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药炮制学期末考试重点.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29311857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2.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3. 《黄帝内经》提到的“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4. 《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5. 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先提出的炭药止血的理论6.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⑴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⑵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⑶对归经的影响⑷对药物毒性的影响自己阐述一下】7. 炮制对四气五味(即性味)的影响: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二是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8. 清炒法根据加热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清炒目的:1、增强疗效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3、缓和药性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5、保证疗效,利于储存l 炒黄是将净制过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是药物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判定依据:1、对比看 2、听爆声 3、闻香气 4、看断面l 炒炭:是将净制过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材表面焦褐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炒炭存性】炒炭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l 炒焦:是将净制过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变成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炒焦目的: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l 麸炒法:是将净制过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预热以【麸下烟起】:先用中火或武火热锅,再下麦麸麸炒目的:1、增强疗效 2、缓和药性 3、矫味矫臭 9. 砂炒法:方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搅拌的方法 目的:①增强疗效,便于调和制剂;②降低毒性;③便于去毛;④矫臭矫味砂的目的作用:砂作为中间传热体,由于之地坚硬,传热较快,与药材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用砂炒可使其受热均匀,又因砂炒火力强,温度高,故适用于砂制质地坚硬的药材10. 炙法:方法:将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班超,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目的:药物吸入辅料炒制后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味矫臭、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11.⑴酒炙法:目的: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辅料量: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⑵醋炙法:目的:①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②降低毒性,缓和药性③矫味矫臭。

      醋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⑶姜炙法:目的:①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②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辅料量: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l 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复制的主要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 2、改变药性 3、增强疗效 4、矫臭矫味代表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紫河车等⑷蜜炙法:目的:①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②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③缓和药性;④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辅料量: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黏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通常为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12.煅法:方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目的:药物经过高温煅烧,有利于药物质地、药性、功效发生变化,是药物质地疏松,①利于粉碎和使用有效成分易于溶出,②减少或消除副作用,③从而提高疗效或产生新的疗效煅法包括:明煅法、煅淬法、闷煅法(扣锅煅)l 煅淬法: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液)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煅淬法目底:1、是要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 3、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13.牛蒡子:⑴牛蒡子⑵炒牛蒡子,炒黄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炒后还可杀酶保肝,利于煎出14.栀子:⑴栀子⑵炒栀子,炒黄⑶焦栀子,炒焦⑷栀子炭,炒炭栀子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栀子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炒栀子与焦栀子公用相似,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二者均有清热触犯的功用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15.山药:⑴山药⑵土炒山药⑶麸炒山药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16.白术:⑴白术⑵土炒白术⑶麸炒白术白术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胀作用17.鳖甲:⑴鳖甲⑵醋鳖甲,砂炒醋淬砂炒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较为矫臭矫味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肝消积、软坚散结的作用。

      18.柴胡:⑴柴胡⑵醋柴胡,醋炙⑶鳖甲柴胡生品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醋炙品其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鳖血炙品能填阴滋血,抑制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19没药:⑴没药⑵醋没药,醋炙⑶炒没药,清炒生品气味浓烈,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引起恶心、呕吐,故多用醋炙品能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作用,缓和刺激性,便于服用,易于粉碎,并能矫臭矫味炒没药能缓和刺激性,便于服用,易于粉碎20.杜仲:⑴杜仲⑵盐杜仲,盐炙法生品较少应用,一般仅用于浸酒盐炙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增强21.甘草:⑴甘草⑵蜜甘草,蜜炙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炙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22.黄芪:⑴黄芪⑵蜜黄芪,蜜炙生品长于益气固表,脱毒生肌,利尿消肿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23.百合:⑴百合⑵蜜百合,蜜炙生品以清心安神力胜蜜炙后润肺止咳作用增强,多用于肺虚久咳或肺痨咳血24自然铜:⑴自然铜⑵煅自然铜,煅淬法本品多制用,经煅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多用于跌打肿痛,筋骨折伤煅淬后使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加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25.棕榈炭:⑴棕榈⑵棕榈炭①煅炭(扣锅煅法)②炒炭。

      生棕榈不入药,经煅后具有止血作用26.五味子:⑴五味子⑵醋五味子,醋蒸⑶酒五味子,酒蒸⑷蜜五味子,蜜炙生品以敛肺止咳止汗作用为主醋制后酸涩收敛之性增强,涩精止泻作用更强酒制后益肾固精作用增强,用于肾虚遗精蜜炙后补益肺肾作用增强,用于止咳虚喘27.吴茱萸:⑴吴茱萸⑵制吴茱萸⑶盐吴茱萸生品有小毒,多外用以散寒定痛力强,用于口腔溃疡,牙痛,湿疹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燥性,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满,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盐制吴茱萸宜用于疝气疼痛28.半夏:⑴生半夏⑵清半夏,白矾制⑶姜半夏,生姜与白矾制⑷法半夏,甘草与石灰制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服,多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清半夏长于化痰,一燥湿化痰为主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29.淡豆豉:桑叶与青蒿制曲(发酵法)具有解表、除烦的功能,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或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