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11页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历史科期末考试试卷(文科)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1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 2B 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75 分,每 1 题 1.5 分)1.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B.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C.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D.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3.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4.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 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C.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D.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5.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
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ks5uA. “除井田,民得卖买”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6.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依法治国,中央集权7.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学派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8.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
其中“优秀”是指(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10.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ks5u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11.始皇廿八年的“峄山刻石辞”中载:“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今乃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从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制度?( )①郡县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皇帝制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颁发“令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材料表明秦朝( )A.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相结合 B.政治集权和经济控制并重C.强制在全国推广秦国制度 D.在全国建立土地私有制13.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 )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
”由此汉初统治者( )A.废除郡县制 B.设置中朝 C.实行察举制 D.分封诸侯王14.古代中国某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 ”,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15.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同时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治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16.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的矛盾17.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铁器/商周 陶器/唐宋 瓷器/明清 B.青铜器/商周 瓷器/唐宋 棉布/明清C.玉器/商周 漆器/唐宋 玻璃/明清 D.漆器/商周 青铜器/唐宋 瓷器/明清18.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 刺史 B.太尉 军机处 C. 丞相 参知政事 D. 郡县 行省19.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据史书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昌南镇的瓷器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贡品的底部写有“景德年制”的落款。
“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由此可以看出景德镇A.当时就已经成为著名的瓷都 B.以冰裂纹瓷器最为出名C.是当时的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 D.以瓷器进贡皇室而得名20.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北宋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首辅 D.清朝的军机大臣21.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段话表明作者( )A.提倡商品经济 B.要求贤者舍本逐末C.认为工商并重 D.强调重农抑商2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这说明( )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23.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清朝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护膝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ks5uA.封建纲常礼教的强化 B.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C.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D.中央集权的加强24.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25.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这主要说明( )A.三代的用人制度和分封制同源 B.秦汉时期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C.九品中正制品评的标准由门第决定 D.科举制促进了用人制度的公平公正26.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结合更为紧密C.景德镇是青花瓷的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27.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8.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 “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ks5u29.学者余英时认为:自宋代以降,君权的绝对化愈演愈烈,相形之下,相权则愈来愈弱;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宋朝削弱宰相职权的方式是( )A.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分割相权 B.几位宰相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C.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D.设置首辅分割宰相的决策权30.北宋首创“钞盐法” ,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31.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 ”其表现有( )①文人山水画兴起 ②指南针在航海中应用③理学兴起 ④彩瓷生产时代到来A.①②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