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卷(B卷)答案.doc
6页ITS- I 国际贸易 期末考试试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卷)课程代码及课序号:ITR301 — 0, 1, 2,3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12分)1、 对外贸易结构一一对外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2、 国民待遇一一是指一个国家对外国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某些事项上给予与本国自然人或者 法人同等的待遇3、 出口补贴 指在政府以出口业绩为条件给予的资金支持、财政支持或者价格支持4、 买方信贷一一是指为了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一国银行向进口商或者进口商银行提供贷款,使得进口商可以用这笔贷款通过支付现汇的方式从贷款国进口商品的做法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5分)1、 A2、 B3、 C4、 B5、 C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10 分)1、BCDE2、ABCD3、ACD4、ACD5、ABD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独占许可证2、 从量税为3元/升3、封闭市场价格4、 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5、 进口商品,配额6、 证券投资,信贷资本五、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5分)1」2、 X3、 X4、 X5、 X六、 计算题(10分)解:方法1:根据有效关税保护率的定义,它是价值增值的保护程度。
(1分)有效关税保护率=(征税后的价值增值-征税前的价值增值) /征税前的价值增值征税前的价值增值=15-5= 10万元征税后的价值增值=15* (1 + 50%)— 5* (1 + 25%)= 22.5 — 6.25=16.25有效关税保护率=(16.25-10)/10=0.625=62.5%方法2:根据题意已知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 T为50%,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 t为25%,中间产品所占比重约为33.3 %,因此,有效关税率=(50% — 33.3 %*25%) /(1-33.3%)=0.625=62.5%(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可以计算给 5分相同的经济解释:有效关税保护率大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 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主要原因是加工程度更高的最终产品的关税大于加工程度更低的中间产品的关税,建立了合理的升级关税结构,有利于降低本国产品的成本,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4分)七、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答: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是:ITS- I 国际贸易 期末考试试卷(1)在分工的格局上,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与工业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分工主要有两种类型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高精尖工业和一般工业的分工。
② 发达国家之间在相同技术水平上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沿着三个方向发展首先,国家之间产品的专业化,其次,国家之间零部件的专业化,最后,国家之间工艺流程的专业化2) 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 从一般的商品生产扩展到了服务领域, 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3) 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部跨越国界的分工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内部贸易在战后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⑷ 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5) 在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分工过渡6) 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经济组织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增强7)知识经济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基础(至少提到六个特点,每一个特点给 1分2、 答:三大要件是:(1) 确定出口商品是倾销产品倾销是指出口国以低于正常价值向外国出售的行为1分)(2) 确定进口国同类产业产生实质性损害产业损害包括三种情况,对于已建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实质性损害的威胁,对于新建工业造成实质性障碍 (1分)(3) 确定出口商品倾销和实质性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正常价值确定的方法对于市场经济国家来说有三种,即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1分)按照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中的出口价格; (1分)结构价格(或者计算价格)。
1分)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替代价格,即选择一个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者相似国 家作为替代国,然后确定其正常价格 (1分)3、 答:(1)产业内贸易:贸易双方交换同一行业的产品,即一个国家既出口又同时进口同一行业的产品1分)(2)主要内容(2 分)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并且这种产品是差异产品,那么即使两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等均无差异,各国可以依据规模经济的原理, 集中资源生产差异产品,获得较低的成本和价格,从而进行国际贸易,获取国际贸易利益3)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的前提条件(3 分)① 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产品的异质性包括水平 差异和垂直差异② 产品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③ 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产品出现差异和企业扩大规模 ,也有助于消费者提高收入,产生对差异产品的强烈需求八、论述题(在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每题 15分,共30分)1、 答: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是: (每个特点给1分)(1)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超贸易保护主义不但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者出现衰落的工业和其他产业。
2) 保护的目的变了超贸易保护主义不再是培养竞争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 保护方式从防御性限制进口转向进攻性扩张4) 保护大企业和资产阶级的利益5)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主要内容是:当出现贸易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并且,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贸易顺差的倍数;当出 现贸易逆差时,对外贸易 将减少一国就业量, 降低国民收入,并且,国民收入的减少量是贸易顺差的倍数政策含义是:奖出限入对外贸易乘数表明了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增量的 关系10分)2、 答: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是产生贸易的原因它包括四个定 理1) 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 Thereom)提出,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获得贸易利益 (3分)(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 Equalization Theorem)认为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 即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俄林看来,通过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化是一种趋势,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必然的,而不是一种趋势。
3分)(3) 、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认为,若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 使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产量减少3分)(4) 、斯托尔珀 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 — Samuels on theorem)认为,如果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将提高生产这种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将减少生产其他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3分)在分析该学说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时主要着重第一和第二个定理另外,在分析中一方面应该强调尊重和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应该注意动态地看待比较优势,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和调整本国产业结构的关系 (3分)3、该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在 WTC规则下分析该问题由于学术界对该现象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所以没有标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