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ppt
7页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
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罗曼·罗兰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 “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 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
英雄在号角(法国号)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乐曲第一章的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第二乐章是带有活力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表现的是一种豪迈第三乐章是谐谑曲,快板,是决战前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第五交响曲“命运”--贝多芬【卡拉扬指挥】.fl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