别是面膜上面残存的鲁迅眉毛和胡须, 让大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面容浓郁的氛围,高科技影视手段所展现的 《生命的路》,“阿Q正传”模型场景,“首在立人”碑,让我们看 到了鲁迅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朴实、刚毅、 坚强的性格的精神所在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 通过参观,老师们震撼的不仅仅是鲁 迅先生的不平凡的一生,更是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 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