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历史课典型课例分析诊断--案例第5部分.doc
7页三、考察历史遗址、遗迹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人来说,遍布各地的历史遗址、遗迹是说 明历史问题的有力实物证据,也是认识历史原貌的可靠材料历史遗 址、遗迹主要指地下考古发掘出来的历史遗址和地面遗存的古代建筑 等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遗址、遗迹,并恰当地组织指 导学生参观,既可增强历史教学的说服力,又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魅 力与吸引力,其教学效果常常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案例16]南方也有石窟吗?案例提供:南京市六中鲍芳—、案例背景本案例出自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课当学到“辉 煌的石窟艺术”一目时,有学生提出:课本中列举的石窟都在北方,同一时期的南方有没有 石窟呢?又有学生问:南京栖霞山的千佛岩是不是这一时期的石窟?于是我将学生分为几 组,有的查找有关南方石窟的资料,有的进行实地考察,在下一次课上进行介绍课题是课本之外的内容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许多问题充满了好奇,由于学生 年龄还小,想法也很有创造性同时,我校地处南京城区,作为十朝都会,有着丰富的校内 外教学资源我借此机会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拓展知识面,锻炼他们的 社会活动能力鉴于这是一堂文化课,所以,我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1•鼓励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锻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 力。
2.丰富学生对文物古迹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对文化遗产更加珍惜,同时更加了解自己家 乡的历史二、过程描述1. 指导方法:我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学生活动参考:(1) 查找资料(包括文字资料、文献资料等),收集资料的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 到图书馆、博物馆等地点搜集文字、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比较庞杂,需要进行筛选2) 实地考察,到栖霞山千佛岩参观,拍摄照片或录像;采访当地居民、管理人员, 了解这座石窟的历史2. 实践探究:首先,全班学生按各自的兴趣、能力和活动范围分成三组,选出组长,制 定行动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分头行动经过学生们的努力,查找资料的学生从图书馆、博物 馆以及互联网上搜集到不少文字资料;实地考察的学生拍摄了照片,探访了当地居民与管理 员,还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录像资料3. 资料交流师:上一节课有位同学提出南方是否有石窟的问题,大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今天我们 就来交流一下大家找到的资料组1—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生1:我们找到的是关于栖霞山千佛岩发现"飞天壁画”的报道"东敦煌”是璀璨明珠一一摘自江苏媒体的部分报道专家激动无比敦煌学家们经实地考察后向世人宣布:南京栖霞山千佛岩的文化、艺术与敦煌莫高窟存 在极大的渊源关系,其发现打破了传统敦煌研究一直局限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局面,成为目前 中国历史上发现的“东敦煌”,为中华文化史再添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黄征教授亲赴栖霞山,考辨了该洞龛的壁画,高兴地连声 说:太精彩了!真是稀世杰作!不过,对在千佛岩只发现了这一对"栖霞飞天”,敦煌学家们感到不太可能他们不甘 心地在四周查找,竟在同一洞龛的左壁上又发现一个小"飞天”,在另一个较大的洞龛顶上 发现了丹砂涂画的痕迹,黄教授断定这也是“飞天”壁画连续不断的发现,使敦煌学家们 激动无比这些极其珍贵的文物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最东部地区的“敦煌遗迹”,是继敦煌 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后,中国考古又一大发现可以预见,南京栖霞山千佛岩将会成 为国际敦煌学研究以及人们旅游的新热点万人争睹“飞天”11月4日,有近两万名游客赶往南京栖霞山,争睹"飞天”风采专家呼吁:发现"东 敦煌”重要,保护“东敦煌”更重要!“栖霞飞天”东传日本"东敦煌”在南京发现,使中国西北部的华夏敦煌宝库,在东部地区得到呼应,引起国 内外敦煌学者的广泛关注敦煌学家们认为,“栖霞飞天”的面世,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文 化遗产宝库,还揭开了敦煌文化是如何传到日本的"路径之谜”南京成为中国与日本之间 以"飞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的传播的中间站点,“栖霞飞天”当之无愧地连接起了中日两 国“丝路花雨”文化脉络。
黄教授风趣地说,说不定正是鉴真大和尚把栖霞飞天带到日本去 的呢栖霞飞天”反哺莫高窟敦煌学者发现,“栖霞飞天”不仅将敦煌文化东传日本,而且反作用于西北敦煌的"飞 天”,揭开了敦煌莫高窟"飞天”风格演变之谜在此意义上,"东敦煌”在敦煌文化交流史 上可谓具有枢纽性的重要地位敦煌研究专家马德博士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谢成水老师认为,"栖霞飞天”集西 域风格、中原风格、南方风格三者于一身,是多样化风格的统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 长柴剑红说,根据新发现的“栖霞飞天”,我们可以推测,当初很可能是敦煌文化在流传到 南京等南方地区后,"飞天”在南方画风的影响下,终于形成隋唐时期的多变飞动、飘然欲 仙的风格,然后随着隋唐统一全国,反过来又"回流”到北方以及敦煌莫高窟等地区,影响 了当地的“飞天”画风马德博士告诉记者,“栖霞飞天”对敦煌莫高窟的"反哺”,可能是 随着古代南方大官世族到北方任职或生活时,带去了大批的乐工、画师等"百艺”人员,从 而把南方文化传到了北方以及敦煌莫高窟等地区国际学者盛赞"东敦煌”栖霞考古的新发现,引起了国际敦煌学家的极大关注他们惊叹,如果说100年前莫高 窟藏经洞的发现,诞生了 “敦煌学”,那么南京的“东敦煌”,无疑进一步推动“敦煌学”走 向成熟。
日本敦煌学家、早稻田大学的砂冈和子教授表示,"东敦煌”虽然遗迹不多,但所存吉 片光羽,足以证明其在文化上东传西哺,功德无量这就是两幅“飞天”壁画的图片展示图片)生2:我们也找到了一些相关的报道,但有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质疑"东敦煌" 摘自江苏媒体的部分报道南京栖霞山发现"东敦煌”的消息报道后,一些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华国荣说:这个洞中的两个"飞天”,我们1994年就已记录在 案,还拍了照片正在千佛岩石窟作现场工作的南京市文物局有关专家说:对这两幅“飞天”壁画,我们 在1998年就作过研究目前,这壁画与雕塑造像有何关系,是否南唐时代的,由于洞窟被 破坏得比较厉害,还无法下结论此外,"飞天”也不只是这个洞窟才有唐朝时“飞天” 形象早已传遍天下栖霞千佛岩考古是列入国家文物局考古计划的,其断代、价值和在中国 石窟艺术上的地位,都还有待探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林树中说:栖霞千佛岩石窟有“飞天”并不奇怪在石窟里作 装饰壁画浮雕,是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共同特点飞天”也不是敦煌特有的在佛教上, “飞天”是司管音乐的"乐神”,凡有佛教壁画出现的地方,一般都应有"飞天”。
我们于 60年代在苏南也曾见过不少,如丹阳发现的3座南齐墓中的砖印壁画就有4个“飞天”,比 敦煌还要出现得早一些"飞天”等佛教艺术传播有3条途径: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 路和南传之路我不同意有人所说是敦煌传过来的说法我的研究生、现任南艺副院长阮荣 春早就提出,这是佛教的南传系统,即从印度到云南、四川,沿着长江到下游敦煌学著名研究学者、南大教授高国藩说:我多年前就知道那两幅"飞天”壁画,这次 把它说成是发现了 “东敦煌”,未免言过其实因为敦煌有400多个洞窟,2000多尊彩塑, 还有两万多平方米的壁画,藏经洞经卷文书有四五万册如果在栖霞山发现唐人抄本,哪怕 只有一二百卷,也是轰动世界的新闻但是,如果要说有"飞天”就是“东敦煌”,让人感 觉是对敦煌学的亵渎即使要提“东敦煌”,麦积山石窟还差不多,它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位于甘肃省东部,与敦煌遥相呼应但是,麦积山石窟还没自称"东敦煌”壮观的云冈、 龙门石窟也没这样比师:对于千佛岩的飞天壁画,这两组报道在什么问题上看法不同?生3:栖霞山千佛岩究竟能否被称作"东敦煌” ?这几幅飞天壁画是不是真有报道中所 说的价值?师:是啊,究竟千佛岩的价值到底有多高,还有待专家学者们的考证。
但是无论如何, 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设想可以大胆,求证却必须小L、组2—实地考察千佛岩生4-千佛岩开凿于南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至明朝,历代都有增凿修缮现存 大小佛龛254个,佛像553尊,号称"千佛岩”民国13年,寺僧以水泥涂附佛像,虽失原 貌,但仍留存六朝时代遗风生5:千佛岩开凿于六朝时代,迄今1500余年,为江南独一无二之佛窟,其历史文物、 佛教艺术价值,与敦煌、云冈、龙门并美,是国家财富但因年久风化,又屡遭人为破坏, 现存文物损坏状况较严重此外,我们还实地拍摄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欣赏播放录像)师:这组同学很懂得使用高科技产品,很厉害啊众笑)千佛岩的文物价值确实是较高的对于它的损坏,同学们有什么看法?生6:这些文物古迹都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让更多的人 能够欣赏、体会它的美好,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工艺水平组3—查阅图书馆中的相关资料生7:不像我们一开始认为的:江南地区的石窟只有一两处甚至根本没有我们到图书 馆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江南地区其实有不少石窟生8:江南石窟,以浙江为最多,大多集中在杭州西湖四周西岸飞来峰石窟,有三个天然岩洞,主要造像在洞内外,计五十八座窟龛,开创于五代 末,止于元代。
西南岸龙井寺东翁家山烟霞洞,是五代时就一个天然岩洞开凿的石窟,宋代还有雕造 大仁禅寺后面的石屋洞,是五代开凿的一个大窟,窟内壁面佛龛密集东南岸天龙寺北坡上有五代和南宋开凿的三龛东北岸紫阳山一带也有造像此外,新昌城西南南明山宝相寺内有开创于南齐时的摩崖造像,高30米,但经历代修 葺,今为明代所修福建省福州市南鸟石山上,有唐代造像江西省赣州西北通天岩有宋代造像云南省剑川西南石钟山有石窟群石钟寺有八个洞窟,开创于殷氏大理国,元代继作 狮子关有三处洞窟,开创于殷氏大理国时代或稍后沙登村有四处石窟,开创于中晚唐师: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得到大量关于南方石窟的知识,同学们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也 更了解了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了解关于石窟的知识,比如"洞”和"窟”的区别是什 么?除了著名的云冈、龙门石窟,还有麦积山石窟以外,北方还有哪些著名的石窟?我国四 大石窟是哪四个?同学们会发现,学习和研究历史既可以增长知识,又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 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三、教师反思这一次的活动,兼有实地考察与资料搜集的特点学生通过或独立或合作的活动,学会 用更多的途径与方法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也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同时,在搜集、整理、交流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保护文物的紧迫性,也感受到治学严 谨的重要性本次活动最重要的便利条件就是本地资源相当丰富校内外有各种资源可供学 生挖掘,包括本校教师、附近的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朝天宫博物馆以及市郊的古迹等学 生所搜集的材料相当丰富,既有全面介绍,又有典型介绍,甚至还有不同角度的新闻报道, 对于提高学生辨析材料的能力有很大的助益这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石窟本身的许多问题(比如佛教的传播与石窟艺术的关系) 并没有深入挖掘,于是学生进行辨析的时候就只能讲些比较浅显的东西还有南方石窟的艺 术价值怎样,也没有确切的资料能够说明这与初一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有 待于今后进一步发展呱、点评讨论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是以历史材料为基础的通过收集历史资料,构建历史论据和独 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这不仅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也是历史学 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史料教学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途径在本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 的魏晋南本朝时期南方有没有石窟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