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综述.docx
2页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综述□匡小娟 蒋 苏 曾艳梅【内容摘要】当前知识经济与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的必然结果在此背景下,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文化创意产 业的相关理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理论研究; 文化产业【作者简介】匡小娟,蒋苏,曾艳梅;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理论及政策建议 国内外对创意产业内涵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英国学者 David Thorsby ( 1997 ) 指出: 所 谓 创 意 产 业,就 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 业”他认为,这种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 第一,创意产业 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 第二,创意产 业活动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 第三,创意产业的产品 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该定义体现了文 化产品产业化、商业化的过程,并强调了创意将抽象概念具 体化的作用。
2001 年英国又出台了《创意产业图录报告》,将创意产业 正式定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 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这一定 义强调的核心是文化和创意,以及推崇个人创造力与创新享有“创意经济之父 ”美誉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 霍 金斯( 2003 ) 从 专利授权角度出发 ,认 为创意产业主要包 括著作权、专利、商标、设计等四项产业,并 由 此 形 成 了 智 慧财产因此,创意产业 可 界 定 为“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 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 ,本质是用创意资本投入把所 有 产业联系在一起”美国大学教授理查德·凯夫斯( 2004) 从文化经济学角 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 学他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给我们宽泛地与文化、艺术或 仅仅是娱乐价值相联系的产业和服务”该定义涵盖的内容 更广泛,并且提及了娱乐价值的重要性国内学者根据创意 产业 在 我 国 的 发 展情况也作出了相应的定 义 李 世 忠 ( 2008) 认为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 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 力的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也给出了自己的 定 义: “按 照 工 业 标准生产、再生产、储 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 的 一 系 列活动”它明 确了创意产业参与物质形态生产 与 服 务 的 具体环节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理论( 一)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西方经济学界最早明确提出 “创新”概念的学者是德国著名经济思想家熊彼特,他强调创 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 “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并 非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知识和信息的 生产、传播、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熊彼特将创新概括为 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新 的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形式五种情况此外熊彼 特还特别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所谓的“企 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原动力,而且在他的研究中排除了需求 因素的影响,因此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本上是一种“供给推 动说”Mowery & Rosenberg( 1979 ) 综合了“供给推动说”和 “需求拉动说”,提出一种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相辅相成的 “双因素说”,他们认为供给和需求都是创新成功的重要决定 因素,只是在不同产业中以及在创新的不同阶段上,二者的 重要性可能会有所区别,但无论如何,技术和市场都是创新 成功的基本要素,任何创新也都面临技术和市场两种不确定 性。
Throsby 总结了创意与创新的关系,指出“只有创意是创 新的起因,并因而成为技术进步的先兆之时,创意才能进入 经济学的论述”即只有当创意进入产业转换为生产时,才 被视为创新,创意是创新的前提 二) 罗默的新增长理论与古典经济学中的要素投入 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同,知识由于具有共享性、传播性、 低成本可复制性等特点,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最先指出知识 不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发达国家进 入现代化,出现了全新的经济部门,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经济 部门“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据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据此 提出了“新增长理论”,即好的创意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 推动力量,知识的传播以及它可以几乎无止境的变化与提炼 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三) 创意经济理论1. 创意效用模型澳大利亚学者 Throsby 最早提出创意·12·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4(.13).1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年第 13 卷第 1 期经济 学 ( Economics of creativity ) 这 一 概 念 并 将 其 模 型 化 Throsby 的创意模型中最具特点的是“创意效用”,效用大小 由创意结果的文化价值决定。
在引入收入因素后,创意者的 效用最大化表现为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共同最大化,二者 通过一个系数分配在效用函数中的权重,Throsby 认 为 这 种 “共同最大化”普遍存在于小说创作、电影制片、视觉艺术创 作、流行音乐创作等文化产业领域2.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收入分配理论: “超级明星理论” 文化创意产业中收入分配的焦点则在于同一市场上不同的 创意者如何 分 配 资 源Rosen ( 1981 ) 提 出 了“超 级 明 星 理 论”,试图解释为何在一些职业中,少数杰出人物“超级明星” 获得了既超出同行、也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个人禀赋的高额收 入超级明星现象在许多行业都存在,但 在 演 员、歌 星、作 家、运动员等职业中最为明显在 Rosen 的模型中,消费者 愿意按照创意者的禀赋支付价格,因此创意者获得的均衡价 格和他的禀赋成正比,而且禀赋的收益函数是凸函数,所以 现实中的超级明星现象就产生了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 一) 园区集聚发展模式产业集聚的研究最早可追溯 到著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他在研究 19 世纪末的英国工 业区时最早提出 了 这 一 概 念,并 认 为 地 理邻近性导致的知 识外溢以及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外部性,间接表明了企业为 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
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技 能、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企 业群之间的传播和应用 但这一观点此后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Flew & Terry( 2010 ) 认为原因在于马歇尔的观点挑战 了新古典均衡理论中的 “赢者通吃( winner takes all) ”理论20 世 纪 90 年 代,产 业 集聚的 概 念 被 哈 佛 商 学 院 的 Porter 教 授 重 新 提 出,Porter ( 1998) 认为产业集聚可以给企业提供三种竞争性优势一 是促进生产力通 过 专 家 与 专业技能工人的引进,专 业 信 息的获得,产 业 集 聚 使 得企业之间的互补关系长足发展 二是增加创新 机 会产 业 集 聚使得生产者间距离拉近,产 业内部的交流沟通使得生产者的成本趋 同,这 一 环 境 因 素 使得生产者创新压力增大三是新的商业模式产业集聚 使得企业在初入市场阶段可以更好地获 取 所 需 信 息,减 小 了市场的进入壁垒 二) 与其他产业结合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 强的价值溢出性与再开发性,因此如何与其他产业结合共同 发展,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1. 文化创意产业与手工业。
英国作为全球文化创意产 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近年来注重文化创意产业辅助产业的 作用,许多学者研究了手工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以 及如何发展手工业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Banks ( 2010) 根据近年来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认为随着文化创 意产业对手工业者依赖越来越大,如何培训合格的手工业者 与相关技术人员是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Chris- topherson( 2008) 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手工艺者的重视已达 成了一个共识,即手工艺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与相关政策制定越来越重要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就业增加有 很大程度来自手工业的就业增长,尤其在影视、剧院、音乐及 设计等行业DCMS( 2008) 英国最近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已将 重心由培养艺术家转向了培养手工业者与相关技术人员2. 创意旅游创意旅游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旅游 业结合的新型经营模式,给全球各地区的文化创意经济及旅 游经济提供了创新性思路和实现手段最早提出在传统旅 游业中引入文化创意元素的是 Pine 和 Gilmore他们认为, 在体验消费时代,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 会引导他们把产品供应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经营者利用 创意手段和过程,通过引导游客体验去完善自己,来创造新 型的经济价值而创意旅游这一概念是由 Richards and Ray- mond ( 2000) 最早提出的,两人将创意旅游定义为: 在旅行过 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学习体验从而达到发展旅行者创意潜能 的活动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创意旅游实质上来自于文化旅 游概念Richards( 2005) ,Richards and Wilson( 2006a,2006b) 都认为创意旅游这一概念作为文化旅游的延伸正在广泛运 用 三) 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Wise( 2002 ) 认为当前有两 种权威性的政策导向: 一种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这一政 策导向引起了诸如经济全球化、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以及文 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等问题的讨论另一 种则是“以社会发展为目的”,其政策重点在于文化的全球化 以及文化政策如何促进国 家地区当地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的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以英美两国为 代表这一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实行自由企业制度,限制垄 断、保护自由竞争,减少国家行政干预,加强宏观指导和公共 服务,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以社会发展为目的”。
因 此在英美文化创意产业中,尤其是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小 企业占了绝大部分Wood & Taylor( 2004) 所提到的英国小 城哈德斯菲尔德最为代表性哈德斯菲尔德请来了“创意城 市”之父 Charles Landry 作为顾问,为城市打造出了创意循环 体系,其立足点在于文化创 意可以被引导用于地方经济发 展同样,如 果创意没有被很好地管理,将 造 成 资 源 浪 费 因此创意循环体系的核心在于文化创意市场的建立以及使 得市场效率充分发挥的市场制度 四)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与市场主导思路相反的发 展模式是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代表所采用的政府主导型发 展模式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都以政府为主导 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取得了成功上述国家和地区之所 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强国( 区) ,除特殊 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外,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无疑是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政府 强有力的干预和主导作用下,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 基础性作用,同时辅以政府干预,即运用宏观经济计划与产 业政策调节文化创意市场Wu( 2005 ) 认为根据国际经验, 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制度性的创意 机制,使其可以制造创意、输出创新。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4(.13).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