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毒素药物外渗的处理临床医学论文.doc
4页细胞毒素药物外渗的处理_临床医学论文 作者:罗宇玲,张浦婷,郑朝霞【关键词】 细胞化疗是恶性肿瘤重要的 治疗 手段之一,大多数细胞毒素药物是通过静脉滴注或注射给药的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令医护工作者担忧、患者痛苦的问题――细胞毒素药物外渗据 文献 估计,渗漏的发生率为0.1%~6%,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药物外渗后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经久难愈的溃疡,甚至手术截肢[1]因此,为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减轻患者痛苦做好细胞毒素药物外渗的处理非常重要1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1.1 解剖因素[2] 高龄、恶病质、反复多次使用外周静脉化疗或输入其他刺激性强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或血流减慢,如果将药物注入这些静脉,则引局部药物浓度升高,诱发外渗[3]1.2 生理因素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结水肿(如乳腺癌手术后患肢),采用患肢用药,容易发生药物外渗1.3 环境因素 寒冷气候会导致静脉收缩,因此在注入药物前应将室温控制在22℃~24℃并注意局部保暖,使血管扩张后再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在注药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暖。
1.4 药物因素 细胞毒素药物大多pH值低,刺激性强,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也是造成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输注时间较长时更易发生这种情况注射高浓度化疗药物或部分药物(如5-FU等)发生过敏反应也与渗漏有关1.5 注射部位与方法 采用外周静脉给药时,避免使用下肢、关节,尤其是肘窝处静脉,因上述部位发生药物外渗不易早期发现静脉穿刺技术差或错误的注射方法也是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如在同一个部位反复穿刺、针头斜面未完全在静脉内、同一穿刺静脉一次穿刺不成功第二次穿刺点在第一次的下方等1.6 护士因素[4] 护士对外渗性损伤药物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药物不典型性外渗不够重视2 药物外渗后的临床分期[5] 药物外渗后临床分期分为四期:1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2期:静脉炎性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3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受累3 药物外渗后常规处理 发现药物外渗或怀疑有外渗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或静脉注射,保留穿刺针头,利用此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及针尖的药液;选择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对渗漏皮肤周围进行封闭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4 细胞毒性药物解毒剂使用 局部使用解毒剂是药物外渗处理的重要环节,(1)韩秀华[6]等对13例药物外渗性损伤患者采用氟美松配伍维生素B12局部注射取得了满意效果,方法:氟美松2.5~10mg加维生素B12 250~1000μg用5号半针头,以碘伏消毒皮肤后右手持注射器从病变一侧刺入至对侧边缘部,边推药边退针病变范围在2cm内者只在一处注射,每日1次;病变范围>2cm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十字交叉注射,或病变周围多点注射,每天1~2次2)宋林萍[7]等报道,蒽环类药物外渗后局部用99%二甲亚砜涂敷于外渗部位,1次/6h,连续14天,有效率可达100%;(3)丝裂霉素和更生霉素外渗可用维生素C 50mg/ml处理;(4)榄香烯外渗用维生素B12处理[8];(5)足叶乙甙、长春新碱类药物外渗可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300u加生理盐水1~2ml局部注射以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9,10]5 局部外敷 5.1 冷敷 外渗24h内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可酌情给予冷湿敷方法:每次20~30min,间断冷敷或使用退热贴外贴6~8h更换1次5.2 热敷 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9]、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用法:温度40℃~50℃,24h持续使用 5.3 药物湿敷 (1)沈忆力[11]报道,采用三黄汤加味外敷 治疗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取得良好效果;(2)姚聪等[12]推荐使用维氏油外涂,涂抹范围大于外渗局部3cm左右,间隔4~6h涂药1次,有水疱者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再涂药;(3)中药黄连、黄柏加3%硼酸湿敷[13];(4)喜疗妥软膏适量外涂,每日4次;(5)我院自制的中成药消结涂膜剂有独特疗效6 理疗 药物外渗24h后物理疗法:(1)毫米波治疗仪局部照射,每次30min,3次/d,功率8MW/cm2,频率31.9GHz[14];(2)蒽环类药物也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20~30min,2次/d[15];(3)有学者经动物实验发现:高压氧疗有助于阿霉素外渗所致溃疡的愈合[16] 参考 文献 】 1 王哲海,孔莉,于金明.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济南:山东 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2,43-46.2 唐英洁.静脉化疗引起渗透性损伤的处理与预防.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络 版),2000,34.3 叔宝珠,王晓聪,周军,等.恶性肿瘤静脉化疗药外渗的分期护理与预防.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9):51.4 李武平,张敏,何华.护士对化疗药物外渗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27.5 李树贞. 现代 护 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431.6 韩秀华,曹桂红,王怀秀,等.氟美松配伍维生素B12局部注射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13例.山东医药,2000,40(20):74.7 宋林萍,赫秋莲.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5.8 刘玉琴,王代琼.医源性皮下钙盐沉着症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1996,11(8):46.9 苗维法,李学桐.化疗药物外渗及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齐鲁护理杂志,2004,9(10):670.10 董桐俊,柳美玲,王建华.化疗药物外渗/漏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8):771.11 沈忆力.三黄汤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0):1109.12 姚聪,强水云.维氏油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观察.护理研究,2004,18(9):1755.13 莫顺仙.黄连、黄柏和硼酸湿敷治疗局部药物渗漏的疗效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37.14 曲华杰,郑智武,钱平平,等.毫米波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南方护理学报,2003,10(5):55.15 李俊英,向秋芬,张梅.蒽环类化疗药物外渗因素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4,6(19):80.16 Aktas S,Toklu AS,Olgac V.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adriamycin extravasation:an experimental animal study.Ann Plast Surg,2000,45(20):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