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6页2003 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综合试卷化学部分综合试卷化学部分(满分 72 分) 一、选择题(1~16 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为改善我市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控制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努力完成燃煤区的改造,提高空气质量 ③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④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变化中一定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瓷碗破碎,干冰升华 B 煤气燃烧,胆矾研碎 C 白磷自燃,菜刀生锈 D 铁制成铁锅,铁矿石炼铁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见图 1) ,正确的是(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天然气 B 水 C 碘酒 D 生铁 5、经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 )柠檬鸡蛋清苹果西红柿牛奶2.37.93.14.26.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奶和鸡蛋清均属碱性食品 B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 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 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6、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图 2点燃① ② ③ ④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 离子一定是带电的粒子 D 只要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8、下列各图示(图 3)中前者表示氧气用途,后者表示氢气用途的是( )9、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 (C2H5SH) 。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 C2H5SH +9O2 = 4CO2+2X+6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H2SO4 B SO3 C SO2 D CO2 10、在通常状况下,鉴别氢气和氧气不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 A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B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C 分别吹肥皂泡 D 分别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11、炭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为了除去氧化铜得到纯净的炭粉,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直接高温加热 B 加入稀硫酸并微热后过滤、干燥 C 在二氧化碳气流中高温灼烧 D 通入一氧化碳并加热 12、图 4 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 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都改变C 1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20.9g 硝酸钾,则 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20.9g 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 14、尿素是一种高效氮肥,其分子式为 CO(NH2) 2,下列有关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尿素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混合物 B 尿素由 CO(NH2) 2分子构成 C 尿素中氧元素与氮元素的个数比为 1:2 D 尿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15、已知 132g 某金属 R 恰好能形成 318g 硝酸盐,则当化合价不变时,等质量的该金属恰 好形成硫酸盐的质量为( ) A 324g B 420g C 228g D 276g 16、在整个宇宙中,氢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下列氢气的用途中,利用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焊接金属 B 充气球 C 制盐酸 D 驱动火箭 二、填空题(17~26 题,共 40 分) 17、 (2 分) (1)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的元素符号是 (2)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18、 (3 分)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19、 (4 分)汽车中用的电瓶是铅蓄电池,它的电流强度、功率远远超过普通干电池,其工 作原理是:正极附着的 PbO2与负极附着的 Pb 及电解液中的硫酸发生反应,生成 PbSO4和 一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其中铅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 价变为反应后的 价 20、 (6 分)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你认为 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几种情况,根据你的猜想,选择其中一种可能的情况,设计 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将有关内容填写在下表中(简述或图示)滤液中的溶质 (一种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实 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 式21、 (6 分)在一次课外小组活 动中,同学们想制取某种气体, 化学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下列 仪器及药品(如图 5)(1)请选出制取该气体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填标号): (2)制取该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请利用上述仪器画出制取该气体的装置图(仪器不能重复使用):22、 (4 分)图 6 表示的是几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假设每一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
已知 无色溶液 A、B 中分别只含一种溶质图 6 试推断: (1)蓝色沉淀 M 的化学式为 (2)稀酸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3)溶液 F 中的溶质可能为(填化学式) 23、 (4 分)如图 7 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 里投入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 (填“变 深”或“消失”或“不变” ) ,漏斗中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 ) 图 7 其原因为:木炭具有 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 24、 (3 分)如图 8 所示,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小 球漂浮于液面,将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铁粉表 面有 色物质析出,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塑料小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跟原来相比 (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 。
图 8 25、 (2 分)如图 9 所示,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个盛有足量的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 平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 Al 和 MgCO3的混合物,右盘烧杯中加入 Mg 和 MgO 的混合 物,且 MgCO3与 MgO 的质量比为 21:10,充分反应后,若天平最终仍保持平衡,则加入 的 Al 与 Mg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26、 (6 分)现有硫酸锌和金属锌组成的混合物 20.4g,跟 99.8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0.2g 气体,同时得到无色溶液.试回答: (1)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根据已知条件求解生成硫酸锌质量(X)的比例式为 (3) 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B 5、B 6、D 7、D 8、C 9、C 10、D 11、B 12、A 13、C 14、B 15、D 16、B 二、填空题 17、Fe(1 分) N2 (1 分) (2 分) 分解(1 分)19、PbO2+ Pb + 2H2SO4= 2PbSO4 + 2H2O(2 分) +4,0(1 分) +2(1 分) 20、三(1 分)滤液中的溶质 (一种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可能观 察到的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实验现 象NaNO3(或硝 酸钠) (1 分)1、 取样,加 NaCl 溶液(或其他含 Cl—的溶液或其他合理物质如 Cu、Na2CO3溶液等 均给分) 2、 另取样,加入 AgNO3溶液(1 分)无现象无现象 (1 分)无 AgNO3,无 NaCl(1 分)因为题中 NaCl 与 AgNO3反应一定生成 NaNO3(或化学方程式) , 所以一定含有 NaNO3(1 分)NaNO3和 AgNO3(或硝 酸钠和硝酸银) (1 分)同上 1(1 分)产生白 色沉淀 (或其 他) (1 分)AgNO3+NaCl=AgCl↓ +NaNO3(或其他) (1 分) 一定含 AgNO3(且一定 不含 NaCl)又因为题中 NaCl 与 AgNO3反应一定 生成 NaNO3(或方程式) , 所以含 NaNO3(1 分)NaNO3和 NaCl(或硝酸 钠和氯化钠) (1 分)同上 2(1 分)产生白 色沉淀 (1 分)AgNO3+NaCl=AgCl ↓ +NaNO3(1 分)一定含 NaCl(且一定不含 AgNO3)又因为题中 NaCl 与 AgNO3反应一定 生成 NaNO3(或方程式) , 所以含有 NaNO3(1 分)21、 (1)①②④⑥⑦⑨(2 分,仪器、药品各 1 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2)CaCO3+2HCl=CaCl2+H2O+CO2 ↑ (2 分) (3)(发生装置中导管过长不得分,收集装置瓶口无玻璃片或导管伸入瓶中少于 2/3 不得分) 22、 (1)Cu(OH) 2(1 分) (2)HCl(1 分) (3)NaNO3或 KNO3(2 分,写对一种得 1 分) 23、消失(1 分) 上升(1 分) 吸附(1 分) 小于(1 分) 24、红(1 分) Fe+CuSO4=FeSO4+Cu(1 分) 变大(1 分) 25、33:32(2 分) 26、 (1)Zn+H2SO4=ZnSO4+H2 ↑ (2 分) (2) (2 分,无“g”扣 1 分)(3)25%(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