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清诗流派史》.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7396278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9.1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 ︽清 诗 流 派 史 ︾ ?陈永正近年来,清诗逐渐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内地和港、 台地区都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 而刘世南先生的 《清诗流派史》 则是其中颇 具特色的力作 该著在清诗研究上采取了新的审视角 度,从流派的兴衰发展着眼,辩证地分析、 论述有清一代诗歌历史正如敏泽先生在 《序》 中说的:它 “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在 为史的体例方面,也是有所突破的 ” 全书分前、 中、 晚三期对清诗流派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考察,并依次分析各个流派 及其代表作家的思想与艺术特色前期包 括河朔诗派、 岭南诗派、 虞山诗派、 娄东诗 派、 秀水诗派、 神韵诗派、 宗宋诗派、 饴山诗 派,并特意为顾炎武设置了专章;中期则有 浙派、 格调诗派、 肌理诗派、 性灵诗派、 桐城 诗派、 高密诗派、 常州诗派;晚期有宋诗运 动和同光体、 汉魏诗派、 中晚唐诗派、 诗界 革命派,并有龚自珍的专论通过对这些 流派的论述,完整地勾画出清代诗歌流变 的全过程,总结了清诗发展的规律作者 认为:每一流派对以往各流派的理论、 创作 的成果,都必然有吸收和扬弃;即使是宗仰 前代某一理论也必然渗入后者新的时代审 美因素以及个人的审美情趣;诗派的生灭 盛衰,其关键因素在于补偏救弊,每一流派 都是为了对前此诸流派的偏弊作出补救而 生而盛,亦由于本身的偏弊而为后出流派 所补救而衰而灭;同一流派的作者群也在 不断分化,后有的蜕变为另一流派。

      在对 流派的研究中,作者注重从时代要求、 文学 风尚和诗人审美追求这三个紧密相联的环 节进行论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从个人 好恶去评价每一个流派的理论和作品,在 明确区分进步与落后流派的同时,对后者 也标举其艺术特色与理论价值,得出较为 中肯的结论 本书在对每一流派及其作家的评论 中,颇多精辟独特的见解如第一章对河 朔派的论述,指出理学对申涵光等人影响, 诗人强调忠孝,以孝为本为先,故不愿出仕又不拆,使一些人既住 “新楼” 又占 “旧楼”, 两边利益均沾,造成摩擦为此改革中必 须增量与存量改革连动,相互配合与促进, 但最关键的还是存量的体制改革 该书主要总结广东 — — — 特别是珠江三 角洲 — — — 市场经济改革的经验,正如于光 远所说,广东作为市场经济的先行地区,与 其他地区相对而言,这些地区市场经济发 育较充分一些,因而可以为改革中的市场 经济理论提供较丰富的素材当然各地区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点, 会出现 “一制多式” 状况因此该书的理论 意义,不仅是对广东,而且对其他地区提供 了直接的或间接的设计改革中或改革后的 制度格局的思路该书也有其缺点和不 足,如对某些概念运用的准确度、 某些层面 论述的深广度似仍有可修改补充之处。

      作者杨昌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 员(510620) 责任编辑:谭湛明28|学术研究1997年第三期清朝,而又为保全家室而成为傅山所斥骂 的 “奴儒”,言之成理第三章论顾炎武,则 从顾氏宣传 “亡国” 与 “亡天下” 的区别上立 论,谓顾氏思想已超越 “忠于一姓” 的观念, 其诗以 “真” 与 “深” 对整个清代诗风都起到 导夫先路的作用第四章分析钱谦益迎降 的动机,谓钱氏 《书广宋遗民录后》 引文中 子 《元经》“陈亡具五国之义” 之说,说明钱 氏严华夷之辨,有恢复之志,亦持之有故 第五章引全祖望谓吴梅村谀洪承畴之事, 指出 《圆圆曲》 不能作诗史实录读吴骨头 太软,甚至不能与钱谦益相比第六章谓 清诗一大特色,是学人之诗和诗人之诗的 统一,当以秀水诗派创始人朱彝尊为代表, 然朱氏学过其才,才不胜学,故其诗不能自 成一家此说亦甚有见地第七章分析王 士 不取杜的原因,谓王氏取 “正” 而不取 “变”,喜 “美” 而不喜 “刺”,力求表现 “治世 之音”,与杜本不合拍又为王氏的 “妙悟” 说作辨,谓妙悟即今之所谓灵感,指出钱钟 书谓 “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 神韵、 妙悟,以自掩饰” 之说纯属误解。

      第 八章指出清初宗唐派与宗宋派之争包含杀 机唐诗正声,宜歌咏升平,而宋诗则宜抒 兴亡盛衰之感,故宗宋派受到政治上的压 抑第十一章论格调派,谓沈德潜继承明 七子的 “调” 而变其 “格” 之内涵,七子谓 “高 古者格”,而沈氏则变为诗之 “本原”,亦即 “诗教”,以便 “鼓吹休明” 书中并批驳今 人刘德重、 张寅彭 《诗话概说》 中对格调论 的赞美第十二章论翁方纲创肌理说的甚深用心,是企图用来对抗并打垮在野的性 灵说第十三章谓袁枚以通俗小说为诗, 追求新奇和风趣,具有市民阶层的审美情 趣性灵诗求新求变,打破人性枷锁,真正 体现了 “清诗” 的特色第十六章论黄仲 则,说他把贫贱生涯当做一种审美对象来 吟咏,黄诗的特色是 “悲”,而 “悲” 也是一种 审美快感第十七章批评后世学龚自珍诗 的人,如南社诗人(特别是柳亚子)“太过轻 易” 无龚氏之气质、 学养以及思想家的高 度思辨力,徒然在字词句上模仿,自然不可 能成功第十八章分析同光体诗的艺术魅 力,在其语言风格与意境美,谓陈三立是中 国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 全书新见创见甚多有些论断虽还可 以进一步研究和商榷,但也可开阔读者的 思路如论岭南诗派,在屈大均、 陈恭尹、 梁佩兰三家中,去梁氏而补以释函可;论虞 山诗派,谓冯舒、 冯班学晚唐,是诗歌发展 规律的体现,等等,作者均能自圆其说。

      书 中尚有一些较明显的缺陷,似应在再版时 修订如全书前半部写得很认真、 细致,而 后数章则稍嫌粗略,有前重后轻之病又, 不少诗派的重要作家都未曾论及,如论秀 水派不提钱载;岭南派不提黎简、 宋湘;同 光体不提沈曾植、 郑孝胥;汉魏派不论述邓 辅纶、 高心夔,等等,均是不应有的疏失作者陈永正,中山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510275)责任编辑:陶原珂38学术研究1997年第三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