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
4页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文章地址: 卫生认证 其他认证 未取得认证 合计 企业数(个) 4 2 20 4 5 35 比例(%) 11.4 5.7 57.2 11.4 14.3 100 (四)企业运营能力及效益情况 XX年,全县水产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084万元,销售产值30562万元,产销率84.7%,比标准96%少11.3个百分点35家企业中盈利在5万元以上的10家,微利企业16家,亏损企业9家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301万元,其中盈利企业创利491万元整个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仅黄龙鱼品厂就创利260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90万元,亏损面25.7%,亏损率38.7%,户均亏损21万元从经济类型上看:股份合作制企业亏97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18万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处于优势,除1家企业亏3万元外,其他5家都盈利,且盈利总额为280万元 27.6 2.6 6.2 100 (四)企业采、销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嵊泗县水产加工业在原材料采购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企业的采、购信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企业的采购员,另一个是来源于对方的推销员。
企业主要以自行收购为主,国内市场中调拨的很少,大部分是来自本市,目前,无一家企业利用远洋捕捞水产品和国外进口水产品 产品销售是实现企业利润的重要环节,再好的产品如果在销售环节上出现障碍,不仅影响销售量,也给企业的利润增长带来很大影响调查发现(见表八),全县水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售固定商家的占10%,为对方做订单的占6.7%,企业通过批发商销售的占33.3%,通过零售渠道的占6.7%,企业直销的占43.3%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见表九),销往国内外的产品主要是本省和上海市,其中销往上海的占50.7%,销往本省的占28.1%,销往山东的占14.9%,销往其它省市及国外的占6.3所有出口产品主要销往韩国和日本 表八水产加工企业销售结构表 项目 固定商家 做订单 批发商 零售 企业直销 合计 比例(%) 10 6.7 33.3 6.7 43.3 100 表九水产加工企业销售结构表 本文地址: 本文链接: ; 面临新的形势,培育龙头企业迫在眉睫为此,要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围绕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系列化经营。
对产品质量高、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扶强扶壮促成水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素质较高的企业集团的成长和壮大,推动渔业产业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加快水产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要加快企业的人材培养,包括技术人材、外贸人材、经营人材的培养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要加大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金融支持力度,并争取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引进相应的生产技术装备,努力使嵊泗县水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同类产品从单一品种向多样化、系列化发展;从大包装向小包装,大冻块向小冻块、冻块向冻条、单冻转变,提高其产品附加值,重点要加强对低值鱼类的综合利用,开发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方便休闲食品逐步加大水产精加工的比重 (四)加强和改进水产加工业的行业管理 目前,嵊泗县水产加工企业除少数几家重点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存在规模小,管理薄弱,装备落后,各类人材缺乏的情况有些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相互压价,低价竞争,最终导致“肥水外流”因此要加强对水产加工业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包括行业管理协会、各专业协会),并赋予必要的工作职能,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水产加工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嵊泗县实际,适时提出行业发展指导意见,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积极招商引资,加速推进水产品工业的建设 遵循“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外商资金和民间资金积极参股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建立规模适中的工业园区,生产模式以大企业为龙头,小企业围绕大企业,进行产品配套生产,从而提高“团体”竞争力,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避免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文章地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