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doc
7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从事教学十几载,我发现阅读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每次批改练习卷,总发现第一、二题的字词句基础部分还好,批到第三题的阅读部分就一团糟,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似乎抓不到要领,阅读也成了除作文之外令学生头痛的一大难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先从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力入手,再从课外阅读加以辅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就是课堂教学时,以语文教材为本,进行语文阅读教学1、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美丽的呼伦湖》一文,主要描写了呼伦湖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呼伦湖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呼伦湖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 呼伦湖 春天是遍地野花,放牧牛羊,夏天:白帆点点 渔民捕鱼,秋天:蔚蓝的湖水 ,朵朵白云冬天:白茫茫的冰雪, 童话般的世界美丽,迷人。
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2、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谁知道葫芦长在哪儿?出示教学挂图,问:图上的葫芦怎么会落了呢?师范读课文,生思考:那个人得到葫芦了吗?读后小组讨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3、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
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4、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我想我能行》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5、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
如在学习《燕子专列》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审题的:①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②课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专列)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紧紧围绕重点词“可爱”,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提高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时要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但老师不能太心急,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课内学知识,课外练能力在课外阅读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课外阅读具有自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动脑动口,教师切不可代劳为避免反复练读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浏览、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多种方法学生多读多想,读文从断断续续到琅琅上口,能读到这种程度,对文章至少也有一知半解但这要花费很多时间。
2、用很多时间读文,这在考试时不适合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完成阅读任务?先把短文通读一遍,形成初步印象,然后根据第一道习题的要求再把短文读一遍,并总结出答案;接着以同样的方法解决第二题、第三题……五、六道习题做完,短文也读熟读透了,对短文自然有更深的理解,再以自己的理解检验所做的习题,肯定事半功倍 3、课外阅读具有广泛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信息量不断増加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词汇,学习描写方法,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段落,把它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还愁无话可说吗?如:在试卷中的阅读加油站《小城春色》中,“山城里街道上的刺槐、梧桐争先恐后地吐出绿芽砖缝里,墙角下,小草们一个个调皮地掀开头上的泥土在讲评时,我指导学生抓住“争先恐后、吐出、调皮、掀开”等词,体验春天充满生机活力 总之,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北 寨 学 校胡 庆 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