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二).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31943923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0.01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 第二节 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 第三节 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二、原理的学习与教学(一)什么是原理 原理也称规则,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说明 原理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和控制的作用如果说概念反映了我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内部的认知依据 原理可以是一个下定义的概念,也可以是一种运算技能. 原理学习要以形成程序性知识为最终目的 o(二)原理学习的意义o通过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了解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认清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o对原理的学习,可以使认识简约化和系统化,当人们将事物之间的关系用言语加以概括时,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变得简约而系统o掌握了原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更有效地解决新问题o一些原理的学习可以为学习更复杂的新原理打下基础o(三)原理学习的过程o原理学习的过程分三个阶段(三个环节)o第一个阶段是对原理涉及到的概念的学习;o第二个阶段是理解原理所表述的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而不仅仅是记住原理的言语表述中反映出来的概念间的字面关系;o第三个阶段是将原理内化为控制自己行为反应的内在依据,在原理表述的基础上形成运用原理的智慧技能,甚至是相关的认知策略。

      o(四)原理学习的方式o有发现式和接受式两种o发现式是从原理的例证出发自己总结,需要经过反复的试误,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对原理的准确表述(例规法)o接受式是从学习原理的正确表述入手,利用大量典型例子体现出原理所反映的概念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o(五)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o1、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原理叙述的是概念间的关系,如果概念不清,就无法理解原理o2、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越是抽象的原理,要求概括水平越高,对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限制越大o3、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原理是概念间关系的言语描述)o4、教师的言语组织原理学习的主要外部条件是教师的言语指令o(六)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的注意事项o1、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概念学习是原理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水平直接影响着对原理的掌握程度o2、言语指令的设置加涅1943提出原理教学的语言指令设置的步骤o3、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悬念激疑法、导谬激疑法、极端激疑法、递进激疑法o4、强调原理的应用原理的理解是原理运用的前提,原理的运用反过来又会促进对原理的进一步理解o5、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o6、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

      例规法和规例法哪一种更合适,要视具体的原理和学生而定 o三、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o(一)问题解决的性质o加涅:问题就是首次遇到且无现成可回忆的经验来解决的一种情境o纽威尔和西蒙:“问题是这样一个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为 根据问题的结构可将问题分为结构良好和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 结构良好的问题是指那些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 结构不良的问题就是那些没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 o问题解决一般具有如下特征:o1、所遇到的问题是初次遇到的问题;o2、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将以前的知识重新组织才能完成;o3、问题一旦解决,人的能力或倾向将发生变化,能获得新的高级规则o(三)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模式o1、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理论模式o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o(1)理解并表征问题o(2)寻求解答的阶段o寻求解答一般包括两种策略: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o算法式策略是将所有解决问题的途径逐个尝试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o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选择最佳解决问题途径的策略o启发式策略包括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类比法 o(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的阶段o(4)评价结果的阶段。

      o (四)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o1、问题情境(外因):o人的生活中面临的某种情境,如果缺少必要的知识经验,不能运用已有的方法去顺利的处理,那么,这种情境对他来说就成为为问题情境 o2、定势:o定势是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问题解决中,定势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o 3、功能固着o功能固着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对情境中的物体往往固定不变地按其最常见的功能加以表征.o4、知识经验o解决问题必须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多,解决问题越容易 o另外,问题解决者的智慧水平、动机(推动人去活动的力量)强度(适当强度)、认知策略和个性特征等也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o(五)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o1、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动机o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o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o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o5、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o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第三节 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o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一般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式P195)o通过信息加工过程人们获得两类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o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o(一)陈述性知识及其表征o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o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o命题是知识的基本单元,一个命题相当于一个观念命题常以句子为外部表现形式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成分的命题构成命题网络o同时,表象系统(人的长时记忆系统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和图式(图式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形式o(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o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和储存o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命题形成并与已有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并贮存的过程,也是指奥苏贝尔所说的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o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o一是联结,是新知识被人知觉,进入认知结构的过程o二是精加工,是将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的命题进行加工、整合,按一定关系构成新的命题网络的过程o三是组织,是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其内在关系进行编码,将信息组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o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o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遗忘实际上分为积极的遗忘和消极的遗忘。

      o陈述性知识获得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命题网络中后,长时间不被激活或使用,就会遗忘因此,要经常进行复习,使该知识的命题网络能不断被激活,从而克服遗忘o3、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o陈述性知识在需要的时候,要从命题网络中被提取出来,这是一个搜索命题网络并作出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o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都是通过激活的扩散来实现的o(三)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o1、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o2、对旧命题或知识的主动、有效的提取o3、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o4、充分的精加工o5、必要的复习o6、及时组织和系统化建构合理、结构清晰、组织优化的命题网络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工具,也是知识能够顺利高效地提取和运用的有力保障o(四)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o1、动机策略 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o2、复述策略 指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促进新知识学习的策略o3、组织者策略 指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来促进教学的策略o4、多通道策略 指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多建立通往新知识的途径和通道o5、多表征策略 指教师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征学习内容的策略o6、复习策略 指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的策略。

      复习是防止遗忘和深化精加工的必要手段o7、系统化策略 指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组织的过程,使知识系统化,认知结构更完善o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o(一)程序性知识及其表征o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地知识,或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o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产生式的一般形式为: “ 如果那么如果”表示执行某项动作的前提条件,“那么”表示应该执行的相应操作o许多个互相联系的产生式构成产生式系统o(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o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陈述性阶段,是通过对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表述的学习和理解,获得该知识的有关命题第二个阶段是程序化阶段,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表现于实际操作中的技能该阶段需要大量练习o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式识别学习,一类是动作步骤学习o1、模式识别学习o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一种结构,模式识别学习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与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或判断o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o2、动作步骤学习o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它主要是对产生式的动作项的学习。

      o(三)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o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对陈述性规则的学习,因此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也基本适用于这一阶段此外,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另外一些条件:o1、例证包括正例和反例o2、练习和反馈 这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关键o(四)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o1、展开性策略 给学生演示程序操作的展开的、完整的、精细的过程o2、变式策略 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给学生选择统一模式的不同的变式o3、比较策略 向正例和反例进行比较来说明以促进分化的顺利进行o4、辅助辨别策略 借助形象化的讲述、顺口溜、谐音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o5、练习和反馈策略o6、条件华策略 经常提醒学生知识应用的条件o7、分解性策略 将一个复杂的程序性知识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教学o(五)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对教学设计的启示o1、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为基础o2、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以知识分类为条件o3、在陈述性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在程序性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o4、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以教学策略为依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