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成就.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成就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成就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的出名作家,他的创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方法繁复多样,被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双重人格》、《穷人》、《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等 纵观他的作品,我们总结出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几点艺术成就 一、复调小说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把陀氏的小说称为“复调小说”他认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小说的首创者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小说体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往往让各种人物会集在一起,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和看法这些观点必然千差万别,互不一致,甚至彼此对立但只作客观的描述,不加评论,造成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对等对话”的关系各个人物的思想是独立的,不是声音的传话筒 例如在他的作品《罪与罚》中对待上帝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彼此讨论,没有一个最终的评判。
作品中卡杰林娜忍辱负重,孤苦无告,总想获得上帝的庇护,但最终不成得,死前对上帝做了否决但是作品中的女仆人公索尼娅却被当做上帝精神的表达者和梦想的化身,博爱宽恕,认为通过上帝人才能得到自我的救赎两种人,两个不同的观点在作品中相互存在,对立着,表达了复调小说的特点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彼此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二、对话性 对话性是复调小说最主要的特点传统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是在意志主宰下的对话,所表现的是的意识,因此具有单声道的特点,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对话却表现为不同意识、不同思想之间的讨论,即使是在独白之中,也暗含着形成讨论的另一方 在《罪与罚》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决不会告成?不让这门婚事告成,你有什么手段呢?你去阻拦吗?你有什么权利?要获得这样的权利,从你本身来说,你能应许她们什么呢?等到你从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整个前途都献给她们吗?这话我们都听到过了,这不是一句空话,可是目前怎么办?目前理应做些什么,这你知道吗?但是现在你在干什么呢?你不是在剥削她们嘛??”上面这段话虽然是拉斯科尔尼科夫一个人的内心独白,但是时刻充塞着他人的话语和思想,两人辩论的是不成开交,展现了对话。
这样的对话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数不胜数,表达了作品对话性的艺术特点 三、戏剧化情节 戏剧化情节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另一个特色,他的小说并不提防在纵向的历史时间上进展情节,而是把冲突冲突集中在了很短的时间内,虽然没有达成“三一律”那样对时间的严格限制,但也足以让读者感受到情节的慌张与压迫感,只要你走进了他的小说里,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没有片刻喘息的机遇他的作品情节设置大量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慌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结果一部作品《卡拉马作夫兄弟》,戏剧化情节运用的分外纯熟这部作品的题材“弑父”本身就具有戏剧性,情节曲折多变,显示了戏剧性情节的特点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小说的第四片面第三卷《错误的审判》中的情节德米特里犯罪被抓,全体的人都在为他奔波,试图补救他家人请来有名全俄的辩护律师,并且从莫斯 科请来一位名医出示精神鉴定报告梦想帮德米特里脱罪读到这我们本以为会有一个“大聚合”的结局,但出乎意料的是伊凡由于愧疚,突然改了口供,声称是自己指使别人杀了自己的父亲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众人多日的努力突然付之东流情节曲折,让人意料不到,突出表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高明的戏剧化艺术手法。
四、深度心理描写 小说家大多描写的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我们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当中的多数都不是正常人,他们是具有双重人格的人,是酒鬼,疯子,白痴,杀人犯,色性狂,宗教偏执狂等等,特殊的心理状态要求作家用特殊的方法来表现这就导致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愈来愈倾向于描写人物的深层心理,描写人物心理的非正常状态,直觉、幻觉、预感、强烈的内心冲突、梦境等 譬如他的小说《双重性格》透露了人的灵魂深处人的性格的两重性,过分渲染人的病态心理《白痴》中梅斯金对于刀子的空想直觉??这种深度的心理描写在《罪与罚》中更为集中和突出《罪与罚》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主要表现了仆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心理的进展过程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空想、直觉等,表现人物繁杂的心理活动譬如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后,梦见自己又走到了作案现场他拿出斧头猛击老太婆的天灵盖,老太婆却坐着发笑,他用足力气越砍,老太婆笑得越厉害他狂奔逃命,察觉四周都是交头接耳望着他的人,他的心揪紧了,两脚挪不动了,觉得无路可逃这一梦境描写是多么的真实,它表现了仆人公杀人时的心理状态,深刻地描写出罪犯的惧怕心理和精神失常。
这种深度的心理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描写地细腻,真实,成为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五、狂欢化 狂欢化是是前苏联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文论家之一的巴赫金提出来的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狂欢化是同复调小说联系在一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复调小说,因此他的作品中表达了狂欢化譬如在《罪与罚》中,卡杰林那家的客厅是一个极具狂化的场所,客厅里总是充塞着接连不断地争吵,打骂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狂欢化手法主要表现在:人物和都对等地参与对话,让思想举行交锋;共时艺术的使用;大量的双声语这些狂欢化手法与复调小说和对话性的艺术特点好像,它们只是同一问题的不同切入角度 在《罪与罚》、《卡拉马作夫兄弟》、《双重性格》等多部作品中无不显示着陀思妥耶夫斯基高明的艺术手法,与他在文学中的地位名副其实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