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监管防治结合-美国学术不端治理体系的结构与特点_2.docx
5页依法监管,防治结合美国学术不端治理体系的结构与特点 (二)监管层治理结构的第二层是由联邦各部门及各类科研基金所设立的监察组织构成的监管层,其中尤以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所设的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ORI)和总监察长办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OIG)影响巨大ORI虽为HHS所设,但其影响力早已超出HHS范围1993年,ORI被授权成为独立机构,从此开始作为美国治理学术不端的核心部门发挥巨大作用ORI主要通过监督、教育和审核机构调查结果等方式治理学术不端、促进科研诚信[8]具体职责包括:1.制定有关学术不端检测、调查和防治的政策、程序、规定,并向部级领导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提高HHS处理学术不端的政策能力[9]如2005年发布的联邦法规《公共卫生署关于学术不端的政策》(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ies on Research Misconduct)及《关于应对学术不端指控的政策和流程实例》(Sample Policy and Procedures for Responding to Allegations of Research Misconduct)对规范学术不端处理程序有重要意义。
2.指导、监察和审核有关机构对学术不端的调查,并建立学术不端案例数据库作为ORI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ORI平均每年需处理上百起学术不端案件,需直接介入调查的也有数十起2011年,ORI接到关于学术不端的控告达240起,处理中或完成处理的有97起,有28起严重案件需介入调查下图为2002年至2011年十年间ORI介入调查的不同类型学术不端案件[10]图2 2002~2011 ORI介入调查的学术不端案件3.总领负责任研究行为项目推广负责任研究行为(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RCR)是ORI的重要使命,为此,ORI设立教育与诚信部(Division of Education and Integrity,DEI)专门负责这项工作ORI所支持的课程开发项目产生了一大批RCR课程资源及丰富的案例,这些都可以在ORI网站免费获取4.推动学术不端的全球治理由于HHS所辖机构的巨额科研经费资助不局限于美国,ORI需要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打击学术不端在全球范围的蔓延2007年9月,ORI联合欧洲科学基金(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ESF)在里斯本共同举办第一届世界研究诚信大会,旨在提供一个使不同国家的学术不端政策能够相互交流、促进与协调的平台,推动全球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发展[11]。
除了ORI,HHS1976年就设有的OIG也负责监察HHS项目中的诚信问题OIG下设即时监察办公室、审计服务办公室、评估检查办公室、管理和政策办公室、调查办公室、总监察顾问办公室等六个子办公室,分别负责对HHS项目的政策制定、审计、评估、调查等事务[12]另外,其他联邦部门如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等均设有类似OIG的监管组织,对其资助的研究进行诚信监察;主要的国家基金如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国家人文学科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NEH)也有相应的监察组织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对学术不端进行监控这些联邦监察机构有权在任何时刻对涉及其所资助研究项目的指控展开调查三)基层治理部门治理结构的基层部门为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诚信办公室或类似组织1985年,美国国会制定并通过《卫生研究拓展法案》(Health Research Extension Act of 1985),将机构是否拥有学术不端治理措施作为接受资助的条件之一[13]从此,各研究型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始成立学术不端治理委员会、特别评审小组、机构审查委员会或伦理委员会等,积极进行学术不端治理。
基层治理部门主要负责所在机构学术不端政策制定与学术不端案件调查等工作1.学术不端政策制定基层科研诚信办公室的第一个职责在于出台本机构相关学术不端治理政策,一般包含:学术不端定义、公平性保障、质询和调查、被告者和举报者权利以及结果处理等内容[14]基层机构对学术不端的定义一般都更严格,且为了保证调查的公平性,对举报人和被告人权利的充分保护也是基层政策特别强调的内容[15]2.学术不端案件调查为了充分保障学术自由,对学术不端案件的调查一般主要由基层科研诚信办公室来组织实施但当指控涉及到联邦资金资助的研究时,科研诚信主管(Research Integrity Officer,RIO)需在调查中随时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基层学术不端调查程序基本相同,以HHS项目为例,以下进行详细说明[16]:(1)举报原告向RIO提出正式举报,RIO在一周之内根据举报材料对指控进行评估,若认为指控有效,则立即通知被告并将研究数据冻结,进入质询阶段2)质询RIO与机构领导商议组建质询委员会,质询委员会将依次召见相关人员、评估证据、起草质询报告,之后RIO将正式质询报告及原被告意见提交给决策官(Deciding Official,DO)以决定是否展开正式调查。
其中,DO作为能对学术不端调查做最终决策的机构官员,不能与RIO为同一个人,且未卷入所指控的案件中3)正式调查首先,RIO向被告进行书面通知并进一步冻结研究记录,随后组建调查委员会展开调查、起草调查报告、向DO提交调查报告和原被告意见,最后由DO决定是否接受报告内容并给出处理意见调查完成后,RIO需知会执法机构、出版机构等外部相关机构4)处理在ORI批准DO决定后,对被告及相关机构执行DO及ORI的处理意见无论学术不端最终是否成立,ORI都将保存该案件所有调查数据7年以备审核,除非HHS或ORI认为无需再保存其他联邦项目的调查程序与此类似,如不涉及联邦资金,科研机构的处理流程中则没有联邦机构的参与三、美国学术不端治理体系的特点(一)明确学术不端的法律内涵在美国,学术不端的内涵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为学术行为多种多样,遇到具体的问题和环境更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很难穷尽学术不端的所有情况但是经过理论和实践探索,到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决定统一政策,并于2000年正式发布《关于学术不端的联邦政策》,从法律上明确了学术不端的内涵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体现为两点:第一,严格界定。
一般来说,学术不端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伪造、篡改和剽窃行为(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FFP);二是有问题的研究行为(Questionable Research Practices,QRP),指违背传统研究事业价值观的行为;三是其他不端行为,包括可能发生在学术研究领域但又不是研究领域所独有的一些不端行为[17]其中,FFP是学术不端的最低底线,也是任何国家、任何学术领域对学术不端达成的共识美国政府从法律上对学术不端进行明确定义,既使学术不端的治理有法可依、具备强制力,又避免学术不端范围的无限扩大,提高了治理的可操作性,降低了治理成本同时,严格限定的定义是在共识的基础上尊重学术领域及学术机构多样性的体现,丰富了治理的层次最后,法律定义强调将诚实错误与见解不同排除在外,避免了对学术积极性的打击美国对学术不端的定义随着ORI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借鉴第二,谨慎判定界定学术不端的法律内涵是为了准确地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涉嫌学术不端,同时,由于科研人员的行为一旦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其学术生涯将面临巨大冲击甚至直接终结因此,联邦政策要求对学术不端的认定须谨慎充分,并规定了三个具体条件:研究行为严重偏离共有研究规范;不端行为系故意所为;指控需要有绝对占优的证据来证明[7]。
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了以上三点,经过大量调查,谨慎判定,才能确认学术不端行为二)开展贯穿学术人员职业生涯的预防教育在学术不端治理体系中,“防”的地位跟“治”的地位同等重要,甚至超过“治”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对学术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是美国学术不端治理体系的一大特点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采取负责任研究行为(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RCR)教育来预防学术不端问题的产生RCR教育主要由HHS投资,ORI、NSF等部门组织实施,其具体特点如下:第一,有效的实施保障美国前总统小布什2007年签署的《美国创造机遇有效促进卓越技术、教育与科学法令》(America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o Meaningfully Promote Excellence in Technology,Education,and Science Act of 2007)规定,“任何机构接受NSF基金进行研究或教育,须建立为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后进行的RCR培训计划”[18],使RCR教育通过法律规定成为学术人员职业生涯中必须完成的教育内容同时,基金管理机构将高校及科研机构RCR计划推行的情况作为是否能够得到资金申请批准的条件。
NIH规定,个人或机构在申请NIH项目时须提交RCR教育计划、RCR改进以及过往RCR教育记录等;评审团在评估申请时,将按照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系所参与、教学时长及教学频率等五个方面来对RCR计划进行评估[19]第二,充实的实施过程RCR一般采取实地培训、网络课程培训或针对某类特别问题而建立专门培训项目,教育内容覆盖了研究前、研究中以及研究后等全过程同时,RCR教育的时长和频次虽因基金和机构不同而异,但都要求有充足的时间以及成为贯穿学术生涯的长期教育如NIH要求高校及科研机构的RCR项目至少应包含8小时的实质性教育;学术人员的学业及职业期每个阶段必须至少参加一次教育,每四年须至少参加一次教育[19]第三,覆盖各学科领域RCR教育发起于生物医学领域,ORI也更侧重于生物医学或自然科学领域的RCR,但之后人文社科领域的RCR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ORI资助的项目中也包含这一领域的课程开发,如合作性机构培训计划(Collaborative Institutional Training Initiative,CITI)[2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