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饭煲项目职业安全管理_范文.docx
34页泓域/电饭煲项目职业安全管理电饭煲项目职业安全管理目录第一章 公司概况 3一、 公司基本信息 3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3第二章 职业安全管理 5一、 劳动争议概述 5二、 劳动争议的协商解决 8三、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10四、 工资支付保障 13五、 编制职业安全卫生预算 17六、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19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 20一、 产业环境分析 20二、 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21三、 加速产品结构调整 21四、 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 22五、 打造智能家电应用生态 22六、 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22七、 必要性分析 23第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 24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 24二、 建设投资估算 24三、 建设期利息 26四、 流动资金 27五、 项目总投资 2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30第五章 项目进度计划 32一、 项目进度安排 3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33第一章 公司概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覃xx3、注册资本:139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11-137、营业期限:2014-11-1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3932.0711145.6610449.05负债总额5560.514448.414170.38股东权益合计8371.566697.256278.67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1626.1133300.8931219.58营业利润6502.415201.934876.81利润总额6060.964848.774545.72净利润4545.723545.663272.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45.723545.663272.92第二章 职业安全管理一、 劳动争议概述(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也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实质上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劳动争议与其他社会关系纠纷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就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即一方为企业,另一方为劳动者或其团体,并且只有存在劳动关系的企业和劳动者或其团体才有可能成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而其他纠纷的当事人则不具有这个特点2、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劳动争议的标的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是依据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确定的,因此,劳动争议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因实施劳动法而产生的争议,如就业、工资、工时、劳动条件、保险福利、培训、奖惩等各个方面,内容相当广泛凡是以劳动权利义务之外的权利义务为标的的争议都不属于劳动争议3、劳动争议有特定的表现形式一般的社会关系纠纷表现为争议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影响范围通常局限在争议主体之间,而重大的集体劳动争议、团体劳动争议除可表现为一般劳动关系纠纷的形式,有时还会以消极怠工、罢工、示威、请愿等形式出现,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甚至超越事发地区,有的甚或造成国际性影响二)劳动争议的分类1、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1)个别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数为9人以下、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2)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理由的(3)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2、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1)权利争议,又称既定权利争议权利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基于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或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在当事人权利义务既定的情况下,只要当事人双方都按照法律或合同的规定或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一般不会发生争议;若当事人不按照规定行为,侵犯另一方既定权利,或者当事人对如何行使权利义务理解上存在分歧,争议就会发生2)利益争议利益争议是指当事人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在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双方对权利义务有不同的主张,即对当事人的利益未来如何分配而发生的争议显然,只有在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此类争议它通常表现为签订、变更集体合同所发生的争议3、按照劳动争议的标的划分1)劳动合同争议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即开除、除名、辞职等因适用条件的不同理解与实施而发生的争议2)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而发生的争议3)关于劳动报酬、培训、奖惩等因适用条件的不同理解与实施而发生的争议。
三)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1、劳动争议的内容只能是以劳动权利义务为标的权利义务的基础在于劳动法律、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或约定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是劳动争议产生的直接原因劳动权利义务的内容涉及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保险福利、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复杂,任何一种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产生争议2、市场经济中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使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基础,又有利益的差别和冲突劳动争议的实质是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差别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只要是市场经济体制,只要劳动关系当事人有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劳动争议的产生就具有必然性劳动争议的产生虽然具有必然性,但是仍然要积极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企业应当依法执行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应当建立劳资双方沟通对话机制,畅通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劳动者认为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核实情况,协调企业进行整改或者向劳动者作出说明。
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调解委员会向企业提出其他合理诉求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向企业转达,并向劳动者反馈情况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关心劳动者的诉求,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预防劳动争议发生二、 劳动争议的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协商解决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一个独立程序从诉讼和仲裁法学的视角考察争议或纠纷的协商解决是指权利的自力救济方式所谓自力救济,是指争议的当事人在没有争议主体以外的第三人的介入或帮助下,依靠当事人自身的力量,通过商谈、妥协、让步解决纠纷现阶段解决劳动争议的自力救济方式主要为当事人的相互协商、和解当事人可以完全自行解决争议,也可以请求第三方介入协助解决争议协商的特征为自治性、争议主体的合意性和非严格的规范性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协商的具体步骤如下1、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2、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劳动者一方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3、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当积极作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
5日内不作出回应的,视为不愿协商协商的期限由当事人书面约定,在约定的期限内没有达成一致的,视为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书面约定延长期限4、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经劳动争议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仲裁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5、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或者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等其他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三、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一)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的步骤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并不均衡,生活费水平与其他价格水平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而,国家不实行全国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允许各地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即使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不同行政区域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采用“三方性”原则,即在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研究拟订,并将拟订的方案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方案内容包括最低工资确定和调整的依据、适用范围、拟订标准和说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方案可以提出修订意见,若在方案收到后14日内未提出修订意见的,视为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批准后7日内在当地政府公报上和至少一种全地区性报纸上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发布后10日内将最低工资标准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在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后10日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公示二)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劳动法》对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条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应高于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最低工资规定》对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作了细化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由于最低工资标准分为月最低工资标准与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在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实施后,如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所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应当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三)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虽然从理论上全面地反映了最低工资的性质,但是其在实践的操作性上还须解决一系列问题《最低工资规定》介绍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1、比重法根据城镇居民家计调查资料,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人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2、恩格尔系数法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的年度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用以上方法计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再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