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古代印度2.ppt
18页新知导入第一单元上古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一、、严格的种姓制1、、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2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创造出南亚次大陆最早的文明哈拉帕哈拉帕摩亨佐摩亨佐·达罗达罗哈拉帕残留的土墙哈拉帕的内城哈拉巴遗址哈拉巴遗址摩亨佐摩亨佐· ·达罗城市遗址达罗城市遗址摩亨佐摩亨佐· ·达罗城遗址达罗城遗址圣牛印章圣牛印章2、、种姓制的确立大约700年之后(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征服当地居民,,建立新的国家,,逐渐确立了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达罗毗荼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人入侵等级名称社会阶层权利和义务嘴3、、内容婆罗门 祭司贵族祭司贵族掌握神权掌握神权掌握神权掌握神权手刹帝利刹帝利贵族贵族、、、、武士武士、、、、官吏官吏、、、、国王国王掌管国家军政大权掌管国家军政大权腿吠舍农牧民农牧民、、、、手手工业者工业者、、、、商商人人向国家纳税向国家纳税;;;;向神庙向神庙上供上供; ; ; ; 供养第一供养第一、、、、二二等级脚首陀罗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被征服的土著军民和奴隶军民和奴隶没有任何权利没有任何权利,,,,从事低等职业。
从事低等职业梵天3、、内容 社会成员按血统、、职业和肤色分成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4、、特点每个等级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是世袭的,,彼此之间的职业和身份有严格的区别,,不同等级之间严禁通婚后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种姓制还分化出上千种更为细密的种姓区别,,其中地位最低的是““不可接触者””,,亦称““贱民””,,在实际生活中甚至被排除于种姓制之外““贱民””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即所谓““不洁行业””他们被看着厄运的象征,,所以必须远离其他种姓的居住地生活,,不得与其他种姓共用水源,,无权进入各种宗教场所,,更无权接受学校教育5、、演化材料: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合作探究从上述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种姓制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6、、影响:种姓制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二、、佛教的创立1 1、、、、背景:背景: 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2、、创立:公元前6——前5世纪是印度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许多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解释向婆罗门教的解说发起挑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佛教,,它的创始人是乔答摩·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是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蓝毗尼想一想,,他属于哪一种姓呢?刹帝利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静修者)和佛陀(意为觉悟者)3、、基本教义:(1)承认种姓制,,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2)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入教善思佛教认为人生痛苦源于人自身的贪念,,所以提出排除痛苦的方法是灭欲想一想,,欲念的产生与社会现实有没有关联?排除人生痛苦的正确方法有哪些?(1)有或没有(2)方法有: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②学会“知足者常乐”,,不患得患失4、、发展: 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5、、传播: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中亚中国朝鲜朝鲜日本日本越南越南东南亚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学而时习 印度种姓制度把人分分为 、、 、、 和 四个等级。
这种等级制度遭到 创立的佛教的否定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首陀罗乔达摩·悉达多温故知新想一想,,我们心中是否有等级观念?我们身边是否有轻视甚至鄙视其他社会成员的现象?在《世界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它们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30°左右的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集思广益巩固练习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A、日耳曼人B、雅利安人C、印第安人D、苏美尔人2、、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的是()A.形成种姓制度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C.建造金字塔D.实行民主政治BA3 3、、下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是( )) A A、、 B B、、 C C、、 D D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