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消费状况.docx
9页中学生消费状况组长:孙艺林 小组成员: 潘嘉惠刘燕霞 谭杰华冯敏婷 高一七班调查背景:中学生目前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却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所以正 确引导中学生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利用暑期开展了中学生日常消 费情况的调查,试图了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探讨其中潜藏着的相关问题希望能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为中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与帮 助调查目的: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中学的零花钱、压岁钱水涨船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是纯消费群体的中学生有着重要意义【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与中学生当面交谈、网上了解分工】发放调查问卷:谭杰华、冯敏婷绘图:孙艺林、潘嘉慧数据统计:刘燕霞、潘嘉慧【时间】2012年11月一2013年2月调查问卷1零花钱的来源父母B 其他亲属C 劳动所得2零花钱额度A 每月固定B 需要时向家拿C 劳动报酬3消费心态A 必要就买B 合适就买C 从众心理D 求异心理4消费内容A 文具B 零食C 书(报刊,杂志,学习用书)D 娱乐性(K歌,电玩)5每月是否有结余A有 B没有6每周消费额度A W100B 100—200C 200—300D M3007消费时是否受家长影响A是 B不是请把选择项打钩耳花钱额度00%□每刀|古I定曰需要时向家人要 口劳动得酬1?34567AAAAAAABBBBBBBCCCCCDDD【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1.消费前奋对每月零花钱来源的调杳中,大多数中学生零花钱都来自于父母,达56人,93%;来自于其他亲属的有4人,占-7%;没有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零花钱的中学生。
在对零花钱额度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是需要时向家人要的,达32人, 占53%;将近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为每月固定,有28人,占47%;同样,没有中学生是 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酬劳的35302520151()50是否为零用钱作系统的计划小,32从不.20□人数—込7做过但耒实施,1在是否为零用钱作系统计划的调杏中,一定作计划的只有7人,占12%;超过一半的 中学生偶尔作计划,达32人,占53%;从不作计划的有20人,占33%;作过但未实施的 仅有1人,占2%2.消费过程中消费内容书(包括漫□人数在对消费心态的调查中,认为必要才买的中学生有14人,占23%;选择合适就买的达 29人,占⑷%;怀有从众心理的有16人,占27%;怀有求异心理的仅1人,人2%在对消费内容的调查(可多选)中,买文具的有35人,占58%;买零食的有36人, 占60%;买书的有31人,占52%,用于娱乐的有5人,占8%3.消费后50454035302520151050-111每月是否有结余冇没有□人数每刀消费金额□人数在每月是否有结余的调杳中,大部分中学生选择有,达46人,占77%;只有14人选 择没有,占23%。
在每月消费金额的调杳中,消费100元以下的其次,有26人,占43%;消费100到200元的其次,有1人,占35%;消费200到300元的有9人,占15%;消费300元以上 的只有4人,占-7%4.消费理念分别有从众心理 特点:重复盲目仿效性求异心理 特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攀比心理特点:夸耀盲li求实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实惠求利热衷品牌消费原因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的现象也LI趋严重,当前买名牌鞋的前两个原因是:门己喜欢 (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有5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飞00元Z间,300 元以上的占5. 5%, 200元以下的占34. 8%;有60. 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 的学生购买过名牌鞋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选项是否人数3228衣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的调查中,选择是的冇32人,占53%;选择否的有28人, 占 47%5.关于家长在是否关心子女消费情况的调查中,家长们选择关心的达8人,占80%;选择很少过 问的有1人,占10%;选择不过问的也有1人,占10%在关于子女的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选每月规定的有5人,占50%;是他(她)要就 给的也是5人,占50%;选择做家务付酬的没有人。
在有没有教育了女如何消费的调查中,选择有的达9人,占90%;选择没有的仅1人,占 10%是绝大部分中学生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而且为数不少的同学在有需要时可 随吋向家人要;是零花钱数额比较巨大,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每月零花钱在100 冗以上,有的还甚至超过了 600元;是没有中学生以做家务付酬的方式得到零花 钱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和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密 切相关二•中学生在零用钱的使用丄缺少计划性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消费前一•般 都不作计划,有23%的中学生没有结余,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中学生 在填写消费金额吋态度有一些迟疑我们认为消费经验也是一种自理能力,中学 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个人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在平吋就应该计划每月消费 数FI与项FI,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及吋总结自己的消费状况三•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反映岀较强的可塑性较普遍的心态是遇到合适就买, 或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买,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和求杲心理,从中可 以看出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正是各种理念的定型期,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在消费 问题上也是如此四•中学生的消费内容呈现多样性平时的消费内容以买零食居多,同吋也 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文具和书籍,用于娱乐上的消费为最少。
这个结果比较符 合学生的本性,说明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还是比较健康的五•学生和家长之间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性i半左右的中学生认为 消费理念受到父母的影响,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相比有八成 的家长表示平时关心或者教育子女消费,说明家长对子女消费问题的关注度较 大在中学生消费观的形成期,除了家庭教育,中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新生代, 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点:1 •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牛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 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更显档次,可以在 同学而前炫耀2•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进而逐渐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3•求异心理的影响当前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床力,也许因为学习上不 如别人,心理便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而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一 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客观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改善, 再加上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们,为了“面子”不惜 付出高额代价,而且人情消费也越来越严重。
高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 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2•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孩子的消费是 否正半都予以满足3•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 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常消 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根据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中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会消费,懂得必要的消费规矩•形成正确地花钱,算账的观念,逐步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需要购买东西吋,需明白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 哪些买了划算.第二,懂得钱来之不易.要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钱是劳动成果,珍 惜父母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第三,找机会参加储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识.如将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或亲 友送的压岁钱,贺礼等进行零存整取,自己计划管理,体验理财的滋味.第四,获得一些投资知识•可以集邮,集币等,有机会可以学习购买基金,债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交通费,以及同学间小额募捐 等现今世界,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索质教育不 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血要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专家建议:在孩子八九岁就应 为注意培养其理财意识,而到了中学这一理财观念的形成和定型时期,家长和学 校更应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第六,在餐厅吃饭时,中学生大多数能口觉打色,这个良好的行为值得提 倡,但是,我更看好“一次吃完”的中学生,毕竟打包这种行为是盲目点菜、无 度消费的结果。
所以,我建议中学生在点菜前,要考虑好自己胃部的“承受能力”, 把浪费减到最少第七,关于鞋子衣服问题,超过半数的小学生对名牌和非名牌产品不太在意, 说明中学生的攀比心理在逐渐消除,向往继续发扬但仍有许多同学在衣服上花 费过大有的为了个性展示和标新立异,不惜花高价购买特别的服装;有的属于 从众心理,追随偶像、追赶潮流是他们购买衣服的主导因素,而商家也常常利用 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诱导中学生消费,这时,我们分辨力、自控力差的弱点就暴 露无遗了我建议,中学生在买衣服时多参考一点父母的意见,学习i下怎样合 理购买衣服,使我们购买的衣服“物有所值”第八,我认为,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是个逐步培养的过程,除了学校和家长的 正确引导外,更重要的是中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 意观察、注意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第九,消费结构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高中生的消费 正在向多方向发展的层次迈进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促进身 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 过去人们说“清贫Z志不敢忘”,今天,我们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从消 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
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小组提 倡大家需要养成一种节俭的美德,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未来面对社会做好充 足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