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调查.doc
4页武威市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调查 罗天旭 甘肃省武威市农业执法支队 摘 要: 通过对武威市马铃薯的种植分布情况、种植面积、单产、主要栽培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种薯开发与推广及加工销售的调查, 提出了武威市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产品开发方向及目标任务, 并对武威市马铃薯主粮化需要突破的关键环节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进而对武威市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关键词: 马铃薯; 主粮化; 调查; 武威市; 作者简介:罗天旭 (1982-) , 男, 甘肃武威人, 助理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业执法工作2015 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将马铃薯列为稻米、小麦和玉米外的又一主粮作物[1,2]马铃薯主粮化, 其基本内涵就是用马铃薯食品特殊性进行加工, 符合中国人食用、消费习惯的粉类、面食等主食产品, 逐步实现当前马铃薯由原料产品、副食消费、温饱消费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主食消费、营养健康消费转变, 逐渐成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而转变为第四大主粮作物[3]马铃薯主粮化开发, 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马铃薯主粮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4,5]。
大力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 对改善人民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6]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主粮化, 也是挖掘农业生产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武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将会使马铃薯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 武威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1 武威市自然概况及马铃薯种植分布情况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 位于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 海拔高度 1 020~4 780 m, 形成南部干旱山区、中部绿洲平川和北部风沙区三大农业地貌特征, 境内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降水稀少, 蒸发量大, 多风沙天气, 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年日照时数 2 200~3 030 h, 年平均气温 7.8℃, 无霜期85~165 d具备独特而优越的马铃薯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马铃薯栽培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武威市马铃薯种植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 一是高寒二阴干旱农业区, 主要包括天祝县 (打柴沟、华藏寺、石门、天堂、哈溪等) 、古浪县 (古丰、黑松驿、黄羊川等) 和凉州区的张义等乡镇;二是沿山冷凉灌溉农业区, 主要包括凉州区 (庙山、二坝、新华、柏树、古城等) 和古浪县 (泗水、土门、大靖、) 等乡镇;三是中部绿洲平川灌溉农业区, 主要包括古浪县 (新井、海子滩、永丰滩、黄花滩) 、凉州区 (黄羊、武南、丰乐、双城、清源、高坝) 以及民勤县 (大坝、新河、三雷) 部分乡 (镇) 。
1.2 武威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及单产水平近年来,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崛起, 武威市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 马铃薯播种面积不断扩大2014 年武威市马铃薯播种面积 2.84 万 hm, 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25.35 万 hm 的 11.31%其中凉州区 0.25 万 hm、民勤县 0.02 万 hm、古浪县 1.24 万 hm、天祝县 0.68 万 hm总播种面积中旱作马铃薯 1.91 万 hm、水地马铃薯 0.94 万 hm平均产 160.71kg/hm, 总产量 102.81万 t1.3 武威市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目前, 武威市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主要有优质高产菜用型的陇薯 3 号、中薯 3号、克新 4 号、克新 12 号等, 加工专用型的大西洋、夏波蒂等, 另外还有少量台湾红皮、费乌瑞特等早熟或特早熟菜用型新品种;与之相配套的马铃薯高产生产技术主要为高垄覆膜压土栽培技术、种一空二平播垄作栽培技术、黑膜覆盖垄侧栽培技术、大垄覆膜双行栽培技术等, 耕种收机械化技术和晚疫病等病虫害预警防治技术目前, 武威市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范围广, 应用成效较为显著。
1.4 武威市马铃薯种薯开发与推广武威市马铃薯种薯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 包括农民自行留种、外地调入、基地扩繁天祝县马铃薯原种场和部分企业扩繁供应种薯约占总需求量的 20%;从定西、渭源、青海等地调入种薯约占总需求量的 40%, 农民自行留用种薯约占总需求量的 40%近年来, 全市自繁和外调供应相结合, 每年可销售马铃薯原原种共计 250 万粒, 扩繁销售原种近 750 t 以及种薯 1.5 万 t 左右天祝县马铃薯原种场已形成生产脱毒苗 50 万株、微型种薯 100 万粒的能力1.5 武威市马铃薯的加工销售武威市域内现有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 3 家, 中小型加工企业 20 家其中, 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年马铃薯加工总量 15 万 t;武威阿尔法淀粉厂年产马铃薯预糊化淀粉 3 000 t、精制淀粉 5 000 t 及熟胶粉 1 800 t, 年马铃薯加工总量 3万 t;武酒集团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线可年产马铃薯挤压产品 1 000 t、颗粒全粉 3 000 t、膨化食品 1 000 t, 年马铃薯加工总量 20 000 t其余 20 多家中小型马铃薯加工企业, 可年产粉丝 1 000 t、马铃薯淀粉 1 000 t、粉条 2 000 t, 年马铃薯加工总量达 2 万 t 左右。
马铃薯加工产品及鲜薯畅销北京、广州、上海、新疆、内蒙古等地2 武威市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主粮化产品开发方向马铃薯主粮化发展, 其总体思路就是树立营养指引消费、消费促进生产的理念, 实现马铃薯种植区域化、品种专用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机械化、产品主食化, 形成马铃薯与其他谷物协调、平衡发展的新途径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开发方向, 以研发探索以马铃薯全粉为主要原料的米粉、面食等主食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装备为主, 发展和继承传统马铃薯烹饪技术, 使马铃薯食用用途朝着优质化、多样化及特色风味化方向发展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任务目标, 通过 3—5 年的时间, 力促武威市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到 2020 年预期 50%以上的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的主粮消费3 武威市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关键和制约因素马铃薯主粮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含科研、加工、生产、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 马铃薯主粮化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研发、引进、生产一批符合人民饮食习惯、适应市场需求的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制定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规划, 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生产技术模式攻关, 创新和完善马铃薯主粮化加工工艺, 做好马铃薯主粮化消费宣传引导, 真正使马铃薯成为三大谷物外的重要主食作物, 丰富居民的餐桌、保障人民健康。
制约马铃薯主粮化的因素较多, 主要有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对于中国人民的饮食文化、蒸煮饮食习惯缺乏相应的主食产品;二是专用种薯与加工技术缺乏;三是马铃薯主粮消费环境相对滞后4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农业部对马铃薯主粮化推进上提出相关要求, 要求做到“一不三坚持”, 即不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抢水争地;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 坚持主食化与综合利用相兼顾,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马铃薯主粮化推进需遵循国家相应政策、原则, 同时, 按照主粮化推进原则配备相应技术措施, 集政府扶持、科研研究、推广、生产为一体的产、学、研、消系统, 制定相应规划规程;其次, 创造、挖掘不同区域、饮食习惯的消费环境、消费氛围, 宣传马铃薯主粮化的营养价值, 引导良性的消费理念, 使人民逐渐接受、喜欢马铃薯主食产品;一是开发、系统研究适合加工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的马铃薯粉专用型品种, 加大推广马铃薯主食化设备仪器及加工工艺研发, 大力推广应用脱毒种薯, 创新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关键技术研发;二是按照因地制宜, 加大鲜薯产业、脱毒种薯产业、鲜薯储运业、加工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开发, 扩大其加工增值市场空间, 将马铃薯主粮化推向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链条, 促进马铃薯总产、单产稳步提升;三是继承、创新马铃薯传统菜用烹饪技术, 利用马铃薯不同食用价值, 发展优质性、多样性、丰富性主食产品。
面对马铃薯主食化发展不断增强, 其生产还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种薯良种补贴力度和覆盖面应进一步扩大, 确保农民马铃薯生产收入与传统粮食作物相比只增不减;对于马铃薯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 政府应给予相应扶持政策, 确保马铃薯在加工、贮运等环节得到相应保障;建立健全种薯繁供体系, 政府加强质量监测体系, 确保优质种薯的提供流通;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速度, 大力支持马铃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生产组织的发展, 加快形成全国性产业化开发的新格局参考文献[1]李明娟, 张雅媛, 孙健, 等.广西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5) . [2]梁岩.马铃薯主粮化的路径探索[J].中国粮食经济, 2015, (3) . [3]王小萱.中国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N].中国食品报, 2015-08-05. [4]吴延.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J].农村新技术, 2015, (4) . [5]王艳红.马铃薯主粮化的机遇和挑战[J].农业工程, 2015, (1) . [6]张宇凤, 于冬梅, 郭齐雅, 等.马铃薯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 (5) . 。
