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育心理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重点教学文案教学文案.pdf
3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教育心理学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三、考试内容模块及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的通知 ( 教师 20121 号) 精神,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德育工 作基础知识以及广西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及要求 ( 一) 教育心理学 1. 绪论 (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3)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2. 学生心理 (1) 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 理解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的内涵 (3) 掌握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应用 (4) 掌握学生常见的智力差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5) 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常 见的心理问题 3. 教师心理 (1) 理解教师角色的含义及构成、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特征 (2) 理解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罗森塔尔效应的内涵 (3) 了解师生互动及相互间的影响。
(4) 掌握教师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行为特征 (5)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 要因素 (6) 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能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掌握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 怠 4. 学习心理 (1) 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类型 (2) 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3) 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 掌握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归因理论并加 以应用 ; 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4) 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5) 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元认知的含义 (6) 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学习策略的分类 (7) 会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联系教学实际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8) 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 结合实际分析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5. 品德心理 (1) 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掌握品德的概念 (2) 理解并应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 了解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 掌握促进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了解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6. 课堂管理心理 (1) 了解课堂管理的内涵,掌握课堂管理的类型 (2) 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掌握良好课堂心 理气氛的营造策略 (3) 理解课堂纪律的内涵及类型,了解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掌握教师对纪律 问题的管理对策 ( 二) 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1. 德育的内涵、目标和内容 (1) 了解德育 ( 包括广义德育、 狭义德育、 道德、 品德等 ) 以及学校德育的含义; 掌握德育 的功能 (2) 了解德育目标的含义,掌握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3) 了解品德结构及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4) 掌握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了解生存教育、 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 安全教育的意义及 基本途径 2. 德育过程与原则 (1) 了解德育过程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2) 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 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4) 理解德育原则含义,掌握德育主要原则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3.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 理解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含义。
(2) 了解德育的主要途径 (3) 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实践中的运用,理解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 4. 教育法律法规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1)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2)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 的相关内容 (3) 了解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的通知 (教师 20121 号) 的主要内容,理解标准提出 的四个基本理念 (4) 能够运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案例分析,判别现实中的 教育违法现象和侵权行为,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能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 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理解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2) 掌握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3) 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和教师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