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奇闻之哄抢卫生纸 萨苏.doc
9页日本奇闻之哄抢卫生纸 上 (2011-06-24 20:09:30)[排队打啤酒听说过,排队抢卫生纸……]日本地震中国抢盐,算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可要知道日本人当年抢什么,老实说,我们这人丢的还不算到家1973 年 11 月 2 日,日本政府中断晚间新闻,由通产省次官(相当于商业部副部长)发布对全国的公开讲话如同大多数刻板的日本人一样,这位次官先生首先引经据典地报告 1973 年日本全国卫生纸产量,并根据日本人口数量计算每人可分几卷手纸,然后报告 1974 年卫生纸生产计划,以及根据人口增长曲线,日本全国下一年的预计人口总数,计算 1974 年日本每人可以用上几卷手纸,结论是每个日本人在 1974 年将获得比前一年更多的卫生纸使用次官最后满怀信心地告诉日本国民:“明年大家都可以获得足够的卫生纸,请安心使用”这次讲话后来被称作“卫生纸宣言”关于卫生纸问题发表全国公开讲话......怎么琢磨怎么让人觉得别扭虽然有些日本人有变态的毛病,但也不至于对卫生纸关心若此,以至于惊动一国高层吧?原因是前一天下午,大阪最大的百货店之一大丸商店突然杀来三百名主妇,疯狂抢购卫生纸,仅仅几分钟就将五百捆卫生纸存货一抢而光。
买不到卫生纸的主妇们陷入抓狂状态,抢购中还发生了一名老夫人被挤踏致伤的事情卫生纸的原料不足”的谣言因此满天飞,抢购卫生纸的风波不断扩散,很多商店都在一天之内被抢购一空,卫生纸厂忽然接到雪片般的订单,忙到发昏章第十三成功抢购到大批卫生纸的日本主妇为啥太太们不去买盐去买卫生纸呢?这种奇怪的抢购意向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事后,有新闻记者专门去调查过这起事件的起因,才初步搞清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原来,这次抢购来源于部分主妇对一个广告的错误理解在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有一家卫生纸公司为其生产的新品种卫生纸作了一个广告这广告以吸引人的音乐开始,一帮人争相介绍某牌卫生纸的好处为高潮,结尾是某个太太匆忙跑到当时类似赛特地位的大丸商店,问道:还有卫生纸么?店员无奈地说:没了,恐怕得下个星期了实话说这广告设计平庸,要和咱“营多营多,吃了再说”相比,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然而,偏偏有些太太是到广告结尾才注意到它的,于是纷纷将其误会成了卫生纸脱销的新闻连大丸商店的卫生纸都脱销了,这消息传将开来,善于治家的日本太太们立即开始冲向周围的商店,直奔卫生纸的柜台超市门前排队抢购卫生纸的日本主妇队伍在她们的带动下,连知道那不过是个广告的太太们也发了慌 -- 如果被这群没有理智的家伙把卫生纸抢光了,我们怎么办啊?让日本人恢复使用厕筹或瓦片这种主意肯定是不现实的,卫生纸可是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
这种局势下,要是家里没有个十捆八捆的卫生纸,谁能睡个安生觉阿?于是,抢购卫生纸的行动很快向全民扩散,一场空前绝后的抢购大战开始了......商店纷纷挂出卫生纸售完的通知,更加剧了抢购的风潮这种情况下,卫生纸已经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紧张的日本政府只好派出次官先生出来辟谣其实,日本的卫生纸生产当时很正常不过,这种抢购之风在当时不算新鲜事日本的老百姓那段时间是见着什么抢购什么,比当年中国人炒股还狂热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找出一个抢购的对象,包括白糖,煤油,洋葱 -- 据说也抢过盐 …… 甚至一度连洗涤剂都被抢劫一空,剩下空空如也的货架让商店的经营者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烦恼日本人为何会染上这种疯狂的抢购病呢?说来话长,此事和最近的一位新闻人物还有不小的关系谁呢?就是那位在利比亚沙漠里躲炸弹的卡扎菲上校 你是说是我老扎让日本人哄抢卫生纸的?[待续]日本奇闻之哄抢卫生纸 下 (2011-06-25 17:36:11)那位说了,卡扎菲和日本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深呢卡扎菲和日本右翼政治家小池勇二郎是斩鸡头烧黄纸的好兄弟,小池勇二郎带了一个闺女去给卡扎菲教育,就是后来的日本防卫相小池百合子。
而小池百合子和小泉纯一郎则是一对说不清道不明的欢喜冤家在卡扎菲身边"受教育"时代的小池百合子,日本新闻界流传她曾为小泉自杀 现在,各位明白为啥小泉和卡扎菲从外型到治政方式都有那样多相似的地方了吧?同样的狮子头,同样的剧场型政治,和同样的一个女人十分接近不过,再有关系,卡扎菲同志也管不着日本人买卫生纸吧?卡扎菲当然管不着,可是以他为代表的一批伊斯兰激进派领袖在六十年代后期七十年代前期于阿拉伯世界发起的革命运动,导致欧美丧失了对中东大量石油产地的直接控制上台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领袖们纷纷拒绝按照欧美掠夺式的价格出售石油,石油价格的暴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说起来,“石油危机”并不是真的没有石油了,实际上是当时中东各产油国协同合作,共同进行针对西方国家进行石油限产和提价造成的危机这应该算是阿拉伯人中止资源掠夺的一次努力然而,阿拉伯人的努力却殃及池鱼这条池鱼就是“脱亚入欧”的日本石油的大涨价让日本的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消费的日本人忽然发现面对商品不足的问题,顿时慌了手脚,抢购也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在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对日本来说,影响其发展速度最重要的东西,大约要属能源六十到七十年代,日本发展非常迅速的时候,对于石油的消耗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但是最初日本人并没有认识这一点,由于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时候石油价格低廉,所以日本在发展过程之中选择了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特点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高速发展时期的特征之一但是,进入七十年代,这一模式却遭受了“石油危机”的无情打击由于猝不及防,在能源不足的打击之下,日本社会爆发了极大的危机能源危机达到什么程度呢?大家不知道记得这玩意儿么?在日本的北海道,由于石油危机造成的燃料不足,使当地人不得不采用马来拉火车,完成运输任务一边是一群马拉一辆车,一边是一匹马拉一列车结论:小日本比张麻子黑多了在日本各地,有无数因为买不到汽油无法进行生产的工人和农民起来游行,其中有人甚至把猪赶进了东京,在大街上横行而走,不知道是讽刺石油涨价增加了养猪成本,还是表示官员们的头脑和猪一样的愚蠢日本人居然也在这段时间体验了一下“凭票供应” – 当时日本购买取暖用的煤油,是要有“煤油票”的,否则,有钱都没处买去对,就是那个让子弹飞里头的马拉火车您再看这个 --面对石油危机,买不起油的日本人改用马拉火车运货凭票买油的日本主妇虽然有些反应过分,但在石油危机的面前,日本老百姓的生活的确是受到了极大的困扰,比如说当时规定汽车的汽油加油站在周末就不再营业,所以在各大加油站的汽车们纷纷排起了长队,这不但是为了赶在周末之前加油,同时也因为大家想到石油危机不会是短期的事情,汽油将来一定会涨价,所以要尽量多抢购一些。
抢购风由于石油危机的带动,在日本各地展开前面提到的“卫生纸危机”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至于卫生纸和石油有啥关系......确切地说,没啥直接关系,就算是没有石油的时代,日本也没缺过卫生纸,这不就是抢疯了吗?石油危机让日本人认识到了资源其实是珍贵的东西.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美国人不断出兵,在中东周围打打杀杀,不是美国人精神不正常,是资源的利益摆在那里.美国可以把全国的油井关闭,享用中东的石油,是跟那些没事儿就往波斯湾开的航空母舰很有关系的.无论是石油危机,还是抢购,对日本社会来说都代表了一个艰难的侧面但是石油危机的发生对日本来说并不是一件完全不好的事情在能源不足的时代,日本人提出了限时电梯,减少霓虹灯,路灯 11 点钟关闭等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政府部门也提出节能方案比如为了夏季减少因空调所造成的能源消耗,政府工作人员被提倡穿清凉装首相大平正芳亲自做示范,穿着切掉了袖子的外套招摇过市,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1979 年 6 月,身穿清凉装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实话说,这衣裳怎么穿怎么看着怪异经过了石油危机之后,日本重点发展节能汽车、机电等加工组装机械行业,逐渐将石油、化工、煤炭等高能耗产业调整出局,在那个时刻日本人开始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由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重工业产品,转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过渡。
保留下来的重工业项目也强行进行了降低能耗改造这一点使日本的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同时也使日本的产业能耗开始下降而能源危机和抢购,也就自然地从日本的新闻中消失了1973 年石油危机爆发,在以后的十年中,日本的 GNP 实际增长达到了 47%,而石油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却只增长了 17%,单位 GNP 增长的石油消耗量下降了至少一半在重化工工业开始走向夕阳的同时,能耗较低的家电产业,特别是汽车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美国此后日本更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也超过了欧美,其经济竞争能力随之跃居世界前列石油危机使日本发生了抢购风,但是也使日本企业终于抛弃了高能耗的发展道路,借此机会实现了低能耗、低成本的发展目标,从这一点来说,就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实上,此后日本对污染进行控制的时候,深感低能耗发展无意中带来的好处 -- 低能耗虽然可能生产成本投资大一些,但产生的污染也小,考虑到高额的污染治理费用,其实,还是划算的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石油危机也和今天我国的社会有一点相似.当 1971 年爆发能源危机,石油提价的时候,西方各国普遍把矛头指向正在高速发展的日本,称正是由于日本的发展使石油的消耗大量增加,从而迫使欧佩克组织进行限价限量供应。
但实际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日本消耗不消耗那样多的石油,石油危机都会同样发生日本的高速发展和石油危机并无太大关系当时日本社会上很多企业通过走私等方式囤积石油,但是这一点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财富真正获得财富的是那些能够懂得减少能耗、降低对石油需求,而同样能够实现产业发展的企业.令人不解的是,这样明显的道理,为何非要到卫生纸都被抢光了才整明白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