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讨头针结合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早期偏瘫步态的疗效观察.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91342084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7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讨头针结合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早期偏瘫步态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头针结合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FES)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偏瘫步态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FES组、头针组、联合组3组,各20例FES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FES治疗仪头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头针治疗联合组基于FES组配合头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三维步态分析仪分析患者的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步长、步行周期)结果:治疗3周后,对比3组FMA评分和步态参数,发现3组FMA评分及步态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FES组及头针组(均P<0.05)结论:头针结合FES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偏瘫步态有积极治疗作用关键词: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脑梗死;偏瘫步态;头针脑卒中由于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患病后可合并下肢偏瘫步态,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常伴有偏瘫侧肌力下降,行走步态异常等症状,导致生存质量降低在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步行训练是康复目标之一[1],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FES)治疗已被应用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且疗效已逐渐受到重视。

      近年来临床报道以单通道或双通道FES为主,对其结合头针治疗很少,本究初步观察多通道FES结合头针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偏瘫步态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康复的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卒中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Brunnstrom分期下肢Ⅲ期排除进展性脑梗死、脑出血、蛛膜下腔出血、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心肺等疾病、严重颅脑外伤或恶性肿瘤等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①FES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43.5±10.5)岁;平均病程(30.2±7.8)d;②头针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2.1±7.8)岁;平均病程(29.8±5.2)d;3联合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2.8±9.5)岁;平均病程(31.6±5.6)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3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包括:1关节运动: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主动训练2起坐训练:嘱患者坐在治疗床边,双腿稍分开,嘱其Bobath握手,重心稍前移,当双肩向前超过双膝位置时,抬臀,伸膝,站起。

      3步行训练:包括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当患者掌握站立平衡时,进行步行训练,双下肢支撑,患腿支撑,健腿迈步,当健腿负重后,患腿迈步,完成一个步行周期训练训练时间为30min/d,每周5天FES组,使用FES治疗仪治疗采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研制多通道FES(专利号:2006200588870)治疗:电极片分别置于股四头肌内外侧头、胫前肌、腓肠肌及股二头肌的运动点上;频率30Hz,脉宽200us,步行周期为5s,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有步行能力患者,配合步行训练治疗,治疗频率为30min/d,每周5天头针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配合头针治疗,1选穴采用“靳氏头针”中的“颞三针”:具体定位为:在偏瘫肢体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为第一针,然后以此为中点向左、右各旁1寸为第二、三针,针尖向下透刺2操作:颞三针先垂直刺入皮下,达帽状腱膜下后,以15°角沿皮轻微、快速、不捻转刺入3cm,得气后留针30min/d,每周5天联合组在FES组的基础上结合头针治疗治疗频率为30min/d,每周5天1.3检测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以下评定①下肢运动功能:应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ugl-Meyermotorassessment,FMA)中下肢部分进行评定,包括l7个小项,每小项0~2分,最高34分,得分越高,提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

      采用意大利BTS公司的三维步态分析仪进行评估,嘱患者只穿内衣裤、双足站着测试环境中,通过摄像捕捉步行过程中身体不同部位上的Mark点和Bar点的信号轨迹,通过BTSSMARTAnalyzer生物力学动作分析模块,收集数据,自动生成评估结果步态参数主要收集:步频、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和步行周期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χ2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α=0.052治疗结果经治疗三组的Fugl-Meyer评分均有改善,头针结合FES组的结果改善明显结果分析如下:3讨论脑梗死后的康复训练是以患者为中心,随着病变部位的功能恢复,患肢的功能也逐渐恢复临床观察得出,运动训练能对肢体功能恢复、步态改善有积极影响,同时能促进意识、认知的恢复运动训练使身体训练部位在皮质的代表区扩大,促进新的神经回路和正常运动程序的建立,同时增加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激活了大脑皮质的运动,促进了突触侧芽的生长[2]针灸结合运动训练已被广泛应用在卒中后偏瘫的训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报道证实头针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积极的疗效[3]。

      本研究中采用“靳三针”疗法中的“颞三针”与FES相结合进行偏瘫步态的训练,既把中枢病变区域和外周的肢体运动治疗相结合,达到整体治疗的目的有研究表明,通过针刺颞三针穴位可以提高智力,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调动患者的康复意识,使患者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4],既能调动患者的主动意识,又能使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更理想多通道FES已被证实在纠正步态上有明确的疗效,且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康复治疗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多通道FES可对4组肌群(股四头肌内外侧头、胫前肌、腓肠肌及股二头肌)同时刺激,使患者能够模拟正常行走模式,产生多关节、多组肌群的协调活动,使偏瘫下肢能出现更协调的步行动作,这种刺激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本研究发现FES联合头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步态虽然头针结合FES组治疗效果明显,但与脑功能重塑机制不明确、观察样本量数目小,观察时间较短,且其他指标没有完善,还需进一步完善的更详细的观察指标,做到更系统的临床研究Reference:[1]朱玉连,胡永善,刘宇.脑卒中患者下肢强制性运动对其步行能力恢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83—886.[2]李长文.针刺与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医中药,2010,7(3):1O3-104.[3]汪军,崔晓,倪欢欢等.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0):941-943.[4]石素宁,于洪宇,丛壮,刘慧.靳三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学杂志,2014,29(07):669-67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