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拓展唐朝历史知识普及PPT课件.pptx

41页
  • 卖家[上传人]:夏日****8
  • 文档编号:285047304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27.04M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万国来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隋朝末年,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严重的统治危机,民变四起,当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时候,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接着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用了近10年时间,先后镇压了农民起义军,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女性地位明显提高,人们可自由结婚和离婚名称:唐朝官方语言:雅言,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时间:公元618-907年主要民族:汉族国家领袖: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人口数量:8050万(天宝十四年)都城:长安、洛阳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定都长安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公元617年5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公元617年11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册次子李世民为秦王李渊册四子李元吉为齐王李渊入主关中前,先派人吹捧瓦岗军领袖李密,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入主关中后他又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公元620年,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王窦建德联合抗唐公元621年,割据江陵的萧铣被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公元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公元622年,岭南地区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至此唐朝初期基本统一汉地公元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唐朝初期,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从隋朝大业初年的八百万户骤降至二百余万户 此外,唐朝的北方边境也受到了来自厥的威胁,而中原地区诸多地方割据势力都臣服于突厥唐初局势平定后,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争夺皇位而展开了内部斗争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

      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从隋末民变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治世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贞观之治”,是为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 永徽之治,是指“贞观之治”之后,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治世,因唐高宗在位第一个年号为永徽而得名,时间起于贞观二十三年(649),讫于永徽六年(655)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记唐太宗的遗训、遗嘱,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由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当时唐朝版图空前广大,边陲安定,百姓阜安,使得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唐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扩张到了极限:东起朝鲜半岛,抵达日本海;西临里海,占有半个中亚,抵达阿拉伯;南至越南横山,越过北部湾,占有半个越南,抵达中南半岛;而北部则越过贝加尔湖,占有整个蒙古。

      唐高宗中期后,朝廷实权逐渐由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召入宫中,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李治因身体原因让她处理朝政,因此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 683年唐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公元684年,武则天因李显与之不合,将他废为庐陵王,另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同时改元光宅,并将东都洛阳(唐太宗时营建洛阳宫, 高宗改之为东都)更名为神都公元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御则天门(紫微城正南门)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降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2年增设北都太原为陪都唐睿宗李旦复位后,其妹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朝廷内斗李隆基登基以后整顿诸多弊政,在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韩休、张九龄等贤臣为相,整饬腐败的吏治,并建立了一套监察制度,精简官僚,裁减冗官,设采访使发展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权力增大 经济上推崇节俭、抑制佛教,并几近荒废的义仓制度,又通过括户等手段缓解土地兼并导致的逃户问题。

      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并兴复马政,对外收复了辽西营州及唐睿宗时期赐给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并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政权 西域方面吞并大小勃律并且攻灭突骑施,塞北政权方面降服复国的后突厥,后又扶持回鹘剪灭后突厥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意志,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东都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安史之乱”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改封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甚至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之一唐德宗死后,经过了唐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唐宪宗在位15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年间削藩的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宦祸党争唐宪宗晚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

      牛、李两党相继涉政,史称“牛李党争”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唐文宗与李训、郑注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但以失败告终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宦官相冲突的种子大中之治会昌中兴唐文宗死后,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继位,改元会昌唐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唐武宗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相对被削弱了对于宦官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了阳为,实则冷淡的手段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唐武宗死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度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选拔人才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安稳,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最终爆发民变,唐朝经济重地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之乱打击,唐朝统治已名存实亡。

      黄巢之乱后,把唐朝的经济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战乱中死去,皇位由其弟唐昭宗继位,迁都洛阳 乾宁五年(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日,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兵攻陷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朱温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669年唐朝版图公元741年唐朝版图公元820年唐朝版图唐朝版图最大时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属俄罗斯)、西及安息州(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后突厥反叛攻陷漠北, 武周时期短暂归降但不久复叛; 安史之乱后西域被吐蕃攻占,到晚唐时缩水至汉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区。

      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关内道凤翔府(今陕西凤翔)河南道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河东道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河北道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南)山南道襄阳(今湖北襄阳)陇西道治所鄯州(今青海乐都)淮南道扬州(今江苏扬州市)江南道越州(今浙江绍兴市)剑南道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岭南道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末年,全国共设328州(府),下辖1573县三省六部制三师 / 三公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尚书令三省六部制三省/ 六省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殿中省、秘书省、内侍省六部吏部: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户部: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礼部:礼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兵部: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刑部: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工部: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御史台:五监:九寺:南衙十六卫:北衙十军:台院、殿院、察院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左右卫 、 左右骁卫 、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 、 左右龙武军、 左右神武军 、左右神策军 、左右神威军唐朝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

      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体规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补充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法规(如水部式)唐律是唐朝根据隋朝开皇律,参照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等三律修编而来唐高宗永徽年间又对唐律进行了全面注释,写成律疏,与唐律合称为唐律疏议唐玄宗时始修唐六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唐朝之所以强盛,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分不开,连年对外战争与民间尚武,游侠成风不无干系,连士子都有要求通晓弓马骑射的基本功的传统皇家禁卫(左右羽林军)内府(京师地区戍军)禁兵龙武军神武军各卫大将军世袭军户制常备军特别自从武则天开创武科举以来,国家号称天朝上国,百万雄师不是夸口的(就算到了中唐宪宗元和二年为例,光在籍军丁有八十三万,而且还不包括各地藩镇违制私募的兵员和地方豪强的家兵团练)唐初,有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著名的如玉梁渠、绛岩湖、镜湖等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迁,加上土地开垦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唐朝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较前代有新的进步。

      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筒车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唐朝手工业较前代有很大的进步,商业也比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