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毫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
34页目录第一章 总 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1.1 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1.3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1.5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项目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市场分析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3.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3.2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3.3 市场前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厂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项目选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4.2 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5.2 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技术设备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主要设备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主要原材料动力供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7.1 主要原材料供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7.2 动力供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项目总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8.1 总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8.2 厂内外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8.3 公用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8.4 辅助生产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节约能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9.1 节能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9.2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9.3 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10.1 环境保护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10.2 项目区环境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10.3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10.4 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11.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2 人力资源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1 项目建设工期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1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1 项目总投资估算及投资使用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资金筹措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四章 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14.1 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和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14.2 项目风险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14.3 社会效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五章 项目招标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15.2 招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15.3 招标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15.4 招标组织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16.1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16.2 问题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所在地亳州市概况安徽省亳州市是经国务院2000年6月批准成立的地级市,位于 安徽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黄淮平原腹地总面积 8522.58平方公里,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 534万人,市辖区面积 2226平方公里,人口 130万。
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0亿元,增长12%,人均生产总 值7800元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72元, 增长15.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36元,增长25.5%,全市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12558元,增长20.5%居民人均储蓄达到4976元为推 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亳州市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发 展,加快中药材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亳州交通便捷,北倚欧亚大陆桥,距离商丘机场 60公里,阜阳机场120公里;京九铁路、徐阜铁路;311、105国道,0908国防公 路,202、305、307省道,以及京景高速和界阜蚌高速公路穿插而过; 涡河航运、茨淮新河航运可直通上海、杭州从上海至亳州全程高速 公路,车程6个小时1.2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介绍1. 历史地位:亳州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 位居全国四大药都之首,具有 3700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作为神医华佗的故乡,亳州有药材加 工专业户,有药材经销专业人员,有专营中药材的公司、行、栈等等, 中药材产业链齐备、完整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我国最 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百万亩, 药材加工大企 业数家。
尤其是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有中药资源 170科,400多个 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的十分之一强,达到四万多公顷特 别有特产中药材如白芍、菊花、半夏、桔梗等 《中国药典》中冠以 | “亳”字的中药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四种2.市场目前的运作状况:具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老市场,于 1994 年重新改造后开张,被 命名为“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 ,成为国家级专业交易市场 1995 年,江泽民总书记亲自赴亳州考察中药材市场,欣然为亳州命 笔“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极大地提高了亳州作为“药都”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推动亳州中药材产业踏上了百亿级台阶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 加工到中药材物流贸易, 再到中成药生产、 研发的较完整的比较现代的产业链 全市药材种植 面积近百万亩,按GAP标准建设的中药材示范区基地10个亳州拥 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新建和在建的饮片加工企业四家, 总产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亳州现有药商营销人员十余万, 中药材 日上市量 6000吨,上市品种 2600余种,仅目前传统的交易市场日客 流量就达 5-6 万人之多,中药材年交易额约 100亿元。
由中药材交易中心链接的中药材企业集群, 是亳州市最重要的经 济支柱,亦是最具核心竞争力、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2008 年,药业经济更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产值超亿元的中药 企业发展到 21 家,规模以上药业工业总产值达 30 亿元,中药材进出 口总额跻身全国前三强,中国 (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年成交额近 150 亿元,继续保持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设施最好、功能最全的市 场地位日前,国家火炬计划中药特色产业基地已通过专家评审,省 政府也明确提出将亳州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规划上升到省级规划 层面,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特色支柱产业和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3.存在的问题:——号称三个一百的中药材产业现状, 也即 百万亩种植规模、 百 万人就业与药业关联、 百亿元交易规模 ,致富牵引力却非常有限 据 统计资料,截止2008年,亳州市人均GDF仅1142美元,而同期全国 水平已超过 3000 美元,全省平均水平 2120 美元;亳州市人均财政收 入 449元,远低于同期全国水平 471 8元和全省平均水平 1084元;城 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856元,亦低于全国人均 15781 元,全省人 均 12990 元。
总之一句话,旺丁不旺财——规模虽大, 等级不高 一是从管理能级上评价, 缺乏交易过 程中的身份、 资质验证与监管措施; 不具备交易产品的质量验证与责 任可溯源流程 二是从现场卫生环境、 店面、铺位形象上评价, 用脏、 乱二字概括,绝不夸张沿用了上千年的就地设摊、档口式陈列的经 营布局方式,至今仍未改变三是从商流、物流、信息流运营体系评 价,专业分工水平低下,导致经营效率不高 百万人搞药、百亿元规 模、人均一万元,决不能成为沾沾自喜的资本——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或者说, 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的经 营环境“脏”、经营秩序“乱”、品质控制水平“差”的现状 ,一是制 约亳州中药材产业向国际贸易领域的拓展, 境外采购队伍进不来、 跨 国采购通路不畅;二是难以与大企业、大品牌产销对接,或者说,在 责任可溯源体制缺乏的情况下,影响了大企业的程式化、制度化、流 程化的大批量采购运作; 三是难以与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管理流程 对接,直接影响交易平台整体效能、效率的提高1.3 市场改造的社会经济背景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原有硬件设施 和管理平台,已不堪负累,必须及早扩大改造:1.按照《亳州市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总体 要求、《亳州市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的中药材产业振兴规划,按照亳州市“ 1468”战略布局,以及积 极加快涡河经济文化带的配套建设构想, 围绕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项 目,项目筹备组先后召开了多次有政府领导、国内有关专家、市场人 士参加的研讨会。
前期多次研讨、论证会的基本共识是:亳州中药材 交易中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中药市场规律; 尤其是作为全国四大药 材集散地之一,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 誉,具有跃上新台阶的基础条件2.《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 年)》经国务院同 意于 2007年 1 月发布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到“满足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 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作为落实纲要的具体步骤,国家发改委有意向开设国家级中药材期货市场 以进一步引导合理生 产;深化、延长加工流程,增加附加值;刺激消费,平衡供求关系3. 加入WTO后我国的加工业出口量迅速增长但中药材出口 步子不快,渠道不畅 据2007年 7月上海港统计报告,同期茯苓、 薄荷、板蓝根、白芍在亳州市场的批发价,与上海港交付的离岸价, 有着 30%—50%的差价,国际交易前景可观 因此, 上海跨国采购中 心特地在亳州设立了分会场 并计划加入承担新市场建设的项目公 司,参与新市场的建设和长期运营4. 医改后的新医疗体制,为中药材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创造了 有利的社会大环境。
基本药物消费量的增加, 将极大地促进中药材的 生产和流通,是中药材行业空前的发展机遇5.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药业经济作为振兴当地经济 的战略重点, 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技术创新工作, 在资 金、技术、人才、项目、管理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优化 发展环境,使当地的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强大的创新潜力和广阔的市场 前景,是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目前,当地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蓬勃发展, 中药材加工业呈现集群发 展态势,现代中药科技创新蔚然成风, 中药材现代物流业将成长迅速6. 在跨越式发展征途中, 亳州中药材产业振兴得到了安徽省政府 的全力支持在《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 (皖政〔 2003〕53 号)和省计委在《安徽省“十五”现代中药产业 发展规划》中, 明确将工作重点摆在规范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完善 中药材市场功能,建设现代中药营销网络,形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的中药材物流中心, 继而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 开展电子商务信息系 统的建设, 建成具有权威意义的亳州中药材经济指数; 充分发挥市场 在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将亳州建成全球植物药交易功能最齐全的交 流平台;并将中药材交易中心列入“ 861”行动计划,并采取一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