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12].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2266354
  • 上传时间:2023-07-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1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性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教学准备: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1.课件呈现一组图片    师: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从图中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生:三角形2.师:为什么这些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3.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生答) 师: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活动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1、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1)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2)师:谁先来猜一猜,为什么这些支架都要做成三角形的呢?(三角形比较稳固)师:是这样吗?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一下?动手操作:小组中的1号同学拉一下四边形,2号拉一下三角形,3号拉五边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一个小组汇报展示生:发现四边形和五边形一拉就变形,而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动,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说)(4)生欣赏图片:体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师小结:看来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处处有数学活动二:认识三角形1、师:你认识三角形吗?你能不能在作业本上试着画一个三角形?(生画)2、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生答) 师: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齐读课本31页最上边部分内容3、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生说师板书) 师:你是怎么理解“围成”的?4、师: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都叫什么?谁来讲 生到前边边指边写(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请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它的边、角、顶点。

      小组中的1、2、3号同学分别指一下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分别在哪里?活动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师:什么叫作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作三角形的底呢?请大家齐读课本31页中间一段内容2、小组合作:(1)1号负责画一个三角形2)2号负责边说边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3)3号负责标出三角形相对应的底和高3、小组汇报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展示整个过程?(指名小组到前面展示) 问:哪里是垂足? 师:边说边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强调:关于画高,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画虚线、标直角符号、底和高)4、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三角形内画出一条高,并标出相对应的底和高5、师:找一找书上的三个三角形中相对应的底和高分别在哪里?小组中的1、2、3号同学分别指第1、2、3个6、问:直角三角形的高在哪儿?这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边吗?(指名解释)师强调:因为直角三角形这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正好是与直角边重合7、思考: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顶点,都有相对应的三条对边,所以可以都画出三条高。

      师:那么它的三条高分别在哪儿?我们以后再研究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1、哪种篱笆更牢固?为什么?(图略)2、拓展:课后请同学们利用三角形来画一副画,尽可能使用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比比谁的画有特点,有创新四、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一组汇报,其余同学补充)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首先通过预习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又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拓展看来预习、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只要大家能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好,同学们,下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