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效能指标与评价.ppt
35页学校效能指标与评价 唐晓杰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学校效能指标与评价 • 我国的中小学督导评估指标• 中小学校长对学校效能及指标的看法• OECD学校效能指标以及小学效能指标• 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来自学校效能研究的发现• 测量或评价学校效能的方法我国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指标1991年 • 办学方向 • 学校管理• 教育质量 • 办学条件1997年 • 办学方向 • 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 • 教师管理与提高 • 教育教学工作 • 行政工作的常规管理 • 办学条件 • 教育质量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二级指标1991年 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 因材施教1997年办学方向 • 坚持为现代化建设服 务,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 的需要 •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 施教 • 全面进行德智体美劳 等育,促进学生生动 活泼主动地发展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二级指标(续 )学校管理(1991)• 组织领导 • 队伍建设 • 德育工作 • 教学工作 • 总务工作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 1997) • 校长负责制的运行 • 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 民主管理与监督,教职 工积极性的发挥 • 依法办学 • 领导班子的办学思想, 政治、业务素质,领导 能力与作风 • 校长岗位培训 • 团结协作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二级指标(续 )教育质量(1991)• 德育 • 智育 • 体育、卫生 • 美育 • 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 育 • 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 社会、用人单位和高一 级学校对毕业生的评价教育质量(1997)•思想政治观点(高中),道 德判断力,文明行为习惯, 个性心理品质,自律能力, 操行合格率,有犯罪行为学 生的比例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全科合格率,会考合格率, 毕业率与按时毕业率 •体育与卫生 •学习、动手、创造、审美能 力,兴趣爱好 •劳动态度与劳动技能,生活 自理能力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二级指标(续 )办学条件(1991)• 领导班子• 师资队伍• 物质条件• 经费办学条件(1997)• 年教育经费开支及经 费来源,生均经费, 生均公用经费 • 校舍、场地及其它教 学设施,校园规划, 校园环境建设 • 教学仪器、图书资料 及各类器材的配备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二级指标(续 )教师管理与提高 (1997) • 专任教师编制与实有 人数,师生比,平均 工作量,队伍结构, 任职资格合格率 • 教师的职业道德、业 务水平、工作实绩 • 教师聘任制、考核与 奖惩• 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 作 • 教师业务培训与提高 ,继续教育,骨干教 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 • 有关教师法规、政策 的执行,教师住房与 医疗保健等情况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二级指标(续 )教育教学工作(1997) • 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道德 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思品课和思政课的开设 ,班级、团队和学生会 工作,校内外德育基地 和环境建设,德育在学 科中的渗透 • 校风建设 • 正常教学次序建立与维 护,课程计划与大纲的 执行,教学过程的组织 、实施与监控,教研与 教改,教材使用与 资料管理• 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与学 习能力的培养 • 劳技教育与社会实践, 职业指导教育 • 体育卫生工作制度,体 育卫生课的开设,课外 体育锻炼,早操、课间 操、眼保健操等的施行 • 音乐美术课的开设 • 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结 合 • 学生个性的培养 • 考试与考核 • 学业负担的控制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二级指标(续 )行政工作的常规管理( 1997) • 机构的设置,职责的划 分与运行 • 年度计划的制订和落实 • 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 的建立与执行 • 学籍管理,班额控制, 辍学率,留级率 • 信息和资料的收集与统 计分析,档案管理• 财务管理与监督,收费 项目与收费标准的执行• 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 与维修• 安全教育与安全保卫措 施• 勤工俭学• 后勤服务中小学校长对学校效能的看法• 实现学校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286人,52%)• 满足学生与社会需求的程度(143人,26%)• 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升学率的高低(94人,17.1%)• 获取资源(人财物)的能力(8人,1.4%)• 其他(7人,3.1%)中小学校长对影响学校办学成 效之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判断• 教师的素质与敬业精神(平均数4.88) • 教职工的凝聚力、合作与沟通(平均数4.82) • 有明确合理的办学目标(平均数4.80) • 校长的领导能力(平均数4.79) • 安全和谐与井然有序的学校环境(平均数4.63) • 让教职工与学生明了学校的目标(平均数4.55) • 学校规章制度(平均数4.43) • 教师的学历与教学能力(平均数4.32) • 学校的办学条件(平均数4.26) • 课程与教材(平均数4.24)中小学校长对影响学校办学成效 之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判断(续)• 家长与社区的支持和合作(平均数4.23)• 教职工工作满意程度(平均数4.09)• 切合学校实际的教职工进修与培训(平均数4.08)• 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平均数4.05)• 经常监测学生的进步(平均数4.00)• 课外活动(平均数3.98)• 对学生抱有高的期望(平均数3.80)中小学校长提议的 学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 办学条件• 办学特色中小学校长提议的学校效能评 价指标体系(续):师资队伍• 教师敬业精神• 教师素质• 教职工的团结协作和凝聚力• 教师的教科研• 教师的教改、实验成果中小学校长提议的学校效能评 价指标体系(续):教育教学管理• 懂教育、素质好、团结进取、有管理能力的领导班子• 合理的规章制度• 校风校纪• 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中小学校长提议的学校效能评 价指标体系(续):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的整体素质(德、智、体、美、劳 、整合能力)• 原有基础上的学生合格率、优秀率、升 学率、体育达标率• 个性特长• 学生的参赛获奖情况• 学生家长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OECD的学校效能指标框架• 学校的专业领导能力领导班子团结、坚强有力 权职分工明确 业务能力强 • 学校教职员有共同的看法和目标 目的的一贯性 实践的连贯性或一致性 权力分享与合作OECD的学校效能指标框架 (续)• 学校是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 井然有序的氛围 有吸引力的工作、学习环境 • 教与学是学校过程的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时间 以学术性为重点 以成绩为中心 • 有目的的教学 有效的教学组织教学目的明确 上课条理清楚、适应学生的差异OECD的学校效能指标框架 (续)• 高期望 对各个方面的高期望 传达期望 提供智力上的挑战 • 积极强化 清楚和公正的纪律 反馈 • 监测学生的进步 检测学生的表现 评价学校的表现OECD的学校效能指标框架 (续)• 学生的权力和责任增强学生的自尊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支配自己的学习• 家庭与学校有效的伙伴关系家长参与其孩子的学习• 学习化的组织学校为本的教职员发展OECD的小学效能指标• 学校教职员的稳定性 当前任教的教师和校长5年前就在学校任教的百分比 • 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 校长用于管理活动(非教学活动)的时间 校长用于教学的时间 • 教职工的合作 非正式会议的频次 全体教学人员会议频次 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合作OECD的小学效能指标(续)• 评价实践 监测学生的进步 评价的频次、方法(标准化测试和自评等)与种类 (教师评语、成绩报告单) • 区别对待 教学适应各个学生的具体需要 能力为本的小组学习 多年级的班级 班级内的分组 增加班级的教学人员(如小队教学)OECD的小学效能指标(续)• 成绩取向注重成绩和对学生表现的高期望成绩记录的使用(比较不同学校学生达到的标准、 比较学生历时的成绩) 有无明确的成绩标准(学生成绩标准与学校成绩标 准) 对优异表现的奖励 • 家长参与 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措施 家长积极参与各种不同学校活动的百分比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来自学校效能研究的发现• 学校层面• 课堂层面• 学生层面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学校层面• 成绩取向强调基础学科的掌握 重视学生成绩的增值或进步 对基础学科能力水平的最低要求有明确的说明 在提高基础学科教育质量上有明确的措施 记录全体学生的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 高期望 教师为学生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的程度 教师为使学生达到最低能力要求而努力的程度 教师关注良好的表现,奖励优秀的成绩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学校层面(续)• 教育领导 有能力的领导,校长有相当的自主权 校长是信息提供者 校长是参与性决策的协调者 校长投入教学与管理的时间比 学校领导是课堂教学的非直接控制者 校长是授课教师的顾问和质量管理者 校领导是工作团队的促进者 校领导倡导与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学校层面(续)• 课程质量与学习机会 确定课程的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科书的选择、运用 学习机会(如各学科课时的分配) 对课程的满意度 • 学校氛围 规章制度 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校长与学生之间 、教职员之间、校领导与教师之间) 学校的设施、设备、工作条件等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学校层面(续)• 教职员间的认同与凝聚力 会议与磋商的类型和次数 合作的内容与重要性 对合作的满意度 • 评估 监测学生进步与学生监测系统 学校过程评估 评估结果的使用 对评估活动的满意程度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学校层面(续)• 家长参与 学校对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重视程度(如开明对待 家长的建议、欢迎家长听课、成立家长协会、欢迎家 长来访等) 与家长的联系(书面信息交流、有主题的家长会、 家长参与校内外活动等) 家长参与的满意程度(学校、教师、家长的满意程 度)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课堂层面• 课堂的氛围 课堂里的各种关系 课堂秩序 教师的课堂工作态度 满意程度 • 有效学习时间 官方规定的每门学科的时间 课上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 家庭作业时间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课堂层面(续)• 有组织的教学 课的准备 直接教学(条理清楚、循序渐进、学生参与、及时 反馈等) 监测(学生是否达到最低目标、比较预期的与实际 的学生成绩) • 独立学习 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程度 学生自己选做作业的程度 教师鼓励学生间合作的程度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课堂层面(续)• 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 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 对不利学生的特别关注 对待后进学生采取的措施 教师帮助问题学生的时间 教师具有诊断性测验的专门技能 教师能利用测验数据制定干预计划 • 强化与反馈 课上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师发回试卷,解释错误 根据测验结果,提供有区别的指导 与学生讨论学习进步的频次影响学校效能的主要因素: 学生层面• 学生的责任 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用于学习上的时间 学习机会的利用 学生自尊心的增强测量或评价学校效能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纵向跟踪学生的进步• 多元分析:学生的成绩、行为和态度• 多层抽样设计与分析方法:考虑到学校班级内学生的组织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