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树立科学的“三农”观.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04801729
  • 上传时间:2021-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树立科学的“三农”观李明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100094摘要:对“三农”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构成了 “三农”观,科学的“三农”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树立科学的“三农”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前提,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防止出现各种错误倾向关键词:“三农”问题“三农”观理论倾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三农”问题进一步发展并有激化的趋势,因而“三农”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 关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揭示问题的尖锐性以引起社会重视对解决“三农”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以尽快 地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的理论分析、政策建议见仁见智,“三农”问题研究异常活跃也是自然的 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设计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的中央一号文件获得普遍好评,是符合农村基层干部 和广大农民的愿望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希望能尽快地在操作层面上解决“三农”问题,成为目 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常规心态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 题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不因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改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握规律,充分地认识 其特点,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三农”问题,树立科学的“三农”观,从而形成科学的解决“三农”问题 的理论指导。

      一、科学的“三农”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进行研究还是执行政策,都存在对“三农”问题的基木看法和认识,其理论体系就是“三农” 观三农”观就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如何看待“三农”问 题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根木问题从我国现代化 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国社会基木矛盾总是与“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基木矛盾尖锐或社会历 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三农”问题便呈现尖锐化态势,引起社会关注三农”问题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进程始终的复杂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起点总是从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开 始,以“三农”问题的部分解决为历史阶段的结束;正是从这个根木的意义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农 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①可以这样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就是中国“三农” 问题解决的历程,这是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所谓历时性而言;从社会发展横向所谓共时性而言,所有社会问 题都和“三农”问题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解决一定时期的任何社会问题,都不可能脱离“三农”问 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并不仅仅是特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或者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问题。

      因此,思考“三农”问题的发展就必然与 现代化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是在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实现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都 是以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入手,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以社会主义的价值和手段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 问题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离不开分析我国“三农”问题这个特殊的国情中具有不同阶段特点的极 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就要求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时必须紧紧联系“三农”问题,同时,分 析“三农”问题时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不能割裂、简单、片面地看待“三 农”问题,而必须形成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没有形成科学的“三农”观,就不可能树立科学 的发展观二、 树立科学的“三农”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前提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是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根本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坚 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与推进西部大 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 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特别重视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处理好解决“三 农”问题与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刻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 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解决“三农”问题要依靠农民,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是为了农民,是为了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和为了广大农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确立了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我们才能冷静而全面、客观而科学地分析“三农”问题, 进而才有可能解决新时期、新阶段的“三农”问题所以,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衣”观是科学发展观 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具体表现,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新 阶段“三农”问题的理论前提三、 树立科学的“三农”观应注意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走一条既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的,更 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 中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相当长时期里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分析“三农”问题 时,看不到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和长期性,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期望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是极端 片面的;而过分渲染问题的严重程度,缺乏科学的分析的态度,也是片面的因此,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开拓创新、 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以“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开创“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首先,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要求在思考和分析“三农”问题时,既要防止泛化的倾 向,又要防止淡化的倾向。

      这主要是从思考“三农”问题发生发展的约束条件角度而言其一,在研究“三 农"问题的论说中,存在一个“问题边界",即要区分问题本身和与问题相联系的内容哪些问题是“三 农”问题,哪些问题是与“三农"问题相联系的问题,但与身并不是“三衣”问题,这是需要预先确定的 要防|上无限扩大“三农”问题的泛化倾向而“三农”问题从范围上看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但不 能以其中之-•来代替“三农”问题,只讲其一,不及其余,也要防止淡化的倾向这些模糊“三农”问题 边界,扩大或缩小“三农”问题范围的倾向,在当前突出地存在着其二,“三农”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发 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三农”问题总是一定历史阶段的问题,有论者却不区分不同的 历史阶段,只在一般意义上讲“三农”问题,是为阶段泛化;而有人否认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只讲当前 一个时期的“三农”问题,是为阶段淡化无论是“三农”问题阶段泛化论者还是阶段淡化论者,都是片 面地分析“三农”问题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而没有以全面的、历史地分析一定历史时期的“三农”问题第二,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要求在思考和分析“三农”问题时,既防止.简单化,又 防止夏杂化,这更多是从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角度而言。

      对“三农”问题简单化并不是指看到问题的本质, 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抓纲带目,而是指以简单的线形的思维分析复杂的系统的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 思路单一片面,只顾一点,不计其余;而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过分乐观例如, 有论者就认为只要打破户籍“藩篱”,农民进了城,“三农”问题就解决了;也有论者认为,农业税免除了, “三农”问题就解决了这样的看法,都显得天真和失之于简单复杂化是针对另一个极端,过分渲染间 题,不分重点,不区别层次,对解决“三农”问题过分悲观,以致失去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第三,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要求在思考和分析“三农”问题时,既防止.“主义”化, 又防止.“问题”化,就是说,既防止.光讲“主义”不谈“问题”的倾向,又防止•只讲“问题”不谈“主义” 的倾向三农”问题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学术研究者是有立场的在学术研究中,有论 者提出:“只有共产党对农民收税”,所以,要尽快取消“农业税”;“土地私有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 等也有人说,在“三农”问题上,要“多谈点问题,少谈点主义”研究“三农”问题,必须以马克思 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方法,历史地、全面地分析“三农”问题产生、发展的原因,从而提出符合我国 实际的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思路。

      第四,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体现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战 略布局上,既防止急躁冒进,又防止消极懈怠尤其是在“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矛布积累严重的情况下, 科学地、有步骤地解决问题,更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前,保持政治稳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用发展 的思路和措施解决发展中的严重问题,更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而从解决问题的态度的角度而言,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求其务实的思想路线,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追求协调、健康、可持续 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对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十分重要历史的经验必须记取邓小平同志一再说:“农业是根木,不要忘掉”,②“农业上如果有一个曲折, 三五年转不过来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这个提醒仍有现实警 示意义在现阶段,“三农”是根本,不要、不能也绝不该忘掉,否则,不仅三、五年转不过来,就中国 的国情而言,转过来的难度更大,时间更长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城乡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 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这是充分认识现阶段“三农”问题存在的突出矛盾,以新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的 重要起点,也是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的基础。

      三农”问题是一个关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全局性、长期性的复杂问题,解决“三农” 问题是我党面临的一个极其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筹划,循序渐进,任何松弛懈怠、急躁冒进、思想 僵化、故步自封、不顾国情、违背规律的思想和作法都可能带来极端不利问题解决的后果21年前,邓小 平就指出:“农业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④他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农业战线的干部,思想要解 放一点,要在增产粮食,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等方面多想办法、多出点了、多闯路了20多 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村改革的成功,在于走自己的路,在于要随着“三农”问题形势的不断发展,不断 研究新对策,增添新内容,发展新理论,拓宽新视野,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 农民增收“破题”,要求全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作好全面解决新 阶段“三农”问题这篇大文章,立意高远,思路清楚,为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提供了理论 基础只要全党团结一致,带领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一切积极力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树立协调、全面和科学的“三农”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出精彩篇章。

      参考文献: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第117页②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3页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59页作者简介李 明,男,1964年2月出生,中共中央党校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 发展学院分党委书记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联系:1391084023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