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新.ppt
52页国际经济学,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第十二讲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问题,,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重点),,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小结,,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问题,从长期来看,一国不能长期承受国际收支逆差状况,原因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问题,从长期来看,一国不能长期承受国际收支顺差的状况,原因是:,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现实经济中,国际收支失衡现象经常出现而且,外部失衡将导致内部均衡的重新调整而且很多时候,国际收支失衡,不能自动恢复,平衡因此对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的研究,即采用何种机制、通过何种渠道恢复平衡,则显得十分重要本讲介绍三种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弹性方法,、货币方法,(价格,(汇率),调整机制),,吸收方法,(收入调整机制),一、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于,1937,年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发展的它考虑,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差额,的影响而它的根据则是由马歇尔提出,并由勒纳加以发展的原理,简称,马歇尔,—,勒纳条件Alfred Marshall,1.1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的含义,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是指,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弹性论。
1.1 .1,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它所关注的是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失衡的调节因此,属于局部均衡分析这和它的历史、理论背景有关通常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其出口、不利于其进口,当一国处于逆差时,运用汇率机制可以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Joan Robinson,案例分析,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的影响(美元),,出口商品的国内单价,汇率,,1,美元,=,?人民币,出口商品的美元单价,出口数量,出口的外币收入(美元),价格变动率(,%,),出口商品数量变动率(,%,),0,7,$1/7,,,,,,1,,,,,,,,2,,,,,,,,$1,10000,$10000,7,$1/8,$0.875,11000,$9625,12.5%,10%,7,$1/8,$0.875,12000,$10500,12.5%,20%,案例小结,一国贸易收支的改善有以下因素的影响:,,该国货币贬值,,(,直接标价法,下名义汇率上升与该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有关。
马歇尔,—,勒纳条件,所研究的就是满足何种条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成功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二、马歇尔,--,勒纳条件,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以下简称弹性理论)主要是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考虑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差额的影响,而他的根据则是由马歇尔提出,勒纳加以发展的原理,,简称马歇尔,--,勒纳条件2.1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假设,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假设是:,,弹性分析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础上,,这意味着它只考虑在进出口市场上汇率变化的影响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包括收入,Y,,其他商品价格,偏好不变),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和货币效应被省略2.,一切有关产量的(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为无穷大(,P,、,P*,不变)(,重点假设,),,3.,贸易最初是均衡的,CA =,出口收入-进口支出,= 0),,2.2 贸易收支均衡所依赖的变量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贸易收支均衡即:,,,CA =,出口收入—进口支出,,= PX,(,Y*,,,e),-eP,*,,M,(,Y,,,e ),= 0,,其中,,Y,,,Y*,假定不变上边的公式就变为,,CA,= PX,(,e),-eP,*,,M,(,e ),= 0,,下面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就是以这一公式为基础得出的。
本币贬值,可以改善经常项目的差额,,,即,e,增加,,CA,也增加,,,所以,,e,和,CA,之间是同方向变化的,,,即,d,CA,/de>0,2.3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CA,= PX,(,e),-eP,*,,M,(,e ),,dx/x,de/e,dm/m,de/e,dca/de,=,P,•,dx/de,-,eP,*,•,dm/de,-,P,*,,M,Ex,=,Em,=,-,dx/de,=,Ex,•,X/e,dm/de,=,-,Em,•,M/e,(1)式,,(2)式,(3)式,dca/de,=,Ex,•,PX/e,+,Em •,P,*,M,-,P,*,,M,(4)式,dca/de,•,1/,P,*,,M,=,Ex •PX,/,e,P,*,,M,+,Em,-,1,(5)式,dca/de •1/,P,*,,M,=,+Em-1,(6)式,dca/de>0,即,Ex +Em-1>0,若要使得贬值改善一国国际收支,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E,X,+ E,M,> 1,,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Ex,2.4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J—,曲线,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但如同其他大部分经济政策的效应有其时滞一样,汇率贬值政策的效应也有时滞问题2.4.1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J—,曲线,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后,相关贸易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的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2.4.2 J—,曲线,(重要名词解释),贬值与贸易量调整存在的这种时滞效应可用著名的,“,J-,曲线”,来描述即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因为该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故名“,J,曲线”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如右图:,△CA,O,t,,J,-曲线形状的形成原因,认识时滞,: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存在认识时滞决策时滞,:供求双方都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生产时滞,: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取代时滞,:供需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
交货时滞,:把商品和劳务运到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弹性理论的缺陷,弹性理论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弹性理论在分析时,假设货币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货币贬值的目的不在于创造国际收支顺差,而是为了消除已有的逆差,然而,国际收支已经处于平衡,那还有什么必要进行货币贬值呢?这是弹性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弹性理论建立在局部分析均衡基础之上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决定了弹性分析的缺陷比如说,局部均衡分析注意力仅局限于进出口市场的汇率变化的影响,供求曲线分析是决定单一商品价格和产量的工具,但应用到进出口整体分析时,就有很多疑问这使得弹性分析显得十分不足弹性理论的缺陷,3.,弹性理论在分析时,忽视了作为贬值过程中供给条件和成本的变化弹性论还忽视了汇率变化所引起的收入效应和支出效应总之,要正确分析货币贬值的效应,就要考察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的关系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被认为是比较肤浅的这一研究的深入,成为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理论的出发点下一个问题将介绍二、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前面已经指出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是在大萧条条件下产生的,它不能适应战后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条件。
这时产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则试图超越弹性论在通货膨胀下的争论,转而把贸易差额作为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差额而展开分析2.1,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增加超过了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理论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与整个国民经济相联,他们把贸易差额作为国内,总吸收和国内总支出,差额,而展开分析在分析中,把国际收支,经常帐户作为中心,而忽略资本帐户,2.2,开放条件下的收入决定,国民收入等式:,,Y= C + I + G + X – M,,经整理后得:,,X – M = Y – (C + I + G ),,若以,B,代表经常帐户差额;,,A,代表国内资源的吸收即,,A = (C + I + G ),,则最终可得:,,B = Y - A,2.2.1,吸收理论的基本公式,由吸收论的基本公式,B=Y-A,可以看出,纠正贸易差额的政策有两种:,,,增加国民收入,Y,,,或减少支出,A,2.2.1,吸收理论的基本公式,Y=,C+I+G+X-M,,I、G、X,为国民收入的外生变量,,C、M,为国民收入的内生变量,,C,=,C,+,cY,M,=,M,+,mY,(2)式,(1)式,Y,=,(,C+cY,),+,I+G+X,-,(,M+mY,),(3)式,Y,=,1/(1-c+m)(C+I+,G,+,X,-M),(4)式,1/(1-c+m),或,1/(s+m),称为开放经济乘数或外贸乘数。
封闭条件下的乘数,1/s>1/(1-c+m),,即开放经济乘数变小了2.2.1,吸收理论的基本公式,一般而言,,1/(1-c+m)>1,,而且,I、G、X,不受国民收入,Y,的影响这表明收入的提高会增加收入与吸收之间的比率,从而改善经常项目;,,而收入的减少则会降低收入与吸收之间的比率,从而恶化经常项目这一点正是,国际收支收入调整机制的,核心思想2.3 调整国际收支(1),增加出口,X,,,国民收入,Y,会以1/(1-,C+M),的倍数增加,,Y,增加后,,M,也会增加,国际收支的差额,X-M,呢?,,,X - M = Y -,(,C+I+G,),,Y,增加,,I、G,不变,,C,增加,,,但是,C,增加的幅度要小于,Y,的增加幅度,,,所以,Y -,(,C+I+G,)的差额会增加,,,则,X-M,的差额也会增加,,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增加出口,国民收入会增加,国际收支得到改善,2.3 调整国际收支(2),增加政府支出,G,,,国民收入,Y,会以1/(1-,C+M),的倍数增加,,,Y,增加后,,M,也会增加,但是,X,是,Y,的外生变量,所以,X,不变,则,X-M,的差额会减少,国际收支恶化。
综上所述:,,出口增加,国民收入会增加,国际收支会改善;,,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会增加,但国际收支会恶化2.4,吸收理论的应用,初始状况,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均衡,出口量的调整(,X,),,,,政府支出的调整(,G,),,,,政策取向,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应该选择,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应该选择,增加出口,的方法减少,出口量:,,顺差规模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增加,出口量:,,增加顺差规模;,,国民收入增加增加,政府支出,G,:,,顺差规模减少,,,国民收入会增加减少,政府支出,G,:,,逆差规模减少,,,国民收入会减少2.5,吸收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前述的弹性分析方法只考虑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直接影响;,,事实上,货币贬值引起的进出口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贸易收支,同时还影响国民收入,而国民收入的变化又会进一步影响到贸易收支而吸收分析方法就比较全面的考虑了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和贸易收支产生的综合影响CA=X-M=Y-A,,由吸收论的基本公式可以看出,一国贸易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可以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国内吸收的方法加以调节:,,如果贸易收支逆差,,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或减少国内吸收,,如果贸易收支顺差,,可以较少国民收入或增加国内吸收,CA=X-M=Y-A,(,1,),,对(,1,)式两边求微分可得:,,d(CA)=dY-dA,(,2,),,采用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取决于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这两部分影响的分析。
把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分成两部分:,,一是贬值后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即收入变动的“引致支出效应”,该效应表示为,adY,,,其中,a,为边际吸收倾向,它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投资倾向之和;,,而是除收入变动影响外的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用,dA,d,来表示所以,,dA=,adY+ dA,d,(,3,),d(CA)=dY-,(,adY+ dA,d,) (,4,),,即,d(CA)=,(,1-a,),dY- dA,d,(,5,),,由(,5,)式看到,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两部分:,,贬值产生的收入效应,(,1-a,),dY,,贬值产生的对吸收的直接效应,dA,d,,只有当,(,1-a,),dY>dA,d,,,货币贬值才能使国际收支改善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就业效应或闲置资源效应,,当一国闲置资源,贬值引起的产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但同时会引致国内吸收的增加在不考虑直接吸收时,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决定于(1-,a),dY,,如果,a>1,,则国内吸收的增加,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会恶化;,,如果,a<1,,则国内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会改善;,,如果,a=1,,贸易收支保持不变。
贸易条件效应,,一般来说,本币贬值提高了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而本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不变,则,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恶化使国民收入降低;,,2009,年,6,月,16,日,...,澳大利亚财政部官员,16,日称,贸易条件恶化将促使该国国民收入,09,年减少,3%,2011,年,5,月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分析文章,贸易条件恶化可以导致超,2,万亿元的年度国民收入损失 此时,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差额,决定于(1-,a),dY,,如果,a>1,,则国内吸收的减少,大于,国民收入的减少,贸易收支会改善;,,如果,a<1,,则国内吸收的下降,小于,国民收入的减少,贸易收支会恶化;,,如果,a=1,,贸易收支保持不变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实际余额效应,,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在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手中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消费者为了保持既定的实际货币余额而减少消费,使得吸收下降;,,消费者为了保持既定的实际货币余额而抛售债券,导致利率上升,从而使国内投资下降,吸收减少吸收的减少有利于贸易收支的改善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预期效应,,替代效应,,在采取贬值政策的同时,辅以提高收入、限制吸收的的紧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更易于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吸收分析法的评价,建立在一般均衡的基础上的,将国际收支的决定和变动和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使人们得以摆脱弹性论机械地就进出口论进出口的分析局限吸收论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含义在非充分就业时,应尽量扩充生产,增加国民收入;在充分就业时,则应压低国内吸收,以减少逆差紧缩的经济政策会与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冲突说服力不强对收入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未能够提出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在贬值分析中,吸收论和弹性分析方法一样,没有考虑国内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吸收论是一个单一国家模型吸收论同弹性论一样,只以国际收支中的贸易帐户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三、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成为国际收支理论中的主流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最早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现代的货币论是传统的货币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推广应用货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德尔(,R A Mundell)、,约翰逊(,H G Johnson)、,和弗兰克尔等货币论并不强调贬值的作用,而是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在金融当局调节货币供给达到适当水平时,国际收支也趋于平衡货币论有三个基本经验假定:,(1)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在长期内货币需求是稳定的;,,(2)贸易商品的价格是外生的(至少对小国来说是如此),在长期内,一国价格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3)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
货币需求方程,M,d,=KPY,,M,d,名义货币需求余额量K,为(名义货币余额/国民收入,假定为常数);,P,价格;,Y,产量;,PY,国民收入由于假定分析的对象国是小国,世界市场的价格不变,在固定汇率制下,该国的国内价格水平不变由于假设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以一国的国民收入不变故,一国的货币需求是固定不变的货币供给方程,Ms=m(D+R),,(,D),国内创造部分,,,这是通过银行体系所创造的信用;,,(,R),国外的部分,,,这是经由国际收支所获得的盈余(,国际储备,);,,m,表示,货币乘数,在现在的银行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每增加1单位,D,或,R,都将使该国货币供应量增加,m,单位货币均衡与国际收支,Ms=m(D+R),M,d,=KPY,,,Ms,= Md,m(D+R) =,KPY,,,假定最初的货币市场是均衡的,即,Ms=Md这意味着,如果,货币当局扩大国内信贷,(即提高,D),,,货币供给就会超过货币需求,,,为恢复货币市场均衡,,R,就要减少,,,即,国内信贷扩张会导致国际储备的减少,,,于是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如果货币当局,减少国内信贷,(降低,D),,,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为了恢复货币市场均衡,,R,将上升,,,即国际储备增加,,,因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由此看来,,任何来自货币市场的不均衡都完全反映在国际收支中货币市场的不均衡反映在国际收支中,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低于货币需求国际收支调节与货币供应,假设一国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国际收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下列情况下应如何调整?,,固定汇率制度下,,浮动汇率制度下,Ms,R,B,国持有者将,,货币余额交付,,B,国央行,BP<0,P,国内,Ms,D,BP=0,,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调整机制,B,国央行交,A,国央行,,A,国央行用国际储备支付,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即使一国货币当局不采取任何措施,货币市场的,,不平衡也不可能长期存在,它可以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机制自行消,,除,即,货币供给通过国际储备的变动来适应货币需求,Ms=Md,P,国内,Ms,D,BP=0,,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调整机制,外汇供给,<,外汇需求;本币贬值,国内物价水平上涨,,Md=kPY,M,d,BP<0,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需求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给,,,即,国际收支的失衡是通过汇率变化来消除的概念预备: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例如:,,1,DEM,=,0.6$,,,,对于美国而言是直接标价法若汇率变动为,1DEM=0.8$,,则说明,德国马克升值,美元贬值关于,弹性,的基本概念,在进出口方面,有四个弹性:,,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其公式为:,,,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本币),,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其公式为:,,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外币),,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其公式为:,,,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外币),,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其公式为:,,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本币),补充,Ex,Ex,dPx/Px,d,x/x,-1/,e *Pde,2,P/e,dx/x,de/e,=,-,Px,=,P/e,dPx/Px,=,Y=f(x),dy=df(x),=,f(x)’dx,d(P/e),/,(p/e),=,=,-de/e,所以,Ex=,国际储备,如果某国一位出口商人收到外币付款,他会将该笔付款送到一家商业银行兑换成本国货币,并存入其银行帐户。
如果这家商业银行用不着外币,则会将外币送到中央银行去兑换成本币,于是中央银行积累了国际储备,而国际储备的积累会引起基础货币的扩张,并导致本国货币发行量增大正是基于这一点,货币论将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都包括在一国货币供给中了货币乘数,反映了银行存款成倍的扩张过程若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率10%,则1000元的存款,商业银行仅需保留100元作为准备金;其余900元可作为贷款贷出;,,900元可作为贷款贷出被花掉后又转为另一家银行的存款;又可将810元贷出;,,初始的1000元存款将创造出1000(1/0.1)的货币.,,1/r,为货币乘数,,r,为存款准备金率大卫.休谟的价格-货币流转机制,通过连续的贸易顺差,黄金不断积累,这将导致一国的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抬高物价和工资水平而这种上涨将降低顺差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减少,贸易顺差消失贸易逆差国的持续逆差,将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而使得国内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下降,从而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增加,贸易逆差消失这样,不可能让一国持续无限期的报酬贸易顺差或逆差,顺差和逆差将自动影响内部经济运行,而使其向相反方向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